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沂客户端讯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键路径。
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遵循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原则,创新探索“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可持续运作”模式,系统谋划推进建立健全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取得了积极成效,形成了一批典型做法,为探索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相互促进、同频共振,贡献了临沂智慧和临沂方案。
蒙阴县:“三化一体”探索生态资源开发利用山区模式
依托良好生态资源,打造百泉峪民俗旅游村
蒙阴县地处沂蒙山区腹地,境内有大小山峰520多座,蒙山是山东省第二高山,云蒙湖是山东省第二大水库,“岱崮地貌”是中国第五大造型地貌,森林覆盖率达62.2%,是我市的“生态绿肺”和饮用水源地。近年来,该县以生态资源大数据和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体系为基础,摸清生态家底,“可量化”呈现生态资源价值;创新绿色信贷,“金融化”助力生态资源“变现”;构建转化机制,“产业化”推动生态资源经营开发,初步构建起符合山区县实际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有效解决了生态产品“度量难、交易难、变现难、抵押难”问题,将“绿水青山”蕴含的生态系统服务“盈余”和“增量”转化为“金山银山”。
平邑县:加大生态产业发展 打造乡村振兴样板
平邑九间棚掠影 徐爱国 刘平 摄
平邑县九间棚村植被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到95%以上。九间棚坚定不移保护绿水青山,成功探索出一条带动群众致富的“两山”转化路径,努力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一方面依托当地资源丰富的金银花优势,促进生态产业发展,形成金银花全产业链模式,将金银花种成了“富贵花”,另一方面利用巧夺天工的山川美景,走文旅融合发展路,成立村级旅游公司,打造了融“农业生态游、山村风情游、红色文化游”于一体的特色旅游风景区,绘就了“诗与远方”的新画卷。
沂南县:“三生同步、三产融合”打造生态价值实现新样板
朱家林田园综合体位于沂南县岸堤镇,园区覆盖10个行政村、1.6万人,面积28.7平方公里,现状林地面积6.78平方公里,大部分为生态林、经济林,是山东省首个国家级田园综合体、新旧动能转换重点项目。
沂南朱家林风光 刘笃龙 摄
朱家林坚持生态优先,注重生态保护修复,按照“一代接着一代干,一个山头接着一个山头干”要求,实施荒山造林、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脆弱区造林等工程,完成造林1.35万亩,周边群众借助造林生态效益,发展板栗、药材等林下经济作物1000亩,实现增收致富。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推动产业生态化,依次划定观光产业带、林果经济带、节水农业带、创意产业带、产业聚集带,目前项目区内有合作社、龙头企业、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农业产业基地,以及文创产业、精品民宿、创意农业等业态。通过系统化建设,朱家林田园综合体使村庄空心化问题得到解决,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得到补强,乡村环境明显提升,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在生态价值提升的同时也带动了经济发展。面向未来,通过3年建设,朱家林有望实现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同步”、一二三产业“三产融合”。
罗庄区:做活花木文章 激发美丽经济
近年来,罗庄区依托传统花木产业优势,整合全市花卉市场资源,通过政府引导、政策带动、创新驱动、示范引领等方式,不断调整花木产业结构,将传统花卉产业赋予新的动能,重新定义大花木产业范围,同时以乡村振兴、共同富裕为总目标,纵向拉长,横向拓宽,规划打造中国花谷项目,逐步建立起功能定位更鲜明、产业链更完整的现代大花木产业新发展格局,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的临沂样板。
今年春节期间,市民在中国花卉苗木博览城购买花卉。 (王庆龙 摄)
截至目前,罗庄区花木种植面积达到2.6万亩,相继建成全国单体面积最大的原鲁南花卉市场、双月花卉批发市场、江北最大的中国(临沂)花木博览城、国际海棠艺术中心、国际百花城抖音电商直播基地、中国花谷科研示范基地、中科院(临沂)水生植物研究所等一大批花木产业项目,从事花卉苗木生产的苗圃260家,经营户5060家,从业人数达到2.6万人,年销售额60亿元。
费县:加快品种更新换代 小山楂撬动大产业
费县“金如意”黄山楂获“中国好品种”称号
费县是全国有名的“山楂之乡”,素有“费县山楂佳天下,天下山楂佳费县”的美誉。近年来,费县坚持科技兴农,引入科技镇长,依靠科研院所、行业专家示范带动,加快品种更新换代,“无中生有”打造“金如意”黄山楂全产业链,成立山楂产业发展联盟,在省内外20余个地区建立种植示范基地,亩均效益比传统品种提高3000元以上,开发出山楂花茶、山楂芽茶、山楂红酒、山楂口红等深加工产品,盘活山楂产业。如今,山楂产业已成为费县的一张亮丽名片。
临报融媒记者 魏玉娜 朱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