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工记

临报融媒 2022-04-02 阅读次数: 11742

作者:高明

告别冬天的蛰伏,万物复苏。窗外,柳树发芽,白玉兰开出了一树绚烂。

在这个风拂翠柳、花舞人间、春气萌动、很容易让人惜春回忆的季节,四十年前我进厂做工时的情景仿佛就在昨天。

那是1970年3月初,我在临沂一中初中毕业后的第二年,刚满十四周岁,正值临沂城招工,因年纪小不够年龄,爸爸给我多报了三岁,经体检、面试、政审合格,经地区劳动局批准,分配到临沂地区半导体器件厂当工人。这对我和全家来讲无疑是一件天大的喜事。

临沂半导体器材厂的前身是临沂县半导体研究所,值全党大办电子工业应运而生,这也是临沂地区第一家电子企业。当时厂里有一百多人,主要生产2CP,2CK硅整流二极管和硅整流开关二极管,临沂城人习惯称二极管厂,归地区国防工业办公室管理,是临沂最好的工厂之ー。

到过厂里的熟人告诉我,进半导体厂的车间要戴卫生帽,着白大褂,穿拖鞋,那里冬有暖气,夏有风扇。厂里知识分子多,干部子女多,青年女工多,生产生活条件好,在临沂是令许多人向往的工厂。在那个年代,像我这样摘帽右派分子的子女能在这样的单位工作,的确是幸运的。

那时,我家住在临沂城民主街双井口巷附近一个大院的三间平房里。周围邻居和亲朋好友得知我到临沂半导体器件厂当工人的消息,都投来羡慕的目光。当时正是“文革”期间,大批判运动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在工人阶级领导一切的年代,能成为工人阶级的一员对我这个刚走出校门不久的学生来讲,感到无上的光荣和自豪,我脑海里想象着进厂后的一切美好前景,领到录取通知书的当天晚上,我激动不已,躺在床上一夜没有入眠。

4月2日是进厂报到的时间。那天早上,我五点多钟就起床做准备,妈妈亲手煮了一碗鸡蛋面条端到我的面前,高兴地说:“我儿当工人,有工作了,真好哇!”我清楚地记得,那天我上着蓝条绒衣,下着一条黑布裤,脚穿一双军用胶鞋,肩挎黄书包。离家时我注意到爸爸用爱的目光认真打量着他要去当工人的儿子,看到我额头上有些凌乱的头发,特意蘸些脸盆里的凉水为我整理了发型。叮咛我第一天报到要早去,在厂里留下好的印象,并反复地嘱咐,上班后一定要遵守厂规厂纪,听领导的话,好好向师傅学习。望着爸妈那充满期望的目光,我不断地点头应允。就这样,迎着东方的朝霞和冉冉升起的太阳,怀着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我踌躇满志地走出了家门。

那时,为了积极响应毛主席“抓革命,促生产”的号召,工厂大都上班时间早,录取通知书上要求早七点半到厂报到,当时半导体厂驻地在现在的市人民医院向南两百米路西一个不太起眼的地方,厂门口两侧书写着“提高警惕,保卫祖国”八个大字。我急匆匆地步行赶到工厂时还不到七点钟,在门口徘徊了十多分钟才进去,是第一个去报到的。

报到后,厂政工科长任传儒,一位三十四五岁,身材瘦高,非常和蔼可亲的人,把我们一起进厂的二十多名新工人集合在一起,每人发了一本精装的《毛泽东选集》和《毛主席语录本》,并带我们参观厂容厂貌。我注意到虽然工厂门面不大,里面有两排平房和一栋三层的生产楼,但车间内清洁卫生,电子仪器排放有序,毛主席“团结起来,争取更大的胜利”“要斗私批修”“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等语录举目可见。

当天上午,厂里要求新工人下午每人写一份决心书,并要在第二天上午召开欢迎新工人大会,我也搞不清怎么回事大家推举我代表新工人在大会上表态发言,这让我激动、不安,生怕表不好态出丑。

在第二天的欢迎大会上,厂革命委员会核心领导小组组长夏继禹首先讲话,这位解放前就参加革命的老干部热情地说:“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在毛主席革命路线和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取得决定性胜利,全国形势一片大好,不是小好的形势下,你们走进革命队伍,参加革命工作,成为伟大的工人阶级的一员,我代表厂革命委员会和全体干部职工表示热烈的欢迎,希望你们认真学习毛泽东思想,抓革命,促生产,誓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

听了领导的讲话后,我心潮澎湃,热血沸腾,激动不已。

该我上台作表态发言了,我大步走上前,满怀激情地照着稿子念道:“在伟大的毛泽东思想哺育下,今天我们成为电子工业战线上的一名新兵、临沂半导体厂的工人,感到无比的光荣与骄傲。向党中央毛主席保证,我们一定要读毛主席的书,听毛主席的话,做毛主席的好工人,请领导和同志们看我们的行动吧!”

记得,当时不少人对我的发言报以掌声。

经过一个星期的学习培训,厂里确定了包括我在内的十八名新老同志去安徽省蚌埠半导体器件厂培训七十天,学习制造三极管。这是我第一次离开父母,离开家乡,出远门去学习。

我在临沂半导体器件厂工作了两年零八个月的时间。这期间,在厂领导的培养教育和工人师傅的帮助关心下,我在各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锻炼和提高,还担任了厂宣传组成员和民兵连文书。不但向工人师傅学到了技术,而且还学到了许多优秀的品质,并与他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1972年11月底,我和厂里其他四名工友一起,胸戴大红花,应征入伍去了祖国的大西北。

流年似水,整整四十年过去了。当年的毛头小伙,如今已两鬓微霜,无论是在大西北从戎的十五载,还是从部队转业到市直机关工作,做工的日子让我记忆犹新,历历在目,永远难忘,因为这是我开始工作、踏上社会、步入新生活的起点。

(此文原载于2010年4月9日《临沂日报》)

( 编辑: 孙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