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河 | 思念我的父亲

临报融媒 2021-10-22 阅读次数: 9734

国庆期间,电影《长津湖》热映。此战役是抗美援朝打得最残酷的战役之一,第九兵团司令员宋时轮说,此战役比长征爬雪山过草地更残酷。第九兵团是由山东的20军、26军和27军组成,父亲就是第九兵团参加过长津湖战役的志愿军,当时在26军的军部侦察连。影片的热映,让我再次思念起我的父亲。

父亲是我最崇拜的军人,从我懂事时,就知道每年8月1日是父亲最开心的一天。每逢那一天,妈妈都会特地做些父亲喜欢的菜,父亲会叫上我和我姐姐、妹妹,一边喝酒,一边讲他的战斗故事。他说的最多、记忆最深的就是他在朝鲜战场上的日子。

我的父亲,张学忠,1930年出生在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抗日战争时期,沂南是我党领导的沂蒙山革命根据地的中心。1946年,父亲加入地方武装民兵连,之后加入华东野战军第八纵队,八纵后改为26军。父亲随军先后参加了孟良崮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解放上海的战役。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美国第七舰队随即封锁台湾海峡,我军解放台湾计划搁浅。1950年中国人民志愿军在第一次战役结束不久,在盖马高原的长津湖到清川江一线对决美军王牌陆战一师,准备打响第二次战役。为打击美军,毛泽东主席认为必须使用第九兵团,因为第九兵团是三野4个兵团中战斗力最强的一个,华东战场上历次重大战役都有这支部队的身影。第九兵团本是作为解放台湾的主力在南方训练。接到赴朝鲜参加战斗的命令后,日夜兼程乘着绿皮火车先到山东稍作休整之后,就马不停蹄地奔赴朝鲜参加著名的长津湖战役。

部队出发时还是秋天,部队穿着秋装,没换冬装,就一路直奔鸭绿江边,到朝鲜已是寒冬。上级原先考虑到第九兵团缺乏在严寒条件下作战的经验,准备让他们在东北整训两个月,待补充完整后再行出战。可是当时东线美10军正气势汹汹地向鸭绿江畔推进,我们西线的第十三兵团一旦与当面之敌形成僵局,极有可能被横冲直撞的美10军抄了后路。

军情十万火急,毛主席和彭德怀当机立断,命令北进的第九兵团到达东北后不必整训,直接开进战场作战。这是唯一一个没有做好战斗准备就直接上战场的兵团。

看到身着秋装的九兵团,东北负责后勤的领导认为没有冬装去朝鲜,要冻坏的,就临时调集一些冬装,但是战役时间不能推迟,等待换装来不及了,所以第九兵团又成了抗美援朝中唯一一个没换冬装进入朝鲜参加战役的兵团。父亲所在的侦察连每位战士只领到一顶棉帽就跨过了鸭绿江。

11月,父亲所在26军编入志愿军,投入抗美援朝战争。父亲先后参加了第二、第四、第五次战役以及1951年夏秋防御战役和1952年春夏巩固阵地战役。直到1953年才撤离朝鲜回国。

初入朝鲜战场,父亲被编进第九兵团26军侦察连,作为一名侦察兵参加抗美援朝。

父亲说,那是1950年农历十月十六,26军军部派出包括我父亲在内的一个侦察班12人,并配有3个电台话务员、2个朝鲜老乡为向导,作为侦察敌情的先头班出发了。中午从临江大桥过江。中国这边很冷,但还没有下雪,过了桥,朝鲜那里下起了鹅毛大雪,雪越下越大。战士们走到晚上,宿营时想点火准备烧水、吃饭,饭还没煮好,美军的飞机来了。当时不知道当地到处都有美韩特务,只要他们发现哪里冒烟烧火,就会通知美军飞机来轰炸。

做饭引来了4架美军飞机,从空中狂轰乱炸,又用机关炮扫射。当时战士们没有经历过大规模飞机空袭战,因此,当他们听到远处飞机轰鸣声也没有意识到要躲避。我父亲最好的战友小左的腿被子弹打中,断腿处不停地燃烧,冒绿火。小左疼得在地上打滚,战友们用各种方法帮他灭火,甚至将断腿埋到雪里还是燃烧不止,最后小左活活被烧死!每次父亲提起此事,都会咒骂美国鬼子飞机上的炮弹太残酷了!

