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河悦读丨我爷爷是老党员

临报融媒 2021-07-16 阅读次数: 17632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我不禁回忆起我敬爱慈祥的爷爷,一个为党的事业奋斗终生的老革命、老干部、老党员。爷爷为人处世极为低调,很少对人提及他的革命成长史。直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编写县志的同志来采访他,我们才知道了爷爷的英雄事迹。

我的爷爷叫李云西,是河南省濮阳市台前县人,台前上世纪60年代以前属于山东省寿张县,后被划到了河南省。爷爷出身贫苦,1937年时值“七七事变”,黄河在寿张县决口,洪水滔天,爷爷所在的村子成了孤岛。村民们只能喝浑浊的水,吃发霉的食物维持生存,以致霍乱、痢疾流行。加上日军战机连日轰炸寿张县,村民日日惊恐忧惧。时至秋末,日军攻陷了聊城。曾祖父在炮声中忧病交加不幸去世,家里只剩曾祖母带着三个儿女相依为命。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爷爷当年尚不足20岁,做为家里长子,毅然扛起了家里的重担。洪水来袭时,他把一根根木头绑起来做成简易木筏,带着母亲、弟弟妹妹和村里的乡邻拼死转移,巨浪滚滚中,数次差点被洪水卷走,最终死里逃生。

穷人的孩子当自强。面对日军烧杀抢掠的残暴罪行,面对国破人亡、有家难回的动荡时局,爷爷1938年率先加入了寿张境内第一支抗日游击队,在敌后张贴抗日标语,散发革命传单,打垮了伪区长房延漠的区队武装,缴获了全部枪支。

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在残酷的敌后斗争中,爷爷逐渐认识到这一革命真理。时年,中国共产党在鲁西地区发展党组织,1938年农历八月十五,爷爷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鲁西地区较早入党的一名老党员。1939年3月,八路军五师东进支队挺进鲁西,建立抗日根据地,爷爷随游击队找到了八路军主力部队,从此开始了革命生涯。 抗日的战斗经历,成为爷爷一生中不可磨灭的回忆:因当时党领导的抗日活动十分频繁,日军大为恼火,誓将共产党全部消灭。一天夜里,在汉奸的带领下,日军和伪军闯进了爷爷所在的村子里进行搜捕。危急时刻曾祖母急中生智,装作重病在床,将爷爷遮掩在被子里,侥幸躲过搜捕,但与爷爷一起抗日的两位战友却不幸被捕,英勇牺牲。自那之后,为了不连累家人,爷爷白天参加抗日活动,晚上便找个柴草堆或沟底露宿野外。那时爷爷的游击队活动地点在甘草堌堆(今台前县夹河乡)、范县、郓城、刘楼一带,那是一个早晨出发、不知晚上能否活着回来的年代。战斗几乎每天都在发生,村庄炮火溅起,黄沙铺天遮日。在上级党组织的指挥下,爷爷和战友利用夜幕在黄河滩挖洞,把病号伤员藏在里面,等敌人扫荡走了再转移出来。利用黄河沙土还可以隐藏武器弹药,打郓城时缴获了一门步兵炮,当时是冀鲁豫唯一的一门炮,敌人扫荡时到处搜找,但因埋在黄沙里没被敌人发现。爷爷晚年常常感叹,自己能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活下来简直是奇迹。所以晚年时的他看淡一切,宠辱不惊。在我的记忆中,从未见过爷爷情绪的变化,无论遇到什么事,他永远是一副温和、淡定、慈祥的样子。

我的家乡虽然是个不起眼的小地方,但当年刘邓大军却是以此地为中心,在东西长150公里的河段上,强渡黄河,千里挺进大别山。老家的人们因此把刘邓首长乘船渡河的渡口亲切地称为“将军渡”。1947年,刘邓大军在此渡黄河时,就驻扎在爷爷所管辖的村子里。爷爷当时不到30岁,担任农救会长,负责村里的拥军支前工作。部队来了后,村里的老百姓又激动又害怕,但看到首长和战士们对自己像对亲人一般,平易近人,嘘寒问暖,还帮助百姓们做很多农活,便逐渐放下戒心。在爷爷的带领下,村民们和战士们结下了浓浓的鱼水情,自愿自发为部队提供各种需要的物资。

爷爷经常教导我们:共产党是为老百姓打天下、是为老百姓谋幸福的。咱们党的队伍当时驻扎在村里,不但不给乡亲们添一点麻烦,反而帮乡亲们挑水劈柴,重活累活都悄无声息地做了,村民们觉得战士们打仗辛苦,便炖了鸡、做些好吃的送过去,但没一个人肯收,只吃窝窝头。 解放战争时期,爷爷担任冀鲁豫军区野战兵站站长。主要负责后勤综合保障工作,譬如储备、补给、转运物资、收容、治疗、护送伤病员等。村子里长有很多茂盛的白腊树,形成了天然的保护屏障,国民党反动派的飞机观察不到。在白蜡树的保护下,大批的军鞋、被服、炸药、手榴弹等物资,被爷爷和战友们冒着枪林弹雨送往前线,再把前线的伤员小心翼翼用担架抬过来。奶奶和村里的妇女们把厚棉线纺成粗布,当作绷带。当年战争最为惨烈时,物资短缺,奶奶便把正在使用的厚粗布蚊帐清洗干净,给伤员包扎伤口,一天下来两顶蚊帐都不够。

听爷爷回忆当年,我深深感受到烽火年代的艰难困苦,同时也领略到爷爷不凡一生的别样风采。不禁感叹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有多么来之不易!如果没有共产党又哪来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建设,爷爷始终以一名普通中国共产党员的身份,默默无闻地为党的事业付出自己的全部。

文/李琦

( 编辑: 焦春丽)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