舆速递 | 追剧《跨过鸭绿江》背后的精神共鸣

在临沂客户端 2021-01-27 阅读次数: 29851

上周末,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跨过鸭绿江》收官。震撼首播一个月以来,广大观众在“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的气魄中回顾了抗美援朝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程。《跨过鸭绿江》一时广受热议,更在全国掀起一股追剧潮。

截至目前,该剧累计观众规模超12亿人次。据CSM全国网数据显示,截至上周,该剧平均收视率1.3%,平均收视份额5.87%,单集最高收视率1.73%,单集最高收视份额7.87%,高居全国同时段电视剧第一位。同时,《跨过鸭绿江》也赢得了众多年轻观众的关注和追捧,令主旋律剧实现年轻化市场突围,进一步扩大主流价值影响力版图和价值地位。

  创造新时代文艺精品

  铸就抗美援朝影像丰碑

在百舸争流中,央视把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电视剧工作的主攻方向,在活力迸发、异彩纷呈的新气象里造就了《跨过鸭绿江》这部张扬着民族精神与史诗气质的时代力作。

中国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文联原副主席、著名文艺评论家仲呈祥说:“《跨过鸭绿江》这部电视剧是应时代之名、人民之需应运而生的好作品,因为这部电视剧它全景式、客观、立意高远地再现了抗美援朝这一伟大历史事件。”

《跨过鸭绿江》成功攀登高峰的背后,是主创用心、用情、用功地书写表达,是他们对历史熟稔、人物塑造、情节创造、细节设计、场面写实等方面深入体察与思考。他们的默契配合和共同努力为我们奉献上可亲、可信、可感的人物形象和革命历程。

中国文联原副主席、著名文艺评论家李准表示:“《跨过鸭绿江》不仅是整个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剧,也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所有影视剧创作中,一部真正再现国家英雄史诗的最新成就和标志性的精品佳作。”

  构建人民叙事体系

  赢得撑得起灵魂的好评

《跨过鸭绿江》既接地气又冒热气,原因在于其找到宏大命题和落地创作的交集点,让有血有肉有人情味的人物迸发出耀眼且坚实的光芒和力量。塑造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以及黄继光、邱少云、杨根思等志愿军指战员等375位有名有姓的人物。他们身上的英雄气概汇聚成气势磅礴的力量,令人心潮澎湃。

彭德怀侄孙张峰说:“一个是感人,一个是震撼,再一个就是扬了中国人的志气,都是揪着心往前看,越看越上瘾,一分钟都不想落。”

观众的口碑和市场的良好反响是对《跨过鸭绿江》的最高赞誉。自该剧播出以来,观众就被其真实、细腻和动人的剧情所打动,纷纷用好口碑攻陷微博、知乎、豆瓣、B站等社交平台并开启了自来水传播模式。这部被二次元年轻人骄傲地命名为《吊打十七个堂口,这战力全球有几家》《战胜鹰酱之至高奥义:挖土》的电视剧在多个平台引发了海量好评:“该剧吊打电影,央视出品,必属精品”“还是得国家队出手,这电视剧必须5星没商量”“舆论场就该有这样的主旋律,向中国人民志愿军致敬,我们今天享受的每一分钟和平都来之不易”。

“我和我女儿一起看。”

“现在网络视频很发达了,但是这剧是我唯一追着央视看的,一周八集不过瘾啊!”

“能让全家人都准时围坐在电视机前的剧不多,《跨过鸭绿江》就是这样一部优秀电视剧。”

年轻人不仅呼叫B站的UP主更新地图深度讲解剧中提到的战役,还多次呼唤“哔哩哔哩矿业有限公司”赶紧引入该剧,以便大家弹幕致敬。还有人发出感叹,“中国人民志愿军可是步兵的巅峰,多好的爱国主义题材啊,以这个做一个中国版的使命召唤,我们就可以让他们在游戏里吃饱穿暖再打仗了。”

《跨过鸭绿江》穿越代际、穿透圈层,拉近了观众与革命历史的时空、情感和心理距离,在受众范围内产生强大的共鸣感和感召力,做到了艺术水准和群众满意度“两个有所提高”,经得起人民评价、专家评价和市场检验,成为一部真正叫得响、传得开、立得住的精品力作。

  用四个坚持深化精品创作

  以伟大抗美援朝精神引领新征程

央视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秉承“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四个坚持理念,深化精品创作,凝心聚力打造《跨过鸭绿江》,书写中华民族新史诗,为全民注入更加强劲的思想动能,充分发挥了主流媒体的主阵地作用。

《跨过鸭绿江》将年轻人的自我价值、社会价值、民族价值和国家价值有机统一在一起,并鼓舞我们去反思自己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主体责任的作用。有网友在看完《跨过鸭绿江》之后留言,“70年前的你们,用青春热血换来了祖国的未来,让更多的年轻人记住了那个光辉年代;70年前的你们,用生命热浪滚烫了中国人的心脏,让更多的年轻人有了更加坚定的理想信念;70年前年轻的你们,换来了70年后年轻的我们,让我们学会砥砺前行,不忘初心”“我们幸福并感激着,为创造一个吃得饱穿得暖、不被人瞧不起的‘种花家’,我们会一直努力的,你们的梦想就交给我们吧。”

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作品。《跨过鸭绿江》朴实无华却又振奋人心,激励和彰显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有力地促进了全国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一起。该剧是对全民的一次家国情怀洗礼,更让全国人民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和十四五的开局之年,进一步迸发出了英雄般的信心与胆魄,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勇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阔步前行。

来源:光明网、人民网

( 频道编辑: 李天祥 杨大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