侦察班怕再引来敌机,就不敢点火煮饭了,晚饭也没吃,为完成任务继续往前走。战友们就地挖了个坑,用雪将小左埋了。

后来志愿军普遍面临侦察班遭遇的问题,当地美韩特务只要看到中国部队,就立即给美军发信号,美军就出动飞机轰炸。点火煮饭燃起的浓烟最容易被特务间谍发现,引来飞机轰炸,这就导致后来志愿军干脆不煮饭,只吃炒面粉、喝凉水甚至是一口炒面粉就着一口冰雪吃。

侦察班走了一晚上,没有看见一座完整的房子,也没见着一个人。房子都被美国飞机炸了,人都躲到山洞里去了。侦察班因为远离后方,没有后勤补给,战士们只能抽空挖野菜,野菜煮熟了,撒把盐,就着炒面或高梁米下饭。当时部队带的盐都是山东和江苏的海盐,很涩很苦,这样弄出来的野菜很难下咽,但为了充饥不得不硬吃,因为只有吃下东西,才有力气继续行军。

第二天,后续部队也到了,侦察连走在部队的最前面,走哪里,吃哪里,弄到啥,就吃啥。志愿军部队行军时,白天美军飞机会在天空上轰炸,晚上美军飞机会投照明弹,照得夜晚如同白昼,飞机借着照明弹轰炸志愿军部队。部队只要一听到飞机的声音,就卧倒,飞机走了再继续快速行军。父亲所在26军就这样赶到了战场,参与了第二次战役中最著名的长津湖战役。

父亲说,长津湖冬天特别冷,又赶上50年不遇的严寒,气温降至零下40度。志愿军整夜卧在冰面上潜伏,人冻在阵地上,战斗打响了,只能支起上半身开枪。敌机投放的燃烧弹把阵地上的冰雪融化成水,地冻天寒又让水变成坚冰,战士们就这样在冰与火之间战斗。许多战士因冻得拉不开枪栓而牺牲,大量战士被冻僵冻伤。但就是这样,剩余的士兵身穿单衣,依然跃起向美军发起进攻,面对美军密集的火力网毫无怯意。第一批士兵倒下后,第二批就跨过尸体前进,还有第三批第四批……志愿军不怕死的精神令美军官兵非常害怕。此战美军损失一万三千多人,包括被全歼的一个团——号称“北极熊”的美七师三十一团战斗队。该团团旗被我军战士发现后上交,现存于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这是美军在朝鲜成建制被歼损失最大的一次。

在冰天雪地的朝鲜战场上,残酷的环境造成许多人员牺牲。一天,我父亲和战友小李在送信途中,爬到一个小山顶,非常累,就想坐下小歇一会。此时看到附近也有个战友背对着他们坐着,估计也是在小歇。不到10分钟,我父亲就催小李起身出发,因为我父亲懂得在零下40度的恶劣环境下坐着,不用多久就会冻僵。他们出发时发现那个战友还是不动。走近一看,才发现那位战友已冻僵而死。

他冻僵而死的姿势给我父亲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人席地而坐,背靠在背包上,背包依在树干上,背着一只冲锋枪,左手握着开启的美国罐头……可能是太累了,想坐下来休息会儿,然后再吃些食物,可是歇了一会儿就冻僵了,然后就像个冰雕一样再也动不了了。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由于敌军空中袭扰,导致我军前线物资保障不足,我们最可爱的人不仅要和当时强大的美军作战,还要和饥饿、冰神抗争,表现了巨大的勇气和伟大的牺牲精神。

美军打不过志愿军,就使用各种手段,甚至使用细菌战。在冬天,父亲都看到苍蝇在雪地里飞,实际上那是美军的细菌战武器。为避免细菌通过信件传回国内,那时部队不允许战士写信寄回家。父亲一年没有给爷爷奶奶回信,爷爷奶奶以为父亲战死在朝鲜了。

残酷的战争,巨大的牺牲,不仅没有摧毁我军士气,反而激起更大的战斗勇气。面对险恶环境,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迎战美军为首的西方联军,唯一让他们支撑下去的是高度的政治觉悟、钢铁的意志和必胜的信念。多年以后,父亲回忆说,面对敌人飞机扔炸弹、扔汽油燃烧弹、用机关炮扫射,志愿军战士们并不害怕。前面的战友倒下,后面的继续冲上去,那是真正的前仆后继。他们有一个共同的信念,就是响应毛主席号召,保家卫国、绝不怕死。

父亲回忆里的朝鲜生活很苦,但也苦中有乐。

父亲所在部队指战员大多来自沂蒙山,都喜欢吃饺子。但在朝鲜想吃饺子可真不容易。一次,在空余时间,侦察班的战友们各自分工,有的用美国炮弹壳改造成菜刀,有的剁南瓜作为饺子馅,有的和面,然后一起包饺子,最后用钢盔做锅,准备煮饺子。

