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比增加29天 去年临沂市优良天数增幅全省第一

临报融媒 2023-03-08 阅读次数: 5687

在临沂客户端讯  3月7日上午,临沂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第三场“奋进2023”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会上,市生态环境局等主要负责人员介绍了我市2022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去年,在空气质量方面,全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4.44,同比改善6.3%,居全省第8位;168城市排名并列第128位,同比前进19个位次,为历史最佳位次;PM2.5浓度39微克/立方米,为近年来最低,较省定目标下降7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263天,同比增加29天,增幅全省第1;重污染天数2天,同比减少3天,降幅全省第1。

在水环境质量方面,全市水环境质量指数5.40,全省第7位,同比改善2.5%,29个国省控断面达标率100%,国控、省控断面水体优良率分别为83.3%、65.5%,其中省控断面优良率超省定目标13.8个百分点,各项指标均达到或优于考核目标。市、县两级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继续保持100%。

在土壤环境质量方面,全市受污染耕地和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均为100%。

在声环境质量方面,2022年区域环境噪声昼间平均等效声级55.0dB,道路交通噪声昼间平均等效声级68.8dB,均为二级、较好水平。市区功能区昼间噪声达标率为100%,夜间达标率为87.5%,较去年下降了12.5个百分点。

在辐射环境质量方面,全市辐射环境质量总体良好,环境γ辐射、空气、饮用水、土壤等环境电离辐射水平基本保持稳定;环境电磁辐射水平无明显变化。

在环境安全方面,全市未发生突发性生态环境事件,环境安全总体平稳可控。

全市生态环境质量取得明显改善,为现代化强市建设作出生态环境贡献、展现环保担当。2022年,我市成功创建国家“三线一单”减污降碳协同管控试点,入选第一批国家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城市。市生态环境局先后被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等4部委联合授予节约型机关,被中央宣传部等3部委联合授予2016—2020年全国普法工作先进单位。蒙阴县获评“省生态文明十强县”,环云蒙湖生态环境导向开发(EOD)项目获批第二批省级试点,并被列为省级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和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成效监督评估试点,费县、蒙阴县成功获评省级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沂南县、平邑县获评第三批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沂南县屠宰行业产业集群整体清洁生产审核被列为省级创新试点,兰山区李官镇、沂南县铜井镇、平邑县地方镇九间棚村获评第三批省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全年新入选中央环保资金项目库项目46个,争取各类上级资金2.49亿元。

相关新闻

生态环境保护主要成效和举措

坚持精准治污 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新改善

去年,我市印发《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若干措施》,制定34项举措,深入打好三大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全力抓好大气污染防治。我市深化工业治理,对1183家加油站、27家石化和有机化工企业进行核查整治,完成3261家涉VOCS重点企业治理和1家钢铁企业超低排放改造,推动295家企业提升治理设施。拧紧责任链条,建立健全高值处置机制,盯紧高值、强化措施,确保1小时内掐尖削峰。强化重污染天气应急,修订完善5983家企业应急减排措施。加强移动源污染防治,制定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管控工作方案,编码登记机械5605台,新车注册排放检验18878台,在用车年审排放检验146.85万台。坚持绩效分级,新增20家AB级和引领性企业,帮扶21家企业成功复核。

深入开展水污染防治。我市组织开展重点断面溯源排查,集中整改水环境突出问题520个。开展汛前沟渠河湖集中整治,完成2141个隐患问题整改。坚持“一面一策”整治河流断面,以项目化方式推动标本兼治,完成54个工程项目建设。实施农村生活污水和黑臭水体治理行动,圆满完成232个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和45处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强化地下水分类监管,对8个地下水国家考核点位实行“一点一案”管理。

扎实推进清废净土治理。我市实施“清废行动”,全面排查整治固体废物非法堆放、贮存、倾倒和填埋等违法违规行为。健全危险废物收集、贮存、处置网络体系,全市危废收集能力达161万吨、利用处置能力达175.32万吨。加强耕地土壤污染源头防控,降低农产品重金属超标风险。科学谋划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出台全市“十四五”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完善畜禽养殖污染治理设施,加快推动畜禽养殖污染资源化利用。毫不松懈抓好疫情防控,建立医疗废物处置“日报告”制度,确保医疗废物有效收集转运和安全处置。

坚持生态惠民 环境问题整治取得新成效

去年,我市聚焦群众身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深入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守牢生态环境底线红线,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从严推动督察整改。我市制定《临沂市贯彻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报告整改方案》,倒排工期、压茬推进,随机督查、定期通报,加快推进问题整改,全市7轮次环保督察反馈的237项问题,已完成整改211项。一体推进服务执法。坚持监管有力度、服务有温度,结合网络送策、平台送策活动,县级干部带队上门送策,服务直达143家重点企业。统筹市县两级执法资源,推行清单化执法、交叉执法、非现场执法,立案处罚环境违法行为1065起。

强力开展“散乱污”整治。我市制定“散乱污”专项整治方案,完善专班运行机制,压实县区、镇街、村居(社区)三级责任,排查“散乱污”企业2706家。坚持堵疏结合,制定“绿色转型、搬迁入园、关闭取缔”三类清单,限期抓好规范整治,其中转型规范105家、停产整治215家,关闭取缔2386家。牢牢守住环境底线。划定“5+1”类环境风险,划分39项3类风险等级,一周一排查分析、一月一考核通报,累计排查化解生态环境风险5205条。

坚持生态优先 绿色低碳发展迈出新步伐

去年,我市统筹产业结构调整和生态保护修复,协同推进减污、降碳、扩绿、增长,加快推动全市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三项机制”树导向。我市健全完善激励约束工作机制,强化考核、补偿、曝光“三维联动”。考核方面,修订完善《全市环境空气质量考核问效办法》《临沂市水污染防治工作考核办法实施细则》,对存在问题的县区、镇街进行约谈;补偿方面,发放大气和水生态补偿金2864.8万元、收缴225.8万元,支付流域横向补偿金4719万元,启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486件、磋商42件;曝光方面,联合市广播电视台《环保在路上》栏目,播放曝光片52期,每月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开曝光违法企业,并通报发改、金融等部门,实行信贷约束。

“四减四增”优结构。我市编制出台新一轮“四减四增”三年行动方案及2022年度任务清单,建立“月调度、季通报、年评估、随机督导检查”制度,抓实116项年度重点工作任务推进,全年已完成98项,剩余18项达到时序进度。

污染减排腾空间。我市及时更新重点排污单位名录库,核算大气减排项目111个、水减排项目138个,累计减排氮氧化物1.91万吨、挥发性有机物0.50万吨、氨氮0.051万吨,均超额完成年度减排任务,化学需氧量完成年度目标。

改革创新促提升。我市印发实施《临沂市排污权交易试点工作实施细则》《临沂市主要污染物排污权确权暂行办法》,在钢铁、水泥、化工、家具等生产行业选取部分企业开展确权试点。编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建立“两高”项目碳排放替代源清单,开展发电行业碳排放数据质量自查自纠专项行动,督促21家企业完成问题整改。

临报融媒记者 梅香玉

( 编辑: 张娜)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