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沂客户端

“沂蒙精神沂蒙兵·沂蒙精神我践行”系列报道|沂蒙老兵合唱团:绽放军旅豪情 唱响沂蒙颂歌

临报融媒 2022-10-26 阅读次数: 19463

在临沂客户端讯 日前,由山东省委老干部局主办、山东省老干部活动中心承办的第三届全省离退休干部合唱比赛落下帷幕,受临沂市委老干部局委托,代表临沂参赛的沂蒙老兵合唱团在全省42个代表队(含省直26个代表队)中名列第四名,荣获团体金奖。在沂蒙这片红色沃土上,沂蒙精神深刻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临沂人。这支全部由退伍老兵组成的合唱团,自诞生之初便确定了歌颂党和祖国、歌颂人民军队、弘扬沂蒙精神、传播正能量的发展方向。在2021年4月以来的“沂蒙红歌万里行”活动中,用歌声把沂蒙精神唱响祖国大地。

退伍不褪色

倾情献余热

临沂是全国兵源大市之一,每年参军入伍的人数占全省征兵总数的七分之一,每年退役的军人也有四五千人。每一位走进军营的沂蒙儿女都以过硬的政治素质和优良的军人作风,践行着沂蒙精神,不断擦亮“沂蒙兵”这块闪亮的金字招牌。

2020年7月,成立沂蒙老兵合唱团的倡议发出后,得到了众多沂蒙老兵的热烈响应,仅三天就吸引了近百名退役军人踊跃报名,相同的从军经历让大家走到一起,重温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合唱团副团长兼秘书长王玲介绍,全团现有退役军人207人,平均年龄65岁,最大的已73岁。他们曾为共和国的现代化建设作出过积极的贡献,有的曾经为保卫祖国流过血。虽然他们中的一部分人音乐基础不太好,年龄也相对较大,但他们退伍不褪色,积极向上,充满激情,用嘹亮的声音唱出心中最美的赞歌。

合唱团成立以来,老兵们处处彰显军人本色,发生了许多令人难忘的感人故事。去年3月,乍暖还寒,合唱团接到任务要去孟良崮景区参加演出,团里要求早六点在临沂市文化中心(位于柳青街道)集合。年逾70岁的老兵魏西洪家住费县探沂镇,由于路途较远,生怕早上赶不到,提前一天自费到集合点附近的宾馆住下,第二天一大早天还未亮就第一个赶到集合地点。

退役女兵刘长青,平时参加合唱团的演出活动十分积极,去年5月的一天,她正乘坐游船在海上参加入伍50年战友相聚旅游活动,接到有演出任务的通知后,她毫不犹豫地中断活动,两次改票中途在扬州下船后,接着又改道日照换乘高铁赶回临沂。

今年70岁的刘淑琴当过5年的铁道兵,她的父亲是大青山突围战的幸存者,在父辈的影响下,1969年她也穿上了军装。“我父母都是军人,我从小在部队大院长大,心中有着难以割舍的‘军人情结’。”刘淑琴说,“加入合唱团以后,感受到氛围特别好,大家都当过兵,交流没有代沟,一起唱歌弘扬主旋律,浑身充满了力量,好像又回到了火热的军营生活。”

军魂永驻,老兵不老。合唱团为曾经在军营建功立业的沂蒙老兵,搭建了一个健康生活、发挥余热的平台。在这里,他们以饱满的热情歌唱党、歌唱祖国和人民,以永不褪色的军人热血展现着豪迈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老兵雄风壮

唱响沂蒙颂

忆往昔,峥嵘岁月激情燃烧;看今朝,歌声嘹亮豪情满怀。沂蒙老兵合唱团成立以来,发扬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一切按照部队的军事化要求,精心组织,严格管理,认真排练,定期授课,创作编排了一批质量好、艺术水平高的合唱、独唱、器乐演奏、诗朗诵、小品、舞蹈等节目。

两年来,合唱团先后三次受山东电视台邀请参加庆祝建党百年等专题节目录制,节目播出后社会反响热烈。去年,合唱团积极参加了市里组织的庆祝建党百年《跟着共产党走》文艺晚会、“百年党旗映沂蒙”高明作品演唱会、《你就是灯塔》庆祝建党百年孟良崮景区快闪演出、“沂蒙红歌万里行”启动仪式和临沂文化集市启动等十余场演出活动。

演出任务重,有时中午来不及休息,老兵们发扬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作风,下午坚持演出。有时下午排练完了,晚上接着演出,来不及回家吃饭,老兵们就简单吃个盒饭,大家毫无怨言,无私奉献,始终保持旺盛的演出热情,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和热情赞扬。

“蒙山高,沂水长,军民心向共产党,红心迎朝阳,迎朝阳……”自2021年4月以来,沂蒙老兵合唱团作为主力参与了“沂蒙红歌万里行”活动,从嘉兴南湖红船开始,依次走过延安、井冈山、西柏坡等红色圣地,追忆红色精神,缅怀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大家一路行一路唱,唱出了对祖国的感情对党的热爱。虽然路程长,但合唱团成员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认真完成演出任务,用歌声把沂蒙精神唱响祖国大地。

