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雀 | 书圣王羲之的多面人生

临报融媒 2021-08-20 阅读次数: 42899

今年9月3日是书圣王羲之诞辰1718年纪念日,谨以此文献给热爱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喜爱书圣王羲之的读者。

——题记

千百年来,说起书圣王羲之,人们都会由衷赞叹他在书法方面的非凡成就,感觉他就是一座大山,令人仰止。但对他其他的方面,今人所知甚少。本文意在向广大读者展现王羲之的多面人生,使大家更进一步认识这位书圣。

豪门王羲之

王羲之公元303年诞生于西晋时的琅琊,即今山东省临沂市。晋代实行门阀政治,所谓“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当时在朝廷做官的,尤其是当大官的,无不出自高门大族。晋代的主要高门大族,首推琅琊王氏,再就是谢氏、庾氏、郗氏、裴氏、周氏、诸葛氏、陶氏、桓氏、顾氏等家族。王羲之曾祖父王览的哥哥王祥当年力谏晋王司马昭,把司马昭长子司马炎推上帝位,成为西晋开国皇帝晋武帝。作为西晋开国重臣,王祥被史书称为晋代第一臣。至此以后,王家连续九代,代代公聊。王羲之伯父王导把琅琊王睿推上帝位,成为晋元帝,是东晋实际上的缔造者。王导和王羲之的另一位伯父王敦分别任丞相、大将军。王羲之的伯父、叔父等十几人都是东晋朝廷的大臣,有的当刺史,有的当吏部尚书,有的当将军。到了王羲之这一代,堂兄弟几十人也都在朝为官为将。东晋朝廷的军政大权大多集于琅琊王氏,所以建康童谣说:“司马天下王家权,王与马共天下。”

不仅于此,王家还与其他高门大族有姻亲。据报道,诸葛亮后人通过查询族谱发现,在诸葛亮6代孙诸葛铨的宗谱中,记录着一首王羲之写给时任零陵太守诸葛铨的诗《丹凤吟》,来称颂他的政绩。在诗正文前的开头,王羲之是这样写的:“晋右军王羲之谨作丹凤吟以赠大岳伯诸葛铨公老大人先生台座。”大岳伯这个称谓,有人分析是岳父的哥哥,也有人说是兄弟的岳父。这个称谓表明,王羲之和诸葛铨应该是有亲戚关系的。

王羲之的妻子郗璿是东晋太尉郗鉴之女。郗家也是当时的高门望族。王羲之二儿王凝之的妻子是东晋宰相谢安的侄女,被后人称之为绝代才女、奇女的谢道韫。谢家是当时仅次于王家的第二大豪门。王羲之七子王献之的第一任妻子是其母郗璿的亲侄女,也是郗家。第二任媳妇来头更大,是晋孝武帝的妹妹、新安公主司马道福。可见,王家是晋朝第一豪门,尽管新安公主入嫁王家时王羲之已辞世。

孝门王羲之

王羲之曾祖父王览排行第二,有一同父异母的哥哥。他就是二十四孝中卧冰求鲤的王祥。

王祥幼年生母早丧,继母即王览的生母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使他失去父亲的疼爱。他长大娶妻后,妻子也与他一样受继母虐待。但他从不记恨父亲和继母,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带侍候。王祥家是大户人家,本来用不着王祥这个大少爷做脏活累活,但继母却把这些活安排他来做。三九严寒,继母借口想吃活鲤鱼让王祥去捉。适值天寒地冻,王祥解开衣服卧在冰上。他的孝行感动了上苍,冰忽然自行融化,跃出两条鲤鱼。“卧冰求鲤”感天动地,却不能感化继母。朱氏仍然不断地难为他。王览从小就看不惯母亲虐待哥哥,每当母亲打骂王祥,他都用身体护着哥哥,稍大一些便开导母亲。母亲刁难王祥,王览就与王祥一起去做。母亲刁难王祥的妻子,王览的妻子也同王祥妻子一同受苦受累。成年后的王祥道德学问日益提升,朱氏内心嫉妒,起了个坏念头,在酒里下了毒,要给王祥喝。王览发现后,从哥哥手中把毒酒夺过来自己要当场喝下去,替哥哥去死。这时母亲立刻把酒打翻在地,恐怕自己亲生的儿子被毒死。从此以后,每次母亲给王祥好吃的东西,他都抢过来先吃。他们的兄弟之情终于感化了母亲。后来,王祥成为朝廷重臣,王览也做了高官。“二十四悌”中“王览争酖”说的就是他争喝哥哥毒酒的故事。

