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讲述党史上的惊险“瞬间”,传播效果“破圈”

新华社 2021-10-12 阅读次数: 8234

创意讲述党史上的惊险“瞬间”,传播效果“破圈”

  新华网系列视频《改变你我命运的那些瞬间》用小细节展现大历史,揭示中国共产党成功密码

你应该在影视剧中看到过这样一幕:拆弹专家面临“红蓝抉择”,选错一根线,可能就来到了生命的终点。

观众每每看到此处,都会为其中的人物捏一把汗。

也许你不知道,中国共产党“创业”之初也经历过无数次关键的“红蓝抉择”,要是有一个瞬间没走对方向,也许就不会有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

今年,新华网推出系列视频《改变你我命运的那些瞬间》,讲述了中国共产党从成立到新中国诞生期间的那些关键时刻,以富有创意的方式讲述党的百年奋斗史,揭示百年大党的成功密码。

无论是毛泽东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万分艰难的一步”,还是高烧不退的周恩来“险象环生的旅途”,系列视频从生动的小细节切入串联起历史大事件,加上清新脱俗的手绘特效,播出不久就成刷屏之作,收获全网超30亿的浏览量。

为何选择小细节展现大历史?党史教育如何讲得这么生动?为何使用手绘特效搭配实景?新华每日电讯记者探访创作团队,为你揭开系列视频幕后的故事。

聚焦“瞬间”汇聚巧思

“‘党会’开到一半竟然搓起了麻将”“十几块银圆还能救毛泽东的命”“中共一大为什么会有两个外国人”……从建党到新中国成立的28年间,如果这些千钧一发的瞬间不是当年的走向,新中国的命运可能会被改写,你我的命运也在这“蝴蝶效应”的影响下不知走向何处。

选择聚焦“瞬间”汇聚了主创团队的巧思。“小故事的贴近性和代入感,是系列视频的一大特色。”新华网总编室副主任万方解释。

一方面,《改变你我命运的那些瞬间》所讲事件,多是鲜为人知但又对历史走向起到举足轻重作用的事件,体现了选题的历史价值,也大大降低了观众收看该系列视频的门槛。

另一方面,将焦点放在大事件中的具体细节,能让视频故事性十足,增强观众的代入感。“找到最合适的切入点,以替观众提问的方式讲述故事,才能让党史更深入人心。”

这点在每集视频的命名上就可见一斑,中共一大中“突然中断的会议”、南昌起义后“险象环生的旅途”、渡江战役期间英国军舰挂起“帝国主义的白旗”……短短数字,全部切中大事件中的具体细节。

剧情简介更是如此。

如第一集“突然中断的会议”中,“一个陌生男子突然闯入会场”“一名‘编外’人员巧妙打开局面”“一群神秘‘游客’悄然成团”等表述,让观众迫不及待想知道这一精彩情节背后的故事。党史相关新闻产品能做出如此有电影感的呈现,并不多见。

“看书”“刷剧”“购物”成佳作

故事鲜为人知,也意味着资料难寻。

“《改变你我命运的那些瞬间》所选的故事,涵盖了从建党到土地革命,再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这几个重要阶段。”主创团队整理了这些时间段完整的红色历史脉络来搜寻选题。

团队没少吃苦,淘二手书,看党史文献,探访档案馆,“那段时间,每个人的案头都放着一摞党史文献。”新华网新闻中心编辑游苏杭随手拿出了一本《何长工回忆录》,这是他们几经周折从一个藏家手中购得的绝版书籍。

为了搜集视频素材,团队还分工刷起了早年出品的历史正剧,《毛泽东》《领袖》《长征》《太行山上》《延安颂》《平型关大捷》……“小时候都没看完的剧,现在反倒刷完了。”新华媒体创意工场产品制作部主任张桢说。

找到素材只是第一步,研读、整理、输出脚本……每一步背后都可能是团队奋战数百小时的成果。一集视频的脚本大概2000字左右,可光整理出来的素材就有数十万字之多。

一个主题下往往还需要准备多个故事,主创团队又不肯放过一个细节,导致工作量呈指数增加,“有时候下午两点录节目,中午十一二点还在改稿。”遇到有争议的主题或节目效果不佳,还可能让工作“白做”。

游苏杭就经历过选题上的“艰难时刻”。在最后一期的脚本创作中,她前后写了五个完全不同的故事。第一稿本来是讲开国大典准备过程中北京城内的惊险瞬间,但考虑到节目效果,数易其稿。

从开国大典的准备到升旗的故事,最后定格到开国大典阅兵音乐背后的插曲。这才有了完美收官的最后一集——大典上的“插曲”。

制作过程中,还会出现一些“小插曲”。

在拍摄第17集视频的前一天,制作团队还缺少符合时代场景的解放军军装。团队成员找遍了电商平台,甚至探访婚纱影楼,都没能找到。最终他们急中生智,找到了电影剧组借到了服装,当天从北京郊区快递回来,这才顺利拍完。

“主讲人甚至还没有来得及试穿就正式开拍了。”万方说。

团队经过讨论认为,还需要在视频表现形式上做进一步创新:主讲人穿着解放军军装,背后是排列整齐的大炮与解放军炮手,主讲人一声“开炮”,背景中的炮弹便如雨般落在敌军军舰上。这样的创新,让故事讲述者与故事情节跨越时空形成联动,实现更深度的融合。

由于团队成员是来自不同部门的年轻人,有跨界的优势和产品思维,文案风格也深得网友喜爱。

在“能够救命的银圆”一集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如果从一个创业者的角度来看,正是秋收起义开始,毛泽东找到了自己人生的产品与市场的最佳契合点,也就是PMF(Product Market Fit)。”

