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归岱崮,“史”照初心——记市委党史研究院选派“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队”队员闫志勇

临报融媒 2022-05-12 阅读次数: 8404


 “哎,志勇又来了?”

“大爷,来看看您老人家!最近疫情又比较紧张,给您送点儿口罩的。出门可得做好防护啊!”

“行,你说说,又劳驾着你费心啊!”

“您说这话就见外了。您先忙着,我还得去下一家。”

“好,好,多保重啊!”

最近一段时间,新冠肺炎疫情有反复之势,闫志勇更加忙碌了。而这样充实的生活,已经持续一年半了。

2020年10月的一个周末,闫志勇在家接到了分管领导的电话。

市委决定从市直机关选派一批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干事创业精神足的优秀党员,到基层一线,带头抓农村基层党建工作。那时,市委党史研究院承担了《山东抗日根据地志》《山东解放区志》《沂蒙红嫂志》等众多重点图书的编纂任务,全院上下工作繁忙、人手紧张。院领导班子通盘斟酌、慎重考虑后,决定选派闫志勇下沉基层。

闫志勇听完电话,毫不犹豫地表示:“感谢组织信任,我坚决服从组织安排,一定努力做好工作。”

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步履殷勤遍崮村

初到村里,闫志勇常常睡不着觉。他在机关工作多年,乍一转变工作环境,确实不太习惯。然而,自身的感受是次要的,组织的重托,才是他心头第一大的“石头”。

闫志勇马上行动起来。他和工作队的其他同志一起,开始用脚丈量这块土地。“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10月的山乡,暑气未退,他们挥洒着汗水,走街串巷、入户登堂,仔细了解村里各方面的基本情况,认真听取群众对村“两委”的意见建议。笔记本上,满是他们记录下的第一手“调查材料”。

白天忙了一天,夜里回到住处后,他常常也还不休息。整理调研材料,思考基层问题,和其他同志电话探讨交流,是他“夜生活”的常态。闫志勇深知,发现症结、归拢问题,并不难。难的是真正把问题条分缕析、把问题了然于胸、把问题消化解决。

苦心人,天不负。他虽然还是睡得很晚,但是,他觉得,这一切都值得。

  青史万卷溢书香

闫志勇在党史史志部门工作的这些年里,深受沂蒙革命历史和红色文化的陶染。在工作遇到困难、生活遇到不顺的时候,沂蒙党史,总是能源源不断地给他以斗志和力量。来到村里挂职之前,他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管理单位的馆藏图书。单位的重要成果,他如数家珍:《中共临沂编年史》《沂蒙根据地历史资料汇编》《沂蒙根据地党史大事记》《中共沂蒙党史人物》《沂蒙革命根据地志》《沂蒙精神志》……这些开本有大有小、页数有厚有薄的图书,是他这些年工作的见证者。他也不止一次地翻阅过这些图书。

来到村里后,闫志勇发现,高质量文化生活的匮乏,一直是基层的痛点。他“因地制宜”,积极向院领导建议为基层捐赠党史史志图书。院领导对他的这项建议高度重视,调拨了一大批、价值10多万元的党史史志图书定向捐赠给了驻村工作队联系的镇村。

蒙阴在革命战争年代是实打实的老区,涌现出过“沂蒙六姐妹”等拥军支前模范。这批捐赠图书,和这块红色的热土,相得益彰。看着村里的孩子津津有味地阅读着来自自己单位的书籍,闫志勇满是自豪。

“总书记说过,红色基因就是要传承。作为沂蒙老区的党史史志部门,弘扬沂蒙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我们责无旁贷。这批图书,能够在农村基层,特别是农村青少年中‘活’起来,它们的影响是无可估量的。”闫志勇说。

谁云忠孝两全难

临沂的历史文化深沉厚重,是儒家文化的重要传承地,诞生和生活过曾子、荀子等儒家学说的代表性人物。曾子所主张的“孝”的传统,在临沂根深叶茂。古之二十四孝,临沂独居其七,可以说是一种绝无仅有的文化现象。

临沂也涌现过很多忠臣贤者。诸葛亮“鞠躬尽瘁”,颜杲卿、颜真卿兄弟威武不屈、左宝贵为国捐躯……他们的英名,至今流传在临沂的土地上。沂州府修葺五贤祠,乾隆皇帝曾经御笔题诗:“孝能竭力王祥览,忠以捐躯颜杲真。所遇由来殊出处,端推诸葛是全人。”——他盛赞临沂是忠孝之乡。

