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河·小说|爱情桥

临报融媒 2021-10-15 阅读次数: 9582

桂英是在过河的时候滑倒的。小腿硌在石头上,蹭破了皮,血像蚯蚓一样爬出来。桂英自言自语地说:“老了,成废物了。”

出门就是一条小河。河对面山坡上是成片的庄稼。若是不负载重物,从小河里凸起的一些石块上,还可以小心翼翼地走到对面。到了耕种农忙季节,那就要绕道二三里才会有一座桥。贪近的人常常吃了亏,背了东西,不慎跌倒,弄得满身的水和泥。

桂英当年是个俊女子,被人戏称是“深山的俊鸟”。可不是嘛,有人给她介绍县城的婆家,说对方家里是做生意的,富得流油,彩礼许诺得相当丰厚。桂英却不同意,气得娘骂她是“擀面杖做笛子——实心眼子”。

桂英可不像娘说得那么傻,她早相中了一个人。那人叫建民,是她小学同学。这是一段地下恋情,建民家穷,兄弟姊妹多,娘一准反对,谁会想把闺女推到火坑里。

部队征兵,建民竟然验上了,回来告诉桂英,桂英也很欢喜。桂英说:“好好努力,干出点成绩给你丈母娘瞧瞧。”建民在部队干得不错,第二年春节回来探家,央求支书去做媒。

支书哈哈笑着,说:“你去保家卫国,这个媒人我得当。”支书出面,桂英爹娘怎么也得给面子,再说闺女愿意,婚事很快就定下了。

建民在部队干满了三年,光荣退了伍,回来就把桂英娶回家。春耕夏耘,生儿育女,人世间普通夫妻该经历的俩人都经历了。农闲时节,建民也会和别人一块出去打零工,贴补家用。桂英就在家里照看老人孩子,干些零星农活。日子是琐碎的,年轻夫妻的卿卿我我,慢慢就被生活之流冲洗得泛了白。

东邻西舍的生活都有了变化,谁家起高楼了,谁家买小车了,谁家男人混风光了,桂英就会嘟囔建民:“你说当年我咋恁犟呢,假如听了娘的话,管保不是现在这样——像只鸡一样辛苦刨食……”

建民嘿嘿一笑说:“假如……那没个准,你要真嫁了他,兴许他还给你弄个二奶、三奶啥的,那你不更生气?”

桂英瞥了丈夫一眼,丢了个白眼,说:“你去找个二奶回来,有那个本事吗?”

建民就不再吭声,抱着孙子就在门外边玩。

小河水流,光阴易逝。尖峭的山风吹去了两个人的黑发,却把两把银丝撒到他们头上。儿婚女嫁,慢慢地两人都也是做爷爷奶奶的人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想法,水低人高,儿女们都不愿再回到山沟沟。除了逢年过节,平日里也只有建民和桂英两人守着这个院子,守着他们一辈子熟稔了的生活。

建民把桂英弄回家,心疼得不得了,一边包扎一边埋怨老伴不小心。桂英说:“你要是给我买城里的房子住,哪会有这事?”建民看了看桂英,认真地说:“那我怕做不到,我给你修座桥吧。”桂英笑着说:“修桥?那可不是吹糖人哩。”建民没再说啥。

建民去定做了一辆小推车,买了锤子和錾子。山村土地贫瘠,石头却充足。农闲时节,他不再出去打工,而是满山坡跑着凿运石头。锤子砸坏了好几把,錾子弄折了一大堆,建民的手裂得像树皮,到处都是口子。桂英很心疼,劝建民别再做了。建民可不依,说:“男人的话,板上的钉。”俨然有军人的做派。桂英说:“行!我跟着你一块干!”

准备到六年头上,建民估摸着石料备够了,就开始建桥。虽说他在建筑队做过小工,也跟着别人盖过房子,但要独自建一座石桥,这还是第一次。他打听说几十里外有个老石匠会造桥,就跑去取经,回来就开始动工。

桥面竣工那天,全村人都来观看,连乡里也来了人,专门给石桥做了质量检测,说是完全过关。

呵!石桥真漂亮啊!圆弧形的桥洞,两侧的石壁码得整整齐齐。建民很有心,专门挑了暗红色的石头,在桥的一侧砌出一个大大的“心”字。

很多年轻人都跑来看稀奇,纷纷拿出手机拍照。建民两口子被年轻人围住,问七问八,俨然成了主角。后来,电视台也专门来采访,老两口面对记者一脸局促,羞红了脸。

村里人到河对面去再也不用担心摔倒了,都称赞这老两口造福乡邻,德泽后世。一些“网红”开始来桥上打卡,并给这桥起了个名字——爱情桥。不少对爱情失望的人来到桥上参观后,忽然又重新燃起了希望。

建民老两口呢,自从桥建成就有了一个新的习惯,他们会在傍晚到桥上走一走,坐一坐。夕阳余晖下,俩人肩挨着肩,手牵着手,步子沉稳而笃定。

□吕海涛

( 编辑: 吕金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