可是饺子还没煮熟,美军的飞机就来了。父亲他们马上撤退,美军飞机飞一阵狂轰乱炸,然后得意洋洋地飞走了。父亲他们回到现场一看,饺子都炸没了,气得只能大骂一顿美国鬼子。

在父亲的记忆里,在朝鲜挨饿是经常的事情。因为朝鲜战场上美军用飞机封锁了志愿军的运输补给线,前线战士们经常不能及时吃饭,“一口炒面一口雪”都是奢侈品。

即使在那么严酷的战争环境里,父亲居然学会了识字写字。父亲从小就生活在沂蒙山革命老区沂南县,那是革命老区的红色中心所在地,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战事不断,也就没有机会读书。

在抗美援朝期间,一次给爷爷奶奶回信,父亲请侦察连文书写好信,然后自己又依葫芦画瓢按照家里来信信封上的地址抄在给爷爷奶奶回信的信封上,结果上午寄出,下午就回到了自己手上。原来父亲照着抄时,把收件人写成了自己。这件事大大刺激了父亲的自尊心,他下决心利用战争空隙学习认字。在朝鲜战场,没有纸和笔。父亲就“白天写地皮,晚上写肚皮”——白天拿根树枝在地上写字,晚上躺在床上在肚皮上比划字。

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父亲学会了认字和写字,最后竟能记录会议内容了,后来还读了四大名著等书籍,开阔了视野。

父亲告诉我,零下40度,手不小心握到枪筒,就会立马被粘住,把手上的肉都粘下来,但是不会淌血,因为血瞬间就被冻住了。

有一天凌晨,侦察连行军到山脚下,需要找个避风的地方睡觉。父亲告诉我,他们把美军的尸体摞起来挡风,然后就睡了。到晚上准备出发时,发现少了一位战友,大家分头去寻找,最后发现这位战友被一块大石头压在底下身亡了。原来这位战士担心白天直接睡在地上,会被美军侦察机发现。特地找到一块悬空的大石头,以为在石头下睡觉,美军飞机看不到就不会用机关炮扫射。但是他万万没有想到,太阳出来一晒,雪融化了,大石块就掉了下来。

父亲说,这位战士上回去美军驻地侦查敌情往回撤退过壕沟时,就是先看一下壕沟,怕壕沟下面有东西伤到自己,结果胳膊上挨了子弹而受伤,差点丧命。而同行的父亲以及其他战友遇到壕沟不顾一切直接滚下壕沟,反而没有受伤。

这次也是如此,这位战友担心白天美军飞机看到他会向他扫射,躲在看似安全的大石头下睡觉,结果太阳晒化的积雪,让看似安全的“避难处”变成了致命的殒身处。

父亲告诉我,因为美军飞机掌握了制空权,所以志愿军后勤保障非常困难。父亲说,因为他们侦察连走在部队的最前面,就有机会在战场上发现吃的,父亲会把美军的牛奶灌到军用水壶里面,饼干会拴在腰上,这些都是关键时刻可以救命的后勤保障。

有时候在行军路上饿得眼冒金星,父亲才会从腰里摸出一块饼干,就着水下肚,一下子会舒服很多,才有体力继续行军。父亲告诉我,他每次只吃一块饼干,这些饼干得省着吃,因为都是用来救命的!

因为白天行军会引来美军飞机轰炸,所以志愿军都是白天睡觉,晚上行军。有时候为了到达预定位置,就得多走路,这时候只能少睡觉,父亲和战友们有时候困极了,便会一边赶路一边睡觉,迷迷糊糊行军。

父亲说,有一天晚上在朝鲜村庄宿营时,半夜醒来,突然会发现被窝里多一个人,原来是朝鲜的孩子。因为天气太冷,他们没有足够的过冬的被子,就到志愿军被窝里取暖。父亲告诉我,战争太残酷了,现在的中国孩子们太幸福了,不用逃难,可以睡个安稳觉。

父亲说,每到一地,战友们都会就地休息,有时候我父亲和战友会带着枪去打猎,寻找一些吃的。有一次他打到一只野鸡,就用火烤着吃,虽然没有盐,但是能够享受到一次野味,已经非常幸福了。

父亲告诉我,他们侦察连进入朝鲜时是一百三十多位,到战争结束回国时,只剩下三十多位了。侦察连战士都是久经沙场、勇敢智慧的军人,牺牲比率之高,说明抗美援朝战争非常残酷。

父亲还告诉我,作为一名军人挖工事的基本要求:五分钟挖个卧式,就是一个人可以趴在里面射击;一刻钟左右挖个跪式,就是人可以跪在里面射击;半个小时左右挖个立式,就是人可以站在里面射击;三个小时左右互相之间连起来成为战壕。