在党史史志部门工作,闫志勇对这些故事耳熟能详。他也一直尽心侍奉身患阿尔茨海默症的母亲。他岳父母也一直身体不好,需要人照顾。妻子两头奔波,他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党史史志工作有“两全”目标,即省、市、县三级要做到二轮志书全覆盖、“一年一鉴”全覆盖。而闫志勇也有自己的“两全”目标,那就是“忠孝”两全。然而,普通党员干部尚且常常难以兼顾家庭和工作,何况是离开市区到农村基层挂职的他?而在闫志勇那里,这都不是问题,他“两全”了。知道的人,谈起这件事,没有不挑大拇哥的。

原来,挂职之后的一段时间,为了分担妻子的压力,也为了对年事已高的母亲尽孝,他没有和组织讨价还价,而是毅然决然地把母亲接到了挂职的村里,和自己一起居住。村里条件不好,到冬天更是天寒地冻,但他用自己无微不至的孝心,给母亲带来了温暖。

工作中,他尽心尽责,是工作队的“顶梁柱”,是基层群众的“主心骨”,是农村党建的“带路人”;生活中,他是爱护妻子的好丈夫、关心孩子的好父亲、孝敬母亲的好儿子。

四、待新天地总回春

一年半,斗转星移;一年半,风雨兼程;一年半,天地回春。闫志勇和工作组的同事们紧紧围绕“当好党的政策宣传队、农村党建施工队、乡村治理推进队、为民办事服务队”工作职责,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积极努力开展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调配了村党支部书记,建立了强有力的领导班子,推动成立了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深入调查研究、考察学习,确定了村里的产业帮扶项目;科学使用帮扶资金、多方筹集其他资金,投入360余万元,助推了中草业特色种植项目的发展;全力推进美丽宜居建设工作,按时完成建设任务……

他的工作获得县总队、镇领导的高度赞扬,被蒙阴县委、县政府表彰为优秀工作队员;也获得村民的广泛认同,成为群众的贴心人。

帮扶工作还没结束,闫志勇还在一线日复一日地认真工作。他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身上闪耀着被沂蒙党史浸润着的党史史志人特有的光辉。这个沂蒙汉子,无愧于“榜样”二字。

春归岱崮,“史”照初心 ——记市委党史研究院选派“加强农村基层

党组织建设工作队”队员闫志勇

“哎,志勇又来了?”

“大爷,来看看您老人家!最近疫情又比较紧张,给您送点儿口罩的。出门可得做好防护啊!”

“行,你说说,又劳驾着你费心啊!”

“您说这话就见外了。您先忙着,我还得去下一家。”

“好,好,多保重啊!”

最近一段时间,新冠肺炎疫情有反复之势,闫志勇更加忙碌了。而这样充实的生活,已经持续一年半了。

2020年10月的一个周末,闫志勇在家接到了分管领导的电话。

市委决定从市直机关选派一批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干事创业精神足的优秀党员,到基层一线,带头抓农村基层党建工作。那时,市委党史研究院承担了《山东抗日根据地志》《山东解放区志》《沂蒙红嫂志》等众多重点图书的编纂任务,全院上下工作繁忙、人手紧张。院领导班子通盘斟酌、慎重考虑后,决定选派闫志勇下沉基层。

闫志勇听完电话,毫不犹豫地表示:“感谢组织信任,我坚决服从组织安排,一定努力做好工作。”

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一、步履殷勤遍崮村

初到村里,闫志勇常常睡不着觉。他在机关工作多年,乍一转变工作环境,确实不太习惯。然而,自身的感受是次要的,组织的重托,才是他心头第一大的“石头”。

闫志勇马上行动起来。他和工作队的其他同志一起,开始用脚丈量这块土地。“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10月的山乡,暑气未退,他们挥洒着汗水,走街串巷、入户登堂,仔细了解村里各方面的基本情况,认真听取群众对村“两委”的意见建议。笔记本上,满是他们记录下的第一手“调查材料”。

白天忙了一天,夜里回到住处后,他常常也还不休息。整理调研材料,思考基层问题,和其他同志电话探讨交流,是他“夜生活”的常态。闫志勇深知,发现症结、归拢问题,并不难。难的是真正把问题条分缕析、把问题了然于胸、把问题消化解决。

