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 为什么要学英语?

在临沂客户端 2021-03-25 阅读次数: 9208

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委员许进建议,取消英语在中小学主科地位,具体包括: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等外语课程不再设为与语文和数学同等的主课,增加素质教育课程占比;不再将英语(或外语)设为高考必考的科目;禁止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参加非官方的各种外语考试。

该提议见诸媒体后,一时间,相关新闻的留言评论里,随处可见附和的叫好声和对过往英语学习痛苦经历的回忆;甚至一些自媒体网红也迅速加入进来,从各个角度去分析和论证此建议的必要性。我的一位英文编辑朋友看后这样评论:“在浙江省委书记全程英文向世界推介浙江的同时,有人却在鼓吹取消英语主科,真是让人看到了世界的参差。”其实如许委员这类提议并非首次出现在两会上,姑且暂不评论到底是否合理,单纯从引发大众热议和众多支持来说,很多人对于一个中国人必须要去学习一门外国的语言有着深深地不理解,更何况这门语言让众多中国孩子付出大量时间和精力却既不会用、也没拿到好成绩。

那么,为什么要学英语呢?或者,我们再把问题放得更大一些,为什么要学习呢?就我个人来说,小时候是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的,我只知道要好好学习、考上大学,这是我唯一的出路,不然我要怎么养活我自己呢?现在来看,这种认识太片面了,但却是我学生时代最真实的想法。随着生活条件的不断提高,现在的孩子们普遍没有这种压力,有的家里甚至连三代人的房子和生活都规划好了,啃老都有资本。于是,家长们开始关注让孩子建立目标,知道为什么而学,激发内在驱动力,从而去主动学习。这种理念是很好的,于是“为什么”就变得非常重要。

探讨“为什么要学英语”,我认为要从两个层面结合去思考:一个是个人层面,一个是国家层面,两者相互关联。对每个个体来说,学习英语不仅是出于应试的需要,更需要知道未来应用的场景,这样才能真正愿意去学,才能努力学以致用。而英语作为各级学生的必修科目,并且在考试中占有相当的权重,这是基于国家教育部课程设置和教学大纲的规定。如果你不了解在这背后国家的深远考量,那既不能在各方见解中做出合理选择,更无法预估未来的趋势,甚至误入歧途,耽误自己的孩子。

春节前,我跟一个初二的孩子交流。她说她不喜欢英语,我就问她:“你觉得学英语有用么?”她说:“如果将来不出国,没用。”这种说法,你是否似曾相识呢?曾经有一位家长很自豪地跟我说,中国现在是全世界最大的市场,想赚中国人的钱,未来全世界都要学汉语,我们还学什么英语?应付个考试就行了。这种认识,你身边应该也有吧?其实孩子这样想无可厚非,毕竟孩子见识有限,需要家长和老师去引导。但是家长如果也这么认为,那就真的会耽误孩子的发展。

自工业革命之后,以英国、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一直在经济、科技和军事等方面领先于世界;而英语也藉由两国历史地位和贸易优势支撑,凭着自身简单易学的特性,成为国际最通用的语言。时至今日,中国从闭关锁国到改革开放,取得众多举世瞩目甚至遥遥领先的科研成果。但是,在科学技术的大方面,我们仍处在跟随和学习的位置,这从近几年我们在关键技术和生产工艺上屡次被“卡脖子”就可见一斑。而当前世界上绝大多数的科研论文和知识信息都是以英语为媒介的,所以我们应当有清醒的认识: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英语仍然是学习、研究、交流和发布科技知识和成果的基础语言。对于每个有志于在科研领域有所建树的孩子来说,英语是基本技能。