为了纪念他们兄弟的孝友精神,教化天下,南梁天监四年(公元505年),官府在琅琊临沂都乡南仁里(祥、览故里)建了一座祠堂,名曰“孝友祠”。明世宗朱厚熜于嘉靖十三年(1534年)南巡山东临沂时钦赐匾额“孝友格天”,将他们家乡琅琊南仁里改名为孝友村。此村名一直沿用至今。

作为孝门后人,王羲之终生恪守孝道。

道门王羲之

据历史记载,王羲之家族历代都是虔诚的道教徒,王家一门姓名中众多的“之”字,在当时就是天师道信徒的标记。王羲之与当时道教上清派多位宗师关联密切,现存作品中的《黄庭经》就是当时上清派的重要经典。《黄庭经》的主旨,是通过清净存神来达到恬淡虚无的神仙境界。这种清净存神的修炼方式,既同先秦的黄老之学一脉相承,也与魏晋时期的清谈之风合拍中节,还跟后世诸多内丹宗派密切关联。王羲之与他们彼此引为同道,向往隐遁山林,服食养性,清淡遨游的生活。他曾与道士许迈修炼深山,炼制丹药,采药石不远万里,遍游诸郡,穷诸名山,泛沧海。

古代炼丹的原料多含有重金属,而且在炼丹过程中还会产生很多有毒有害的物质,所以许多追求长生不老而长期食用丹药者因重金属中毒再加上其他物质对身体的损害,不仅不能长生不老,反而英年早逝。王羲之虽然没有陷入到不能自拔的境地,但他没能与其他许多知名书法家那样长寿,或许与炼丹食药有关。

虽不能长生,但王羲之将修道和书法艺术相互契合,相得益彰,因而产生了巨大的艺术魅力,使书法作品展示了书法最深层的中和之道。《书谱》评价王羲之作品“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我们从中可以窥见到中国道教最为上乘的无为自然之道的境界。

画家王羲之

王羲之家族是翰墨世家、书香门第,几乎人人都能写会画。尤其是王羲之的伯父王廙,诗书画全能,为被称为宫廷第一画师,是晋明帝的绘画老师。王廙视侄儿王羲之为己出,一直教王羲之写字画画,亲自画了《孔子十弟子图》送给王羲之仿照临摹。在伯父的教授下,王羲之的绘画成就也很高。其代表作品有《临镜自写真图》等。他的山水画、扇画在当时很有名,不过没有传留下来。

此外,王羲之还是优秀的诗人,文学家。留传下来的兰亭诗六首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他的《兰亭序》虽一气呵成,没有大的删改,但从文字内容上欣赏,是一篇逻辑严密,语言流畅,意境优美,感悟很深的散文佳作。不过,他的诗文、散文如同他的画一样,都被他的书法的巨大光芒所遮掩。

军事家王羲之

王羲之幼年时,任淮南内史的父亲王旷在抗击外敌的战争中失踪。王羲之为报父仇,自十岁开始就研读兵书,对姜太公兵法、孙子兵法、鬼谷子兵法、诸葛亮兵法等熟记于胸。结婚后,他又向多年带兵的岳父郗鉴太尉求教用兵之道,尤其是从父亲王旷失败教训中,领悟兵法。征西大将军庾亮非常欣赏王羲之的军事才能,让王羲之当了参军。王羲之经过历练,后又分别担任宁远将军、护军将军、右军将军。当时王羲之已经成为朝野公认的著名军事将领,甚至连最有权势的桓温大将军也对王羲之刮目相待。王羲之卓越的军事才华,重点表现在王羲之阻止大将军殷浩北伐的劝谏书上。

大将军殷浩是著名的谈玄首领,但却缺乏军事才能。殷浩建功心切,不顾大臣们反对,加紧准备北伐。

时任右军将军、会稽内史的王羲之听说殷浩即将北伐,着急万分。王羲之基于对晋、秦两国军事形势的判断分析,认为殷浩北伐,天时地利人和都不占,必然失败。于是王羲之为对国家负责,对朋友负责,立即致书殷浩,劝阻北伐。

王羲之致殷浩信是这样写的:“尝闻暴逆之寇,终将灭亡。然而当其强盛之时,皆应避实而待之。若争强一时,则败不远矣。正因汉高祖刘邦未同楚霸王项羽争鸿门高低,故能在垓下以获大胜。为江山社稷计,莫若屈行韬晦之计,暂隐征伐之意图,养威以待时,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则可奏效。自赵主石勒之后,石虎篡逆,猖獗一时,后皆内乱。然而石氏绝灭并非外部之力所致。若无内乱,外敌非能亡赵。秦主苻健,乃中原强胡,非石虎所及,更难应对。彼敌不但锋芒毕露,且占以天时、地利。使君千里奔袭,以己之短,击敌之长,因操之过急,既无庙算,又少后备,加之桓温制约,朝中文武持疑,恐有不测之变故。若北伐无果,徒费国力,损兵折将,后果则不可想象。以吾之见,勿逞一时之强,暂缓北伐。伏乞明鉴。”

