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村老少看大戏|最销魂是柳琴戏

蒙山民俗文化 2021-02-15 阅读次数: 48579

“拉大锯,扯大锯,姥姥门前唱大戏。接姑娘请女婿,小外孙子也要去。今儿搭棚,明儿挂彩,羊肉包子往上摆……”。

看大戏是蒙山老百姓最期待的过年项目。时代在发展,今天的人们有了越来越多的娱乐选择,看电视、上网、外出旅游……但是看大戏作为传统项目仍被保留了下来。京剧、豫剧、柳琴戏、山东梆子……无论是哪一个剧种,都能引来大批忠实的粉丝。

柳琴戏由流行在鲁南的民间小演唱“肘鼓子”和“拉魂腔”相结合而形成。在没有称为柳琴戏之前,又称作“肘鼓子”或“拉魂腔”,通常称作“拉魂腔”。

它形成于清代中叶以后,主要分布在江苏、山东、安徽、河南四省接壤地区。柳琴戏的来源有两种说法,一说是以鲁南汉族民间小调为基础,受当地柳子戏的影响发展起来的;一说是由江苏海州传播而来。但是无论起源在哪里,蒙山的乡亲老人们没有一个不爱听柳琴戏的。

柳琴戏的音乐唱腔非常别致,地方特色尤为鲜明,其中的俏皮话、歇后语、乡间俚语,让大家倍感亲切。男唱腔粗犷、爽朗、嘹亮。女唱腔婉转悠扬、丰富多彩、余味无穷。演唱者可以随心所欲的发挥、创造,自由地变化。"怡心调"是本剧种的最大特点。此外,在唱腔的落音处,女腔常用小噪子翻高八度,男腔加入衬词拖后腔,也是其独特风格。欢快、活泼、跳跃的节奏让人舒畅、开怀。由于唱腔旋律与地方语言有着密切的关系,唱腔中的音程大跳经常出现,再加上频繁的转调,使人听起来既新奇多彩、又自然和谐。

柳琴戏的唱腔以徵调式与宫调式为主,徵调式温和缠绵,宫调式明快刚劲。柳琴戏唱腔曲调有:哈弦、起板、导板、连板起、拉腔、射腔、起腔、含腔、平腔、停腔、柔腔、叶里藏花、雷对调、一哟调、老公调、回龙调、垛板、调板、闸板、冒调花腔、四六长腔、男女拉拉腔等。此外还有从民间小调变化而来的过河调、赶脚调、送郎调、补缸调、叠断桥、打牙牌、千金小组进花园调、小放牛、八段锦、调兵调、叶落金钱等。

柳琴戏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吸收了各种姊妹艺术的优点,并与蒙山人民群众的生活发生着密切联系,成为一种文化载体。但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电影、电视的迅速普及以及多种娱乐样式的出现,柳琴戏观众逐渐减少,表演团体悄然萎缩,柳琴戏慢慢退出人们的视野。到今天,你很难再看到一场纯粹的柳琴戏演出,听到几句纯正的拉魂腔声调了。

柳琴戏的表演具有粗犷、热烈、朴实健康的风格和浓郁的生活气息。特别是生活小戏,这种特点尤为突出。柳琴戏唱腔婉转悠扬,动人心弦,而且包涵诸多古声古韵(姑娘腔等),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柳琴戏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深受群众喜爱,众多的传统剧目和现代戏,内容健康,通俗易懂,具有寓教于乐的作用,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不可代替的作用。柳琴戏已成为当地的一个品牌,对推动蒙山文化建设起了很好作用,不识字的老百姓,听一段人家怎么样的说话唱腔,就能找到人生的角度和古人的世界观,失魂落魄的人听一听乡音土戏就能找回自己最初的世界观,回想起学说话的那个自己。声音是人观察世界的角度。所以,拉魂腔是蒙山人民非常宝贵的文化遗产。

文/朱成勇 司伟

( 编辑: 焦春丽)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