苦心人,天不负。他虽然还是睡得很晚,但是,他觉得,这一切都值得。

二、青史万卷溢书香

闫志勇在党史史志部门工作的这些年里,深受沂蒙革命历史和红色文化的陶染。在工作遇到困难、生活遇到不顺的时候,沂蒙党史,总是能源源不断地给他以斗志和力量。来到村里挂职之前,他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管理单位的馆藏图书。单位的重要成果,他如数家珍:《中共临沂编年史》《沂蒙根据地历史资料汇编》《沂蒙根据地党史大事记》《中共沂蒙党史人物》《沂蒙革命根据地志》《沂蒙精神志》……这些开本有大有小、页数有厚有薄的图书,是他这些年工作的见证者。他也不止一次地翻阅过这些图书。

来到村里后,闫志勇发现,高质量文化生活的匮乏,一直是基层的痛点。他“因地制宜”,积极向院领导建议为基层捐赠党史史志图书。院领导对他的这项建议高度重视,调拨了一大批、价值10多万元的党史史志图书定向捐赠给了驻村工作队联系的镇村。

蒙阴在革命战争年代是实打实的老区,涌现出过“沂蒙六姐妹”等拥军支前模范。这批捐赠图书,和这块红色的热土,相得益彰。看着村里的孩子津津有味地阅读着来自自己单位的书籍,闫志勇满是自豪。

“总书记说过,红色基因就是要传承。作为沂蒙老区的党史史志部门,弘扬沂蒙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我们责无旁贷。这批图书,能够在农村基层,特别是农村青少年中‘活’起来,它们的影响是无可估量的。”闫志勇说。

三、谁云忠孝两全难

临沂的历史文化深沉厚重,是儒家文化的重要传承地,诞生和生活过曾子、荀子等儒家学说的代表性人物。曾子所主张的“孝”的传统,在临沂根深叶茂。古之二十四孝,临沂独居其七,可以说是一种绝无仅有的文化现象。

临沂也涌现过很多忠臣贤者。诸葛亮“鞠躬尽瘁”,颜杲卿、颜真卿兄弟威武不屈、左宝贵为国捐躯……他们的英名,至今流传在临沂的土地上。沂州府修葺五贤祠,乾隆皇帝曾经御笔题诗:“孝能竭力王祥览,忠以捐躯颜杲真。所遇由来殊出处,端推诸葛是全人。”——他盛赞临沂是忠孝之乡。

在党史史志部门工作,闫志勇对这些故事耳熟能详。他也一直尽心侍奉身患阿尔茨海默症的母亲。他岳父母也一直身体不好,需要人照顾。妻子两头奔波,他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党史史志工作有“两全”目标,即省、市、县三级要做到二轮志书全覆盖、“一年一鉴”全覆盖。而闫志勇也有自己的“两全”目标,那就是“忠孝”两全。然而,普通党员干部尚且常常难以兼顾家庭和工作,何况是离开市区到农村基层挂职的他?而在闫志勇那里,这都不是问题,他“两全”了。知道的人,谈起这件事,没有不挑大拇哥的。

原来,挂职之后的一段时间,为了分担妻子的压力,也为了对年事已高的母亲尽孝,他没有和组织讨价还价,而是毅然决然地把母亲接到了挂职的村里,和自己一起居住。村里条件不好,到冬天更是天寒地冻,但他用自己无微不至的孝心,给母亲带来了温暖。

工作中,他尽心尽责,是工作队的“顶梁柱”,是基层群众的“主心骨”,是农村党建的“带路人”;生活中,他是爱护妻子的好丈夫、关心孩子的好父亲、孝敬母亲的好儿子。

四、待新天地总回春

一年半,斗转星移;一年半,风雨兼程;一年半,天地回春。闫志勇和工作组的同事们紧紧围绕“当好党的政策宣传队、农村党建施工队、乡村治理推进队、为民办事服务队”工作职责,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积极努力开展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调配了村党支部书记,建立了强有力的领导班子,推动成立了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深入调查研究、考察学习,确定了村里的产业帮扶项目;科学使用帮扶资金、多方筹集其他资金,投入360余万元,助推了中草业特色种植项目的发展;全力推进美丽宜居建设工作,按时完成建设任务……

他的工作获得县总队、镇领导的高度赞扬,被蒙阴县委、县政府表彰为优秀工作队员;也获得村民的广泛认同,成为群众的贴心人。

帮扶工作还没结束,闫志勇还在一线日复一日地认真工作。他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身上闪耀着被沂蒙党史浸润着的党史史志人特有的光辉。这个沂蒙汉子,无愧于“榜样”二字。

( 频道编辑: 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