殷浩接到王羲之来信后,不以为然,给王羲之复信坚持主兵的观点。

王羲之看了殷浩的复信,知道殷浩北伐心意已决,但还是想挽回局面,于是又给总揽朝权的会稽王昱一笺,请他阻止北伐。会稽王昱接到王羲之笺书时,殷浩北伐准备工作已经完毕,正整装待发,只好无奈地说:“殷浩箭在弦上,不得不发,那就看殷浩的造化吧。”

殷浩亲统六军大举北伐,结局不出王羲之所料,果然折戟沉沙,败绩中原。殷浩初战告败,锐气受挫,但是仍不甘心失败,欲二次北伐,以雪前耻。

王羲之听说殷浩准备二次北伐,又致殷浩一封劝阻信。殷浩求胜心切,还是没听王羲之劝阻,并请会稽王昱亲自坐镇监军。此役败得更惨,连会稽王昱也差点被俘。殷浩被废为庶人,不久病逝。

王羲之虽未领兵上前线作战,但他的“两书一笺”却显示出了他非凡的军事才干。朝廷下旨降诏,封王羲之为辅国将军、兵部尚书,令其速来赴任。

此时王羲之已率领七个儿子在父母墓前誓墓辞官,把全家搬出会稽府。他正和谢安、许迈道士一起论书谈艺,忽然接到朝廷诏书。他断然拒绝了朝廷任命。

此后,朝廷先后六次诏令王羲之任吏部尚书等职,均被王羲之谢绝。

多情王羲之

王羲之虽生长在晋朝最负盛名的琅琊王家,但因早年父亲王旷兵败失踪,他在家族中抬不起头来,虽然满腹才华,书法上造诣较深,但因性格内向,与人交流较少,少年时代的他仍是无名之辈。13岁那年,他去京城建康拜望太子少傅、吏部尚书周顗。周顗和他闲聊时发现,这个少年深不可测。吃饭时,毫无名气的王羲之只能坐在末座。但大家惊讶地发现,周顗把烤好的牛心先割下来送到他面前,以表示对他的重视。至此,王羲之在名士之中开始露出尖尖角。

就在这一年,王羲之认识了周顗的女儿周莹。两人一见钟情,相互倾慕。花前月下、难舍难分,度过了6年最快活的时光。

322年,王羲之的堂伯父王敦攻进建康,处死了周顗。王家成了谋杀周顗的凶手,王羲之与周莹两人的恋情在撕心裂肺的泪水中成如烟往事,二人从此天涯两端,再无见面的机会。5年后,太尉郗鉴派管家到琅琊王家选女婿。王羲之的十多个堂兄弟都打扮一新等着郗家来选。只有他坦腹东床,不把候选当成事。没成想他竟然被选中,成了郗家的女婿。已经24岁,属于晚婚的大龄青年了。有些史书上说王羲之为人清高,不愿攀郗家高枝。其实是王羲之那时对周莹还难以忘怀。

文学家王羲之

王羲之的书法成就世人皆知,但鲜有人知的是史料中介绍王羲之时在他名字后面冠以书法家的同时还冠以文学家的称号,历史上有人称,王羲之是被他书圣的巨大光芒把文学才华遮挡下去的文学家。我们今天能见到的他的文学作品并不多,仅从兰亭聚会上留下的两道诗和《兰亭序》文稿看,均是现场畅意挥毫,一气呵成,但却结构严谨,立意深远,文笔流畅,诗是好诗,文更是难得一见的散文珍品。

王羲之著名的《姨母帖》更能看出他的文章和书法一样都倾注着感情。据载,卫夫人病逝于公元349年,终年78岁。噩耗传来,王羲之洒泪挥毫:

“十一月十三日羲之顿首、顿首:顷遘姨母哀,哀痛摧剥,情不自胜!奈何!奈何!因反惨塞,不次,王羲之顿首、顿首!”

全文仅四十二字的《姨母帖》字字含泪泣血,深深凝聚了师生情、姨母情,催生了这幅不朽的书法杰作,人类文化瑰宝!

♨陈久钦

( 编辑: 吕金妮)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