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校区办学15年来,土木与建筑工程系本着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扎实推进各项教学工作,厚植学生的专业素养,按照“载体协同、校企融合”的改革理念,从核心课程入手,围绕“教师、教材、教法”三大核心要素,进行了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和实践,获得了社会的高度认可。
一、坚持载体协同、校企融合,推动核心课程“双载体、两阶梯”协同教学模式创新
坚持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秉承载体协同、校企融合的理念,深化校企协同育人,充分发挥学校、企业双向赋能作用,探索实行核心课程“双载体、两阶梯”协同教学模式,切实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以施工图纸为载体,将碎片化的专业知识通过图纸的知识传递链条和实践任务设计进行整合,一方面帮助教师开展有载体的教学设计,另一方面帮助学生通过图纸吸收专业知识,形成知识体系,实现知识目标,进而发挥图纸的第一阶梯协同作用。
以现行规范、职业标准为载体,建立知识与规范、职业标准的关系,引导学生将知识向工作实际转化,要求学生通过规范操作完成工作任务、判别工程问题、解决工程问题,实现能力目标,发挥规范、职业标准的第二阶梯协同作用,确保两个教学主体协同发力,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二、依托“五个一”工程,推进“全方位、立体化”基层教学组织和教学团队建设模式创新
校、系联动实施“五个一”工程,形成质量提升、思想孕育全方位保障的育人氛围,搭建教学能力、工程素养双成长的立体化平台。
一位名师做护航,聘请多名教授长期对校区教师教学科研发展进行一对一辅导,快速提升教师综合素质;一个平台助成长,依托各类产学研项目、对外工程服务、进修和挂职制度搭建工程素养成长平台;一个大赛提质量,积极组织青年教师参加各级讲课比赛,以赛促学、以学促练、以练提质,提升教学团队的建设,提高校区教学质量;一套培训育思想,定期组织各类专家到校区作专题讲座,开展课堂教学研讨,进行教科研案例分析,组织经验交流以及平时的听课、评课、说课等,使培训效果可以直接用于课堂教学和教学实践;一个机制保底线,建立校系领导、教研室主任、新进教师多层次链条式听课机制,全面抓好课堂过程管理,促使教师重心回归课堂,形成了比教学、比质量的良好氛围。
三、深化教材与教法改革,开展对接国家规范、行业标准的教材编写形式创新
国家规范、行业标准是工程实践的结晶,也是展开技术工作的依据,将国家规范、行业标准作为教材编写的依据,创新教材编写形式,实现教材内容来源于生产实际又高于生产实际的目标。理清每章内容对应的规范、标准,便于教师和学生宏观上了解知识;梳理每节内的知识点,与规范、标准条文和条文说明建立联系,及时补充新内容,便于教师备课和学生查阅资料。
四、“专本融合、以本强专、联合培优”,实施学习质量提升和学习效果评价模式创新
以临沂校区土木工程专业工程教育认证为契机,打造“专本”融合发展平台,共享教学资源、教育理念,有助于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实施“以本强专”,在理论课程教学环节,通过贯彻同一条专业知识、同等教学标准和同等考核标准的理念,切实提高了专科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在实践课程教学环节,通过贯彻同一门实践课程,同一个标准要求的理念,切实提高了专科学生的实践能力。此外,借助“天元班”模式实践校企联合培优理念,一方面满足了优秀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另一方面通过优秀学生形成了专业榜样带动作用,对整体学习质量的提升有显著效果。
近三年来,临沂校区土木与建筑工程系学生专升本率年年攀升,2019年为36.27%,2020年为56.41%,2021年为62.5%,远超出省平均水平;60人获得建筑信息模型(BIM)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中级);就业率稳步提升,2019年为93.26%,2020年为98.7%,2021年为98.72%。根据第三方评价,毕业生对学校满意度超过95%。教师工程素养和教学能力显著提升,获山东省中青年讲课大赛二等奖1人次、优秀奖1人次,获青岛理工大学中青年讲课大赛一等奖1人次、二等奖2人次、三等奖3人次;获校级教研课题3项、省部级教研课题1项;获批山东省平台上线课程2门;主编《建筑施工技术》等教材5部。承接临沂市费县乡镇建筑工匠培训,累计培训1000余人次;4名教师获得建筑信息模型(BIM)职业技能等级考试考评员资格。科研成果获得2016年度山东省教育厅本科科学技术三等奖1项、2019年度山东土木建筑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2020年度临沂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主编山东省工程建设标准2部,完成工程检测鉴定项目产值逾300万元。
展望未来,土木与建筑工程系将继续以产出导向为指引,秉持持续改进理念,将以学生为中心思想贯彻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上。
通讯员 尚福鲁 朱海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