即便当今世界,各种类型的“保守主义”盛行,但全球化已经渗透进入地球村每一个村民的日常生活,不可逆转。作为全球供应链重要一环的中国,不仅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即将赶超美国;并且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在经济和文化上,开始更主动地链接世界、对外输出。与英美以自我为中心改造世界不同的是,中国历来奉行多边主义。中华传统文化中“和而不同”的价值观内核,意味着中国绝不会走一条称霸世界的老路,而是推动构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我们要增强文化自信,但并不意味着要强势用汉语去取代英语作为经济和文化交流通用语言的地位,而会去融入和优化现行国际体系;我们要弘扬中华文化,但并不意味着不去学习甚至否定世界上其它文化,而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正如同样身为全国政协委员的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倪闽景所说,中国国际影响力越强越不能降低英语学习水平,恰恰是要改变学习英语的方法和要求。

那么,对于我们每个个体来说,想要自己,或者想要我们的孩子,未来无论在哪个领域去发展、取得成绩,那么不仅仅是需要知识的积累、综合能力的提升,英语都是一个必备的基础技能。哪怕是你未来致力于研究中华传统文化,不会英语,又如何把我们中国人做人的道理,把我们温情敦厚的诗教,寓教于四夷之邦呢?即便最终,大部分人做的都是普通而平凡的工作,但是多一项技能,就多一个选择和被选择的机会。谁能想到,当年上海浦江电表厂的一个工人,因为一直坚持英语学习,被选中培养,一步步成长为中央外事办主任,能够在今天,面对超级大国说出:“你们没有资格在中国的面前说,你们从实力的地位出发同中国谈话。”

许委员之所以建议取消义务教育阶段英语的必学主科地位,并非是觉得英语无用,而是他认为英语占用了孩子们大量的时间,但只对不到10%大学毕业生有用(数据未经考证),不如干脆不要学了。如果是出于这种考虑,那么我们的物理、化学、代数、几何该如何自处呢?99%的人上班用不到第三宇宙速度和化学元素周期表,100%的人买菜也不需要微积分和勾股定理,是不是一并取消了,还能给孩子们减负呢。个人认为,许委员之所以如此考虑,大概是不了解国家实行义务教育的目的。《义务教育法》第一章第一条有明确的表述,义务教育是“为了提高全民族素质”;我认为更进一步,义务教育是提升中国综合国力的必要条件和关键基础设施。这是从何说起呢?

在封建社会,人民的受教育权有着鲜明的阶级性和严格的等级性。只有极少数人有权利受到良好的教育,能够识字、算账、写对联,已经是普通人受教育的极限。至近代民国时期,文盲率也高达80%,这极大的限制了产业的发展和人才的选拔。1945年,毛泽东同志在《论联合政府》中已经将扫除文盲列为新中国的一项重要工作。新中国成立后百业待兴,但在义务教育年限上还是一步到位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义务教育之于国家来说,一方面可以提升全民素质,为产业发展输送合格的人员;另一方面,从广大受教育群众中选拔优秀人才,向高精尖重点方向培养。这也是为什么义务教育设置的一些科目,哪怕毕业后一辈子都不会用,但仍然是必修必考。因为人不是机器,出厂已经决定用途;人生无限的可能性,需要尝试和探索才能得以激发。我认为这是义务教育的核心所在。

两会上频频爆出金句的全国政协委员、江苏锡山高级中学校长唐江澎说,高考制度是我们国家能够保证人才选拔公正性的一个基础性制度。对于每个个体,义务教育让每个孩子平等地接受同样的教育,同样是一次改变命运的机会。无数人经过义务教育的培养,通过高考的选拔,凭着个人的努力,改变了自己和家庭的命运,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而试想如果你的孩子,只能按照实用主义选出来的科目去学习,甚至是从小就定向培养成某一种人,你又如何去突破人生的“天花板”呢?这才是真正的阶层固化。

所以说,英语也好,化学也罢,当你弄清“为何而学”,自然就明白应不应该学。而更应该去思考的,应该是如何去学。如何创新学习方法,高效学习从而为孩子减负;如何改变哑巴英语的现状,回归沟通交流工具的本质。如何学以致用,这才是核心!

作者:王瑞鹏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 编辑: 子硕)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