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大学农林科学学院: 208名乡村产业振兴“头雁”在这里起飞

临报融媒 2023-02-28 阅读次数: 24593

  在临沂客户端讯 2月20日,由省农业农村厅主办、临沂大学承办的山东省2022年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正式结束,208名带头人经过系统培训,怀揣本领和梦想,奔赴乡村振兴第一线。

乡村振兴,产业是基础,人才是关键。为加快培育乡村产业振兴人才队伍,农业农村部、财政部于去年3月启动实施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发掘干得好、有潜力、能带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开展针对性培育,力争用5年时间打造一支10万人规模的乡村产业振兴“头雁”队伍,带动全国500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形成“雁阵”,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支撑和保障。

临沂是全省农业大市、畜牧大市,在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中承载着光荣使命。作为全市最高学府,临沂大学主动申报该项目,经过层层审核,成为全省遴选的4所高校之一,并克服疫情等诸多困难,于去年8月正式开班。

“结合全省农业产业结构及我市实际,我们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和特色,确立粮食、果品和畜牧三个产业方向,为国家培育能够引领一方、带动一片的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临沂大学“头雁”项目负责人、农林科学学院党委书记魏元栋说。

据介绍,参加培训的带头人需要经过严格筛选,满足从事主导产业、发展势头良好、热衷联农带农等要求,经过个人申请、县级推荐、省市甄选和部级备案,方能脱颖而出。面对这些乡村产业振兴的“希望之星”,临沂大学设置政治理论、政策法规、技能和实践等教学模块,采取“一个月集中授课、一学期线上学习、一系列考察互访、一个导师团跟踪服务一个班”的“4个一”培育模式,开展定制化、体验式、孵化型培育。

“专家和教授们讲课时总能找准我们面临的问题,讲得又全面又细致,真正让我们掌握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高效运营和农产品品牌的提升方法。”郯城县种粮大户陈龙表示,今后要将所学知识和技能灵活运用,让粮食生产水平再上新台阶,还要传授给父老乡亲,带动大家共同致富。

为保障教学水平,临沂大学“头雁”项目为每个产业专题班分别组建一支教师团队、管理团队和帮扶指导团队。其中教师团队采取“二六二”模式构建,即省外、省内和校内著名专家教授各占20%、60%和20%,授课老师既有两院院士、泰山学者,又有地方优秀专业技术人员、企业家、集体经济带头人和“土专家”。

“班主任老师会定期召开临时党支部会议和班委会,对学员表现、教学进度和课程内容进行讨论、分析和研判,及时解决相关问题、调整相关教学内容,我们学得非常扎实。”来自枣庄市的学员王启东说。

据介绍,临沂大学抽调专业相符、责任心强、工作认真和乐于奉献的富有培训管理经验的专任教师,以班为单位配备管理团队,每个管理团队3人,包括班主任、副班主任和教学引导师,全天候管理服务学员。

同时,对学员的帮扶指导采用“一二一”模式,即一个帮扶指导团队包含两名帮扶指导老师,共同帮扶指导一名学员,实施“双导师制”。而帮扶指导团队由学校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教师和当地农业农村部门的优秀专业技术人员构成。

“这次培训满足了我们农民上大学的愿望。”来自聊城市的学员张东福说,“我们在大学校园学习、生活,在图书馆借书、阅览,还有外出学习、访问,体会到了上大学的乐趣,学有所获、学有所成。”

据介绍,临沂大学“头雁”项目对学员的培育以线下为主、线上为辅。线下集中培训采取专题讲授、结构化研讨、案例分析、头雁论坛、经验分享、现场指导、实地访学等定制化、沉浸体验式和孵化型培训;线上学习采取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相结合,线上建班学习和学员自主学习相结合,教师跟班辅导与线上值班答疑相结合,每位学员线上学习均超过60学时。

208名“头雁”,208团星火。他们告别校园、投身热土;他们肩负使命、星夜兼程;他们要用汗水和智慧,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显身手,引燃乡村振兴新引擎。

临报融媒记者 石明兴 通讯员 晁洪雨

( 频道编辑: 蒋宗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