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精神在心中▪识字班的故事㉙丨祖凤英: 书写记忆深处的“中国人”

临报融媒 2023-05-25 阅读次数: 15393

采访祖凤英老人那天,遇大雨滂沱。我们到了沂南县马牧池乡西南官庄村,将车停在祖凤英家附近的小广场时,雨愈发密集了起来。下了车往祖凤英老人的家里走,地上的水没过了脚踝。大概老人早知道我们要来,正站在大门口的过道里等着,我紧跑两步上前拉住她伸过来的手,和她同打一把伞进了堂屋。

祖凤英,出生于1927年11月,1946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当过识字班班长。

“我那时候还小,给识字班们上课……”老人身形瘦小,齐耳的花白短发,走路还利落。但毕竟是快百岁的老人了,不光耳背,思维也不太清晰了。几经沟通,老人反反复复就是这句话,其他的都想不起来了。幸好老人的儿子和儿媳在场,他们还记得以前老人经常说的一些经历。

祖凤英的娘家在沂南县岸堤镇大头庄。她的父亲是一位开明的眼科医生,家里生活条件比较宽裕,所以她小时候被送到县城界湖上学。祖凤英高小毕业后,日本侵略者对沂蒙根据地发动大规模“扫荡”,祖凤英被迫中断学业,回到村里在小学教书。

抗日战争初期,岸堤镇是山东抗日军政干部学校旧址所在地(属省级重点文物单位),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省委和中共中央山东分局也曾驻扎此地,那一带的革命氛围特别浓厚。祖凤英的儿子说,母亲的一位远房三姑,就是一名积极热情的革命先进分子,曾收养过两个八路军的孩子。祖凤英兄弟姐妹七个,有四个参军入伍,她最小的妹妹后来跟随部队南下,是沂蒙南下干部中的一员。

在革命氛围的熏陶和兄弟姐妹的影响下,思想进步的祖凤英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为党组织传送情报,向群众宣传党的政策和抗日主张,1946年3月,祖凤英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祖凤英是那个时候农村女青年中少有的文化人,她被推选为村里的识字班班长,一边教大家识字学文化,一边组织开展拥军支前工作。由于祖凤英兄弟姐妹都在党的队伍里,她的父亲在当地又极有声望,所以祖凤英发动起群众来特别有号召力,总能及时、出色地完成党组织安排的工作。

祖凤英的儿子和儿媳只能说出母亲大概的革命经历,至于母亲当年是怎样参加党组织的秘密活动的、是在怎样的情形下入的党,又是怎样发动群众支前、怎么开展识字班工作的,他们就不知道了。

外面的雨一直很大,没有一点要停的意思。祖凤英老人反复说着她给识字班上课,却说不出具体的情节。我便将手里的笔记本翻开空白的一页,把笔递给她,让她写一写当年曾教过的汉字。她握着笔,眼神有一阵儿是茫然,又有一阵儿是无比向往,最后还是喃喃地说:“都忘了——忘了”。

我们围在她的膝前,在她的耳边大声地给她提示,让她慢慢地想,当时教的第一个字是人之初的“人”?还是“大、小、天、田、山”?或者就写一下她自己的名字也行。祖凤英老人一手按着本子,一手拿着笔,盯着笔尖久久没有落笔。终于,她抬起头轻声说:“我写‘中国人’行么?”太行了!看着老人颤颤巍巍地在本子上写下“中国人”三个字,在场的每个人都有些动容,热泪慢慢盈上眼眶。

这位经历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老党员,在记忆几乎被“格式化”了的内心深处,依然守护着“中国人”这三个字,依然还能一笔一画地写出来!我想,那是老人根植于心的党性意识和家国情怀,若黄钟大吕,意味深长。

□冯潇

( 频道编辑: 罗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