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评:公共自行车退市不能“一退了之”

新华社 2021-05-28 阅读次数: 3911

冯文雅 梁近琳

近期,公共自行车在北京中心城区、内蒙古呼和浩特等地停运。此前,武汉、广州等也宣布车辆停运。从曾经的一车难求到“低调离场”,风光一时的公共自行车就这么悄悄地“退役”了。

部分城市公共自行车退市看起来是“顺势而为”。骑行第一个小时免费、车辆有桩存取摆放规范、出行安全有保障……近年来,作为公益性交通设施的公共自行车既引导了公众绿色出行,也在缓解城市拥堵、满足群众短距离出行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给民众生活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和实惠。

但与此同时,由于公共自行车多由政府出资建设,长期依赖财政补贴,自身“造血”能力弱、市场竞争力不强,再加上部分城市还存在网点车桩少、投放车辆少、注册流程复杂等问题,服务保障和骑行体验都屡被吐槽。

随着共享单车的兴起和广泛使用,一些城市用户用脚投票,管理部门也减少了新车投放。以上种种,公共自行车退出舞台看来不可避免。

该退市就退市,但不能简单的“一退了之”。选择关停公共自行车服务的城市,还得认真做好退费、资产处置等后续问题。仍在运维的城市,更应结合当地实际需求,科学、及时制定未来继续发展路径。

如何优化提升公共自行车服务,推动公共自行车和市场化的共享单车融合发展,使其互为补充,满足公众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需求,更值得进一步探索。

公共自行车“退市”为城市治理留下了思考。如何让政府部门和运营企业各司其职,推动更加精细化、人性化的城市治理;加强规范管理,发挥好企业在技术和服务等方面的优势,保障用户权益,使得共享单车、公共自行车等低碳出行方式更好融入城市公共交通生态等等,都不仅是话题,更应成为新的课题。

( 编辑: 在临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