今年在第三届全省离退休干部合唱比赛期间,合唱团老兵们以饱满的政治热情,严整的军容,较高的艺术水准,把对祖国的热爱,对党的深情,对人民军队的眷恋融入到歌声中。《不忘初心》《看山看水看中国》两首曲目,热情讴歌了在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取得的辉煌成就,赢得评委的一致好评,荣获团体金奖。

“之所以取得如此好的成绩,既得益于党委政府的重视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以及社会各界的关心,也是合唱团的老兵们不忘初心、保持本色、积极努力、奋发有为的结果,他们以实际行动传承和践行了沂蒙精神。”沂蒙老兵合唱团总顾问高明说。

一年打基础,两年上台阶,沂蒙老兵合唱团仅用两年时间就完成了华丽蜕变,他们军容严整,歌声嘹亮,积极向上,成为八百里沂蒙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永远的新娘》

恒久的感动

有一首动听的曲子,蒙山高,沂水长,续一把蒙山柴,炉火更旺……

有一个真实的故事,洞房花烛,抱鸡拜堂,一爱地老天荒,一生只当新娘……

2021年6月15日晚,临沂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跟着共产党走》文艺晚会在临沂大剧院举行,由沂蒙老兵合唱团政委王亚非创作的情景诗朗诵《永远的新娘》,生动再现了革命年代的感人故事,令现场观众潸然泪下。

创作者王亚非介绍,该节目最初的形式是诗朗诵,创作于2018年9月份,取材于沂蒙山区真实的故事。蒙阴县李保德村的李凤兰嫁到婆家,因丈夫在前线,只能与一只公鸡拜堂成亲,直到丈夫在战场上牺牲都没能见上一面。后来她领养了两个孩子,孝敬婆婆半个世纪,终身未再嫁,被当地人称为“永远的新娘”。

一辈子没见过丈夫,却矢志坚守,婆婆劝她改嫁,她说:“我丈夫是共产党员,他牺牲了,我要代他尽孝一辈子。”“在踊跃支前的沂蒙妇女群像中,李凤兰付出的是巨大的情感代价,这是一种更为漫长的牺牲与奉献,特别能够体现革命战争时期沂蒙人民对党和军队、对革命事业的无私奉献。在收集素材创作的过程中,李凤兰的事迹一直深深感动着我。”王亚非说。

2019年5月,在临沂市“卫康杯”大型春季朗诵会活动中,作品《永远的新娘》获得了一等奖的第一名。“这是创作完成后的第一次登台演出,现场的反响特别好,很多观众一边听一边掉眼泪。沂蒙老兵合唱团成立以后,我把它改成了情景诗朗诵的形式,增加了舞台表演,代入感更强了。目前已经演出了六七场,每次的演出效果都非常好。”

送子参军、送夫支前;烙煎饼、纳军鞋;救助伤员、纺线织布……千千万万沂蒙女性共同铸造了“红嫂精神”这座精神丰碑,成为沂蒙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希望这个作品通过老兵合唱团的深情演绎,能够感动激励更多的人,将沂蒙大爱持续传承下去。”王亚非表示。

团长刘启波:

退休不退志时刻不忘战旗下的誓言

沂蒙老兵合唱团的团长刘启波,原籍吉林省大安市,是一位有着40多年党龄的老兵,是著名的英雄连队“白老虎连”第28任连长。

1948年秋,在辽沈战役解放锦州外围的白老虎屯阻击战中,东北野战军9纵25师74团1连的战士们,依靠顽强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击退了敌人一个团的进攻,英勇完成了阻击任务,被授予“白老虎连”荣誉称号和“死打硬拼”锦旗一面。

在英雄连队当兵的刘启波有着耀眼的从军履历:入伍第三年当班长,第四年光荣入党,第五年在全军大比武中勇夺济南军区个人第二名,入伍第八年成为“白老虎连”第28任连长,曾被原济南军区授予二级英模荣誉称号,后任临沂军分区副参谋长。

1975年,刘启波随部队换防从东北来到临沂,从此在沂蒙老区扎下了根。“来临沂快50年了,可以说是喝着沂河的水、吃着沂蒙山的煎饼成长起来的,沂蒙精神早已深深刻入了我的骨髓里。”刘启波说。

1993年春天,天气少雨干旱。部队当时在莒南板泉驻军,刘启波带领全团4台车30余名战士来到旱情严重的原陡山乡,为当地群众挨家挨户送水。“运水车上不了山,我们就用水桶往上提,用水盆往上端,帮助老百姓播种、浇水,前后战斗了一个多月。”一幕幕军民鱼水情深的感人画面给刘启波留下了深刻的记忆,“返程的时候,乡亲们给我们送来了鸡蛋、煎饼、花生,还有鞋垫,都热泪盈眶的,围着我们依依不舍。”

戎装在身守护万家灯火,脱下军装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如今,刘启波选择另一种方式表达对祖国、部队、家乡最深沉的爱。“退伍不褪色,退休不退志,我们这些老兵时刻不忘血染战旗下的誓言,充分发挥余热,用歌声抒发对党和祖国的深情祝福,也用歌声传承发扬好沂蒙精神,为临沂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刘启波表示。

临报融媒记者 王德求

( 编辑: 袁文潇)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