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南县民政局:主动作为创新提效 彰显爱民情怀新担当

临报融媒 2023-04-27 阅读次数: 5709

在临沂客户端讯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近年来,沂南县民政局深入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服务理念,积极作为,不断完善社会救助制度、构建社会救助格局,创新实施“物质+服务”社会救助新模式,创建“沂蒙大妮”社会救助品牌,搭建沂南民政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社会化服务管理平台,发扬“严真细实快”作风,出实拳、用实招,聚焦困难群众,扎实推进织密网、兜底线,全县社会公共服务质量持续提高,民政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拓思路补短板

探索农村社会救助新路径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沂南县民政局首抓思想学习,让全体干部职工通过深入学习,筑牢思想根基,用心体会为民理念,心怀爱民之情,将为民服务意识落实到每一项利民行动之中。为实现沂南县社会救助工作提位次、上水平,提升服务困难群众温度,沂南县民政局本着“兜底线、保民生、织密网”原则,将社会救助工作放在服务民生的大局中抓好落实。

为补齐沂南县在政府购买社会救助服务方面思路不开拓、经验不足的短板,破解分散特困供养人员服务质量不高、照护责任落实不到位等问题,沂南县民政局班子成员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坚持先学一步、深学一层,用实际行动诠释为民担当。今年以来,班子成员带领相关科室赴青岛、菏泽等地区深入考察学习政府购买社会救助服务先进经验,结合工作实际探索“物质+服务”救助新模式,积极构建“1+15+N”的救助服务格局,即县级打造1处照料服务信息化指导中心,全县15个乡镇(街道)均建设1处居家服务站点,以村(居)分为片区成立N支“沂蒙大妮”居家照料护理服务团队,负责辖区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照料护理服务。

注重源头治理,完善服务标准,拓宽服务思路,为服务照料活动拓展了新路径,提升了为民服务效能。

摸清群众“急难愁盼”

“沂蒙大妮”解民忧暖民心

对农村孤寡困难老人的救助,是民政基层救助工作的重点和难点,经济上的救助虽然使他们的温饱问题得到了解决,但居住环境的脏乱差、独居老人内心的孤独、理发洗澡交话费无法自理这些看似琐屑的问题,却长期困扰着这些孤寡老人。

“为提高困难群众的生活质量,我们通过深入基层调研和外出学习,决定通过构建服务平台和购买社会服务来解决这一难题。”沂南县民政局局长贾日明说。

2022年9月,沂南县民政局创新机制,打造“沂蒙大妮”社会救助品牌,把居家生活与政府供养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公开招标购买第三方服务,确定山东孝顺养老服务有限公司承接“沂蒙大妮”服务项目,实现特困人员居家照料护理的市场化运作。该公司招募了300余名服务人员,通过严格培训,经考试合格后上岗。一支身着红布蓝花工作服的服务队伍,走村入户,为特困人员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医疗保健、精神慰藉、代办、咨询6大类26项专业化服务。

目前,“沂蒙大妮”服务队伍足迹遍布全县305个行政村、942个村民大组,分散供养3398人,她们用暖心行动叩开了分散特困老人的幸福之门。分散特困供养人员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现了平时有人照顾,病时有人看护,生活质量、幸福感有了质的提升。

“地名+救助”创新服务

地图赋能靶向照护

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怎么保证服务人员的工作质量?沂南县民政局以电子地图为载体打造的信息化监管平台,对全县分散供养特困人员情况、上门服务情况进行实时掌握。服务人员对所有服务项目要拍照上传平台,对服务不标准、不到位的情况,监管人员当场进行纠正。服务结束后,特困人员通过视频向平台表达“满意”或“不满意”。

据了解,这套信息化监管平台创造性地以“地名+救助”为载体,以地名数据为基础,实现“沂蒙大妮”服务队对沂南县农村分散供养特困人员进行靶向救助的目的。

其中,电子地名图重点对沂南县行政区域16条、群众自治组织305条、居民点共1500余条的地名数据进行完善、更新,高质量完成了可供特困人员照料护理工作使用的沂南县3D立体地名图,为靶向救助服务提供准确的地名数据。同时,电子地名图“进驻”平台和手机App,将“地名+救助”信息融合,将特困人员日常照料护理工作涉及的人员(单位)的救助信息、分布情况在电子地名图上进行详细标注、靶向定位,涵盖沂蒙大妮照护服务对象、服务站点、服务队伍、服务资源等信息,为服务监管平台实现靶向照护提供数据支撑。

“沂蒙大妮”服务队以电子地名图为载体,以服务监管平台为依托,对全县3398名农村特困人员建立动态监测机制,通过使用大屏监管平台、手机App的电子地名图,了解分散供养特困人员所需的助餐、助医、助洁、助浴、助急、助乐及生活照料护理等服务分布,实时跟踪全县农村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居家服务过程,及时掌握服务对象对服务情况的满意度。

沂南县电子地名图在照护监管平台的使用,进一步提升了地名公共服务水平,实现了一张地图靶向定位,一个平台智能监管,一支队伍牵手照护。

厚植为民情怀

兜牢民生底线

日前,“沂蒙大妮”多元化社会救助新模式项目、沂南县农村孝心养老模式分别被评为全省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优秀项目、全省农村养老典型模式。“沂蒙大妮”多元化社会救助新模式经验做法被《中国社会报》《临沂日报》等多家媒体刊发,作为省民政厅社会救助“一招鲜”推广。实施“情暖夕阳”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关爱项目,为全县2867名困难老年人、残疾人提供“六助”居家照护服务。兜底保障政策更加精准,9类困难群体保障标准再提高,全年拨付救助补助资金2.8亿元。社会救助“二维码”、儿童和残疾人“跨省通办”“一网通办”全面落实,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天河养老服务中心被评为全市连锁化、规模化、品牌化养老服务机构,荣获全市第四届养老护理职业技能竞赛团体二等奖。过去一年,新建、改造养老机构3处,新增护理型养老床位260张,发放扶持资金286万余元。依托县居家养老服务平台,为失能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1.3万人次,建成社区养老服务站29处、“幸福家园——孝心养老食堂”10处,推动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养老机构等民政重点领域疫情防控、安全生产等工作有效落实,有力地维护了困难群众生命健康权益。

2022年12月,沂南民政打造的“沂风沂俗”民政特色品牌——《推进婚俗改革,打造“沂风沂俗”升级版》经验做法被大众网、中国文化传媒网等媒体刊发。开展殡葬问题专项整治,公益性公墓、经营性公墓管理质量进一步提高。去年减免殡葬惠民资金760余万元,惠及6739户。建成慈善社工站29个,受到省民政厅社工站建设督导组高度评价。积极推动实施“幸福家园”慈善社会服务项目试点,全年募集慈善款物2785万元,开展“慈善助学”“慈善助残”“困境儿童筑梦行动”等救助活动,发放救助款物合计3504万元,救助6万余人次。

“民政工作是慈善事业,要常怀大爱之心、爱民之心,才能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贾日明表示,下一步,沂南县民政局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坚持“党建+业务”融合发展思路,推动“数字民政”项目建设和民政品牌建设,全力提高兜底保障水平,为建设更加富裕美好沂南贡献民政力量。

临报融媒记者 邵明习

( 频道编辑: 徐广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