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河·采风|偶回母校

临报融媒 2022-05-13 阅读次数: 10279

小学毕业40多年了,没想到第一次回母校是检查母校的防疫工作。2022年3月,我被市里抽去兰陵督导教育系统防疫工作。恰巧我的老家就是兰陵向城,向城小学是我的母校。

阔别四十余载,今日重返校园,已物是人非,几排平房已变成栋栋楼房。站在校园内,昔日学习生活的影像大多已模糊不清,但对那个年代站在三尺讲台上默默耕耘的老师以及学生刻苦学习的情景仍记忆犹新,现在回想起来仍感触颇深。

我是1971年上小学的,那时才五周岁,还是个无知的娃娃。那时的完小都是瓦房,但在全向城是最好的。当时我家住的是泥墙草顶的房子,只有学校是石山到顶的瓦房,教室内还铺起了水泥地面。书桌也是水泥砌起的,有长有短。长的四个学生用,短的两个学生用。夏天还好,趴在上边,很凉爽。冬天就要遭罪了,冰凉冰凉的。那时的冬天特别冷,零下十六七度很经常。没有棉鞋穿,坐在教室里上课,脚冻得麻木。只好穿着茅草鞋,里边塞满麦穰,还真暖和,只是走路走不快。

那时候上学的孩子多,老师少,也管不过来。刚入学的时候,因为年龄小,也学不到心里去,学习成绩不好,心里产生厌学情绪。想回家,又怕父母生气,就偷偷跑到河边、集市上玩耍,等到放学的时间再和其他同学一起回家,父母还以为我在正常上学呢。

谁知“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学习跟不上,加上有一次因为过了课桌中间线和同学吵闹,被老师留下了。晚上在生产队干完活的母亲到学校领回了我。老师说明了情况,让父母配合学校教育孩子。回家的路上,母亲说:“你爸爸(在外地工作)回来了,看怎么熊你。”我怯生生地回到家,看到爸爸坐在院子里等我,心中十分害怕。可是爸爸没有问我为什么被老师留下,而是关心地说:“快吃饭吧。”吃完饭,父亲也没追问我被留下的事情,可我的心里却比父亲打一巴掌还难受。从此我没有再逃过学,也没有再和同学吵闹过,学习成绩也慢慢变好。

那个年代上学,都要勤工俭学。我们学校养了好多羊和兔子。天再热也要去地里割草喂羊、喂兔子。学校里还开展了勤工俭学竞赛活动,看谁割的草多,看哪个班喂的羊和兔子肥。兔子繁殖较快,一月一窝,怎样让仔兔长得快呢?有的学生想尽奇招,从家里拿来人都不舍得喝的奶粉,给刚出生的仔兔喝。小兔崽不会喝,我们就用抽墨水的钢笔抽奶粉水喂仔兔,有时撑得小兔直吐奶。小兔长得很快,老师经常表扬。我很羡慕他们竟有这么多的办法,但喂养仔兔是个技术活,再说家里也没有奶粉,我只好干点体力活。每天下午,就背着粪箕子去地里割草。割草是比较受罪的。天很热,不动弹就淌汗,还有好多蚊虫叮咬,身上被咬得到处是包,但在放学之前一定要割满粪箕子背着送到学校。在小学勤工俭学的经历,已然成为教育下一代的资本,有时儿子不好好学习,我就拿过去的年代求学的经历激励他,儿子也不负众望,考取了理想的大学。

那时候有高年级的学生拿着数学课本到处说:“学这些,什么用啊。X+Y能种地吗?”自己年龄小,不懂什么X+Y,但在外工作的父亲,经常过问我的学习情况,因为他是通过读书改变命运的。大字不识一个的奶奶也知道学习是好的,一看到我玩,就不停地催促:“快写字去吧,快看书去吧。别玩了。”我自己也很刻苦,夏天屋内蚊子多,我就用潮湿的麻叶熰烟熏走蚊子在屋里学习。时间不长,蚊子又多了,就用麻袋包着腿、穿着褂子、包着头,只露出两只手和脸做作业。