这样生动活泼、网感十足的文案,使网友大呼过瘾:“这就是传说中的国家队讲故事的水准吗?爱了爱了。”

主讲人破圈讲述党史“瞬间”

《改变你我命运的那些瞬间》不仅在内容创作上有跨界思维,在讲述人的选择上也足够前卫。主创团队找来了B站UP主“所长林超”和资深媒体人老钱。

一个是从未做过党史主题的热门网红,一个是从事多年新闻工作的资深编辑。对他们而言,这次都是“破圈”合作。

“我是你在眨眼睛的时候我也在眨眼睛,所以你看不见我在眨眼睛的‘所长林超’”,常逛B站的网友们,想必对“所长林超”不会陌生。

这次,不同于以往红色主题常规选用的职业主持人口播,而是让UP主林超按照自己的视频风格,讲述《改变你我命运的那些瞬间》。

选择与UP主合作,团队做了一番研究。年轻人对知识类内容需求日益增加,而B站知识区UP主又对年轻人有天然的亲和力,是让党史走进青年心里的正确选择。在试镜过诸多的UP主之后,林超以超快的语速、自然的亲和力、与节目高度贴合的气质,从一众UP主中脱颖而出。

这边是主创团队对内容的精益求精,那边是资深UP主制作爆款视频的经验加持,专业的林超配上主创团队精心创作的内容脚本,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

“今天我们聊的人是一个叛变特工,他的伪装身份是街头魔术师,一反特工的惯常人设,他丝毫都不低调,叛变的过程也堪称神速,完全不符合我们通常对共产党地下工作者的印象……”在第5集“力挽狂澜的特工”中,林超这样引出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顾顺章叛变所引发的危机。从奇特的身份着手,引出被捕、叛变情节,再为观众揭秘中国共产党如何以“碟中谍”的行动转危为安。

一集集看下来,如此精彩的设置比比皆是。

环环相扣下,一部布满高光的短视频内容就此得以呈现。连UP主本人都吃惊,“从没想过‘党史也可以这样讲’”。

系列视频后半段将主讲人变为党史讲述人老钱——新华网总编辑,也是主创团队精心考量后的选择。老钱长期从事新媒体工作,懂报道,知党史。让老钱主讲能让观众看到传统媒体人的独特视角,从另一个角度感受党史的深度与厚度。

没想到,老钱主讲时表达接地气,时不时还抖个包袱,给观众带来了一个能说会道、能导会演、能文能武的总编辑形象,颠覆人们以往对国家重点新闻网站总编辑的认知,传播效果比起热门UP主林超丝毫不落下风。

积极破圈、敢于跨界、乐于与青年群体“玩”在一起。从系列视频选择主讲人的导向来说,这些新尝试、新突破,都在传递着新华网积极破圈、敢于跨界、乐于与青年群体“玩”在一起的信息。

打破“次元壁”的融媒报道

在“突然中断的会议”这一集中,穿青布长衫头戴礼帽的手绘小人,映衬了中共一大时突然有人闯入的危机情景;“梅岭三章的由来”这一集中,在茶杯后探出脑袋暗中观察的透明小人,与陈毅在茶馆中监视国民党特务的情形如出一辙。

看过视频的观众,应该对系列视频中可爱灵动的透明小人印象深刻。他们有时出来演绎红色故事,有时与现场道具来个亲切互动,这些小而精的手绘元素时不时冒出来打破“次元壁”,配合MR拍摄技术为观众带来绝佳的特效体验。就如电影《阿甘正传》一样,将特效融入场景,与现实融为一体,才是特效最好的呈现方式。

你可能不知道,手绘与实景的相互融合,也是“无奈”的选择。这些故事如果用场景实拍,重现当年故事是一种方法,但成本高、周期长,主创团队等不起;制作纯粹的动画,或用动画来补充,却又显得与现实隔着一层“次元壁”,容易让内容有割裂感。

“但手绘是万能的,可以融影视资料、融表情包、融道具,还能融情绪。”游苏杭说,透明的手绘与实景相融合则很好地解决了难题。

无论是节目中主人公拍桌时随之跳起的马灯,还是主讲人说起“就离谱”仨字时随五线谱跳动的音符……

当娓娓道来的故事情节与恰如其分的手绘元素互动结合在一起,再交织着荡气回肠的背景音乐,观众自然能感同身受。

由于视频会在播出时同步录制随后的几期视频,主创团队还会在片中用特效来回应观众的评论。“这种互动甚至成了一个标志性的品牌元素。”张桢补充。

有一次,主讲人面前的桌子上放了一个印有“新华社”三个字的水杯,受到大量网友“围观”,后台有三分之一的留言都在求这个水杯的购买链接。主创团队发现后,随即在后续视频中就加入了透明小人与水杯互动的场景。

对于视频的包装特效,主创团队有自己的理解。不要枯燥的说教和“油腻”的特效,要取巧清新的设计,简单精练的效果。在恰当的时机出现轻巧的元素,过量的包装反而会落入俗套。以小见大,以情动人,才能让党史故事“入脑入心”。

系列视频上线后,获得全网30亿播放量的靓丽成绩,但主创团队更想突出视频对党史教育的贡献,“这次的节目更重视精准推送”。

他们找到高校、党史馆、革命纪念馆,让《改变你我命运的那些瞬间》走进线下“大屏”循环播放,让更多党史“瞬间”能被沉浸感受。

“让观众了解到课本上没学过的党史‘瞬间’,燃起对党史学习的热情,才是我们这一系列视频的最大意义。”万方说。(记者张博令 参与采写:刘翔)

点击图片 查看视频

( 编辑: 在临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