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百城 | "信仰之光"照耀红色梅东

临报融媒 2021-07-26 阅读次数: 5116

梅东村新貌。三亚传媒融媒体记者 刘琪成 摄

梅东村,位于海南三亚市崖州区西部,是一处被英雄鲜血染红的土地,是一座被"信仰之光"照耀的村庄。1937年初,中共梅东村党支部成立,抗日的火种在此播下,燎原于整个梅山地区乃至崖县(今称:三亚市)。

波澜壮阔的琼崖革命中,梅东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有钱捐钱,有力出力,前赴后继地与日本侵略者、国民党反动派顽强斗争,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一曲曲荡气回肠的英雄壮歌。

腥风血雨无所惧不屈不挠斗敌顽

"战争年代,梅东村革命基础好,面对敌人的"围剿"和扫荡,村民们妻送夫、兄送弟、父母送子女参军抗战,在腥风血雨中英勇斗争……"身为梅东人的三亚梅山革命史馆馆长孙诚,每每说起那段峥嵘岁月,都慷慨激昂、倍感自豪。

抗日战争时期,梅东人民在当时中共崖县县委和梅山地区党组织的领导下,舍己忘家,不屈不挠,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艰苦悲壮的斗争,积极参与炸桥梁、砍电线杆、破坏敌人军事设施以及"大生产救亡""捐钱购枪支"等活动。

孙诚说,有些党员和革命群众,宁可一家少吃也要献上十斗八斗、十元百元;青抗会、妇救会的许多成员除了将自己积蓄的现金捐献外,还将结婚的嫁妆、首饰都慷慨奉献;没有现金的群众,便上山砍柴换钱,捐献所得,以表达他们为抗战作贡献的决心……

当时,梅东村涌现出许多"堡垒户",孙五婶便是其中的典型。她把党的工作人员当作亲生儿女,亲自安排住宿、烧水做饭、探听敌情、传递情报。无论白天黑夜,不顾环境是否恶劣,她都尽心尽力地为接应和保护同志而操劳,无所畏惧。

"在漫长的革命斗争岁月里,孙五婶始终如一,即使房子被敌人烧毁,也一如既往,忠心耿耿。"孙诚说,"她先后接济过部队和地方政权的同志1000多人次,是一位可歌可敬的'革命母亲'。"

歼敌一个中队我方无一人伤亡

1947年9月的梅东小学校园里,原有一座关公庙。国民党崖县政府派崖县自卫大队长陈麟阁调其第一中队驻扎于此,监视梅山地区的革命活动。

当时,中共梅东村党支部委员孙家铁经过仔细观察,发现敌排长黎明常常在言谈中流露出对其上司不满。于是,孙家铁与中共梅东村党支部书记孙家道多次向黎明做思想工作,成功将其策反。黎明表示愿意作为内应,配合打好歼敌战。

山区的夜晚,黑得伸手不见五指。借着夜色的掩护,中共崖县县委委员(分管武装)孙珠江与南征队中队长吴之、指导员符能才率领160余名指战员,悄悄进入梅东孙氏祠堂隐蔽。

和黎明接上暗号后,部队马上向关公庙据点包围过去。指战员们除掉后门的敌哨兵后,跟随黎明从侧面不声不响地摸进敌据点,将据点内的两名敌哨兵俘虏。随后潜入敌营房,取下敌人枪架上的枪支。前门的敌哨兵听到响动,向我军开枪,我军立刻予以还击。

经过10多分钟的战斗,敌中队长和几名士兵被击毙。营房中的敌兵从梦中惊醒,成了俘虏,缩在床上瑟瑟发抖。

关公庙战斗,我军共歼敌一个中队,缴获机枪2挺、短枪1支、步枪七八十支,以及一批弹药、物资。我方无一人员伤亡,狠狠地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这次战斗成为琼崖纵队战史上有名的战例。

传承"红色"精神日子越过越好

如今走进梅东村,楼房错落有致,道路干净整洁。

"梅东村28名革命烈士是一代代梅东村人的'精神丰碑'。受'红色精神'的鼓舞,梅东村乡风淳朴,村民们勤劳肯干、积极进取。"梅东村党总支书记孙立介绍,梅东村正大力发展冬季瓜菜、哈密瓜、芒果、玉米育种等特色产业。去年,村里人均年收入达到11000元。

在梅东村党总支的领导下,梅东村全面建设取得新成就,被海南省评为"2019-2021省卫生村",被三亚市评为"2018年度卫生村""2017年度环境卫生先进村委会"。

随着乡村振兴纵深推进,梅东村这个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村"正焕发出勃勃生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建设新格局已逐步成型。

"家家有产业,收入很可观。全村超过三分之二的家庭盖起了小洋楼,村民们的日子越过越幸福、越过越红火。"孙立开心地说道。

梅东村老建筑。图片由梅山革命史馆提供

​三亚传媒融媒体记者 符府

短评:

擎起奋斗巨笔绘就更美华章

一个人,有了信仰,就有了奋勇前行的动力和披荆斩棘的勇气。梅东人民,本是寻常百姓,却极具牺牲精神、奉献精神,在波澜壮阔、风云激荡的革命战争年代,书写了一个个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

梅东村的往事,启示我们:伟大事业成于伟大信仰,成于一大批矢志追求伟大信仰的人。

进入新时代,"红色精神"凝聚起新的磅礴力量。通过这几年美丽乡村建设,梅东村的村容村貌、村庄环境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相信,在"红色精神"的润泽下,梅东村将激发干事创业的无穷力量,以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克难攻坚的奋斗姿态,绘就新时代的壮丽画卷。(符府)

( 编辑: 张彩玲)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