早起上学对小孩来说是一大难关。尤其天冷的时候,家里也没有闹钟和手表。那时奶奶起得早,她也弄不清几点几分了,只要她起来,约摸着快到点了,就不停地喊:“起床啦,去上学吧。”起床后,天还漆黑漆黑的。头顶一闪一闪的星星,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上学的路上,路两旁农户家里,不时传出几声狗叫。时间久了习惯了,也就不害怕了,有时候到学校还没有开门,只好在门口等着校门打开。在校门外等开门的这段时间是比较难熬的,尤其在冬天,干冷干冷的,只好不停地蹦跳来驱寒。

令我记忆深刻的是每年清明节去文峰山扫墓。扫墓那天,学生们都自带煎饼,有的再带上两个熟鸡蛋,一大早到学校集合排队步行去。文峰山距母校10多公里,来回再加上爬山不少于25公里。尽管年龄不大,却也不觉得累,到了山上,有个纪念堂,首先是听老革命讲先烈的故事。有位和烈士们一起闹过革命的老人,讲得十分真实感人,尤其讲到赵镈烈士面对国民党反对派要活埋时,那视死如归、大义凛然、铿锵有力的演讲,老革命自己边讲边流泪,我们学生更是无一不流泪的。从第一次扫墓,我就记得文峰山上的赵镈烈士铜像,曾明桃、郭云舫烈士的大墓,他们的英雄事迹至今我仍记忆犹新。现在每到红色景点接受教育听到讲解员介绍赵镈的事迹时,都十分自豪,不仅因为赵镈在我的老家战斗过,更因为我是从小学就聆听着他的英雄事迹长大的。

回忆过去,再看到母校现在的飞速变化,真有无限的眷恋和深深的感触。在小学里的几年,最应该感谢的是我的班主任姜老师,她于去年病逝。现在向城小学的曹校长是三年前来任职的,并不熟悉姜老师。我简单地说了姜老师的情况,并把我写的《清明时节忆恩师》转给了曹校长。曹校长知道我是他学校的学生后,颇有点一见如故的感觉,一再欢迎我多回母校看看。我虽然不是搞教育的,也不是什么领导,但依然不由得发起感慨来。我对曹校长说:“教师是崇高而神圣的职业,如今的教书育人实在是不容易,一校之长更不容易。既要管理学校,又要教书育人。”

晚上,回到宾馆,收到校长发来的微信,看后我十分感动。曹校长微信说:“认真拜读了《清明时节忆恩师》,深受感动,感动于姜老师对工作的认真负责、对学生如子女般的呵护关爱;感动于您对姜老师的深情和怀念、对教育的关注和期许!通过家访、提问、重点辅导、留吃午饭等看似普通的事情,反映了姜老师爱岗敬业、关爱学生的高尚师德师风,流露出您对姜老师的怀念感激之情。语言朴素自然娓娓道来,感情细腻真挚引人共鸣!”他还把《清明时节忆恩师》转发到全校老师群,要求全体老师“认真读读,学习姜老师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乐于奉献的敬业精神,教育老师静心教书,潜心育人,做新时代的‘四有’教师。”有一个叫张强的老师看后留言:“念的是师情,感的是师恩,更是对姜老师在艰苦条件下无私奉献的精神能够在乡村教育中传承下去的殷切期许。启智润心,培根铸魂,道远且长,愿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能够不忘初心,不负韶华,为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

此次偶然回到母校,看到母校的变化,曹校长和老师们认真敬业的精神,尤其是他们看到怀念姜老师的文章,所发出的感慨和对以后培养学生的憧憬,令我非常感动。衷心祝愿我的母校——向城中心小学年年桃李,岁岁芬芳,为国家培养出好的人才。

刘福国

( 编辑: 吕金妮)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