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于优而“优”无止境——临沂市人大常委会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综述

临报融媒 2022-10-01 阅读次数: 9041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营商环境是一个地方软实力、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市第十四次党代会以来,市人大常委会牢牢把握“到2026年我市营商环境迈向国内一流”的目标任务,运用多种监督方式,推动解决影响和制约营商环境的热点难点问题,以持续的监督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刚性监督

直达营商环境一线

“市人大代表营商环境监测点的设立,拉近了企业群众和代表的距离,群众有诉求当天就可以反映上来。以兰田集团为例,为方便商城群众就近购物,我们协调相关部门开放了夜市,为了简化物流车辆登记报备流程,我们联系市交通局实现了物流车信息数据共享,实实在在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全国人大代表、市人大常委会委员王士岭说。

监督权是宪法法律赋予人大的重要职权。今年市委人大工作会议提出,要把人大监督与工作落实有效衔接起来,实施“五大监督行动”,优化营商环境专项监督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

党委中心工作在哪里,人大的监督就跟进到哪里。今年7月,首次在市人大代表担任法人、主要负责人的184家企业设立市人大代表营商环境监测点,让监督直达营商环境第一线。

营商环境监测点重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市人大常委会制定《临沂市人大代表营商环境监测点工作运行办法》,明确监测任务,要求各监测点随时反映问题,形成问题清单,分类交有关部门办理并对办理情况进行评议,评议结果向社会公开,必要时跟踪督办,确保问题真正解决。

在多方共同努力下,我市全面推进“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200余项行政权力事项下放县区,“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与企业信用分类管理有机结合,“互联网+”监管成效显著,政务服务更加优化,“一次不用跑·全程帮代办”“双全双百”“一链办理”等工作全省领先。

专题询问

常态化为民而“问”

“有企业反映,一些部门执法、检查过多,给企业造成了负担,请问将采取哪些措施做到对企业‘有求必应、无事不扰’?”

“疫情给我市物流行业带来较大压力,请问如何采取措施扭转市场疲态对冲疫情影响?”

……

营商环境是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抓发展必须抓环境,加快发展必须有好环境。9月29日,市二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联组会议上,开展了全市优化营商环境情况专题询问。10位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聚焦企业群众关注的惠企政策落地、小微企业融资难等问题,现场向市直相关职能部门提出询问。

直击问题,不留情面;实事求是,诚恳作答。一问一答之间,加强了沟通,增进了了解,得到了承诺。10个问题背后,折射出的是“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履职担当。

新一届市人大常委会履职以来,坚持问题导向,积极回应群众关切,推进专题询问常态化、高质量开展。本次专题询问是继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办理情况专题询问后,市人大常委会开展的第二场专题询问。开展专题询问,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在要求,是增强人大监督工作实效的有效方式,也是促进和支持“一府一委两院”工作的重要举措。

询问,关键是要清楚“问”什么,怎么“问”,市人大常委会为此成立了综合监督专线,就推进优化营商环境监督工作进行了多次调研、视察、研究和讨论。

“专题询问始于问而不止于答,更要打造全链条闭环式监督机制。会后,市人大常委会将就询问问题进行跟踪督办,防止重表态、轻落实,真正做到变答复为行动,变承诺为落实,问题不解决,监督不松手。”市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说。

立法引领

“硬手段”提升“软实力”

营商环境是“软实力”,需要法治“硬手段”来托底。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实践探索中,我市进一步凸显法治的重要作用,让营商环境更优化、企业经营更有序、群众感受更公平。在市二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上,首次听取并审议了《临沂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草案)》。

《条例(草案)》在市场环境、政务环境、法治环境、人文环境、监督保障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着重在制度设计上体现系统性,在优化措施上体现创新性,在地域特色上体现临沂元素。目的是充分发挥立法引领推动作用,以制定符合我市实际的优化营商环境地方性法规“硬手段”,为维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激发市场活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栽好梧桐树,自有凤凰来。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企业是直接受益者,人民群众是最终受益人。下一步,我市将锚定重点抓推进,有解思维抓监管,扩面提质抓服务,督导考核抓履责,改革创新抓品牌,努力打造亲商、重商、安商的一流营商环境。市人大常委会也将持续以刚性监督全力擦亮营商环境“金字招牌”,以营商环境之“优”,促经济之“稳”,谋发展之“进”,奋力推动临沂“走在前、进位次、提水平”。

临报融媒记者 邵琳 孙飞霞 通讯员 徐希友

( 编辑: 高阳)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