挖工事很苦,碰到石头最麻烦。三个人一组,两个人用铁锹,一个人带铁镐——那是专门用来对付石头的,互相配合来挖战壕。

父亲经历了出生入死的军旅生涯,把功名利禄看得非常淡。有个战友提前复员,连个纪念章都没有,就想问我父亲要一个,我父亲就把淮海战役纪念章送了个给他。另一个战友提前复员,看中我父亲的军用羊毛毯,那是我父亲在朝鲜战场上从美军那里缴获得来的战利品,应该是父亲最有使用价值和最值钱的物品了。父亲战友建议父亲用军刀把羊毛毯割开,各自留半个羊毛毯作为纪念,我父亲二话没说就把自己最值钱的美式军用毛毯送给了复员的战友。

26军从朝鲜回国后在烟台驻扎,父亲也于1956年转业到上海,参加了第五钢铁厂的筹建。有个职工说宝山区(那是郊区)的房子不要,要虹口区(那是市区)的。我爸立刻把自己虹口区住的房子让给了他,然后抱着我乐呵呵地去了宝山区的新家,同时让同事们帮忙搬家。因为那时没有电话,没有办法通知我母亲。结果我母亲下班抱着我姐姐回到家,发现虹口区的房子已经不是自己的家了,新家的主人告诉我妈宝山新家的地址,我妈非常无奈地再次坐车赶到了宝山区。

多年的部队生活,在父亲眼里,家只是个睡觉的地方,根本就没有市区和郊区的概念。牺牲自己,奉献他人,成为父亲的生活习惯和做人标准。

同时,父亲在工作期间不计较个人得失,国企每次加工资是有名额限制的,父亲先后三次把加工资的机会让给其他职工。父亲多次说,能够从战场上活下来就是最大的幸运和最大的满足,和牺牲在战场上的战友相比,还有啥不知足的呢?知足常乐是父亲的座右铭,也成为我生活的座右铭!

父亲传奇的军人生涯和人格魅力给我们后代留下了丰厚的精神财富。父亲总是教导我如何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不能做愧对任何人的事,要我做事做人时用“雁过留声、人过留名”这句话来衡量一下,约束自己。

我生长、学习、工作一直都是在上海。但是我于2011年回到沂蒙山做沂蒙泥哨,就是为了完成父亲给我种下的一个梦想。那是1979年,父亲收到沂南县政府的一封信,信里希望在外面的山东人,能够为家乡建设作贡献。父亲给我看这封来自家乡的信,告诉我今后有机会,一定要为家乡做点力所能及的事,从那时起,我就有了为家乡做点有益的事的梦想。

2008年,我开始推广当地沂蒙泥哨,为了更好地挖掘、传承、发扬和创新沂蒙泥哨文化,我于2010年开始筹建工厂,2011年正式做沂蒙泥哨。经过十年努力,在当地政府和国内外各方面朋友的帮助和支持下,将濒临消失的沂蒙泥哨文化发扬光大,成为临沂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还和北京乐器研究所共同起草了中国泥哨行业标准。我们先后策划了2014年中国第一届国际泥哨节、2019年一带一路国际泥哨文化论坛。我们从2015年开始举办全国泥哨教学培训班,推动了泥哨在全国的推广,在国内十几个省、市、地区的学校都开展了泥哨教学。我们的沂蒙泥哨还先后参加了中国上海国际乐器展、美国阿纳海姆乐器展(THE NAMM SHOW)、德国法兰克福乐器展、日本东京乐器展……让国际乐器爱好者了解沂蒙泥哨。

我们一开始就启动了义务支教活动,先后在沂蒙山、湖南、新疆、甘肃等地支教,让农村学生也感受到艺术之美。

父亲的梦想激励我多做有益于社会的事,父亲不认输的乐观精神鼓舞着我,让我有了做事必须持之以恒的态度。

父亲78岁那年,我一直寻思送啥作为父亲八十大寿的礼物。忽然间,我想到父亲最珍惜的是他十年的军旅生涯。于是,从那时开始,父亲每每回忆起战争故事,我就有意识地把故事记录下来。

2016年7月21日,父亲走了。我创业也碰到很多难处,姐姐劝我不要干了,快回家吧。她特地说:“爸爸妈妈啥都不缺,缺的是你不在家,爸妈惦记你一个人在外面受苦,不要再干了!”每当回想姐姐劝我的话,我心里都会生出没有多陪陪父亲的遗憾和后悔。

今天我依然忙忙碌碌在全国各地推广沂蒙泥哨文化,也依然会想起父亲,想起父亲的音容笑貌,想起父亲一边拿着抹布抹桌子、抹床架子,一边唱着:“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

□张宗沛

( 编辑: 子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