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关于“国内首次本土检出XBB.1.5”的相关报道引起广泛关注。
未来不排除更多地方
出现XBB系列毒株的感染者
2月18日,中疾控官网通报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情况。通报中提及去年12月以来本土病例病毒变异株监测情况:2022年12月1日至2023年2月16日,共发现本土重点关注变异株15例,其中,1例XBB.1,1例XBB.1.5,1例BQ.1,5例BQ.1.1,1例BQ.1.1.17,4例BQ.1.2和2例BQ.1.8。
与2月15日的通报相比,2月14日至2月16日,中疾控新发现本土重点关注变异株1例,为BQ.1。
据央视2022年12月13日消息,中疾控介绍,BQ.1是奥密克戎BA.5在人群流行传播过程中,通过病毒的变异变迁产生的第六代亚分支。2022年6月,尼日利亚感染者中首次发现BQ.1变异株。同年9月,BQ.1及其衍生的子代亚分支开始在欧美国家流行,占比逐月升高,10月中旬在日本和新加坡等亚洲国家和地区逐渐开始流行,11月中旬成为美国占比最高的毒株。
中疾控表示,BQ.1虽然引起全球范围的关注,但是目前未见任何国家报道BQ.1及其亚分支感染者的致病力增加,也无住院率和病死率增加的报道。
中国疾控中心2月15日通报中提到,
2022年12月以来,
全国共发现本土重点关注变异株14例,
其中1例XBB.1.5,
为本土首次检出,
会引发新一轮感染高峰吗?
李侗曾介绍,XBB免疫逃逸能力更强,在美国等地区的新发病例中占比正逐渐升高,未来不排除更多地方出现XBB系列毒株的感染者。
不过,李侗曾强调,我国现阶段免疫屏障比较强,近期不太可能暴发新一波疫情,仍以散发病例为主,目前新增确诊病例主要是还未感染过的人,被完全相同的毒株感染2次的可能性非常小。
他表示,新的变异株感染者增加了,人群发生二次感染的风险会增加。面对新的变异株,人群的免疫屏障保护的时间会缩短,但不是完全没有效果,所以短期内再次出现一波疫情的概率很小。
“我国在前段时间已经有较多人群被感染,形成了一定的群体免疫,所以目前不太可能引起新一波的流行,短期内也没有迹象表明XBB.1.5会在我国引起大规模传播。”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感染病中心首席专家蔡卫平表示。
2月15日,中国疾控中心发布通报:
2022年12月以来,全国共发现本土重点关注变异株14例,其中1例XBB.1.5,为本周期新增变异株病例。此前,据媒体消息,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表示,他们正在追踪一种名为XBB.1.5的新型奥密克戎亚型毒株。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XBB.1.5约占全美新感染新冠病例的40.5%。
北京海淀区上地街道疫苗接种点,一位居民在接种疫苗。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牛宏超 摄。
本土出现XBB.1.5变异株病例是否会在我国引起大规模传播?“XBB.1.5属于XBB的变异毒株,与XBB毒株相比,XBB.1.5的免疫逃逸能力有所增强,意味着其传播力可能会有一些增强。”蔡卫平指出,但是不是说每一个变异毒株的出现都会在一个地区占据绝对的优势,是否能在一个地区引起大规模传播,需要看当地人群的免疫能力等等。
蔡卫平强调,“XBB.1.5虽然在一些国家引起了一定规模的传播,但目前还没有证据表明,这一变异毒株的致病力在增强,所以,依照目前的情况来看,没有必要对此变异毒株太过担心,但为了应对这些变异毒株,没有阳过或者老年人等高危群体也可以提前接种疫苗加强保护。”
近期大部分发热病例和新冠无关
对于最近一些发热病例,李侗曾认为,除了少数是还没阳过的人感染了新冠,大部分发热病例和新冠没有关系。“当然不排除有过去3个月阳过的人因为其他疾病导致发热再次就诊的情况,但没有证据显示和新冠病毒有关。”他说。
李侗曾介绍,2020年起,复阳病例就一直存在,一些人持续两三个月还是阳性,或者曾经检测阴性后再次阳性。他表示,这部分人主要是一些免疫低下人群,多见于器官移植后使用免疫抑制药物,艾滋病免疫低下,或者肿瘤放化疗阶段的免疫下降人群。
李侗曾指出,复阳和再次感染是两个概念。复阳是同一次感染,一般不会有传染性,不会致病。“再次感染和大家说的‘重阳’应该是一个意思,即再次感染病毒,通常和上次感染不是同一个毒株,或者遇到一个变异株后,发生再次感染的风险更高一些。”他表示,一般认为3个月内的再次检测阳性者,属于复阳的可能性大,属于再次感染的可能性很小。
李侗曾还表示,复阳的人基本没有传染性,没有病毒相关症状,只是因为其他情况就诊发现核酸阳性或者抗原阳性。
来源:中国新闻网、人民日报、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