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记忆的长河中

临报融媒 2023-07-28 阅读次数: 6310

我和《临沂日报》结缘于1987年的冬天。

如果人生是首歌,《临沂日报》在我的人生之路写上了幸福的词,编上了快乐的曲,谱上了逍遥的调;因为《临沂日报》让我的人生添上了快乐和美好,感受到生活的恬静、惬意和绚丽。

回首36年的岁月,在记忆的长河中搜寻过往的点点滴滴,一句话来概括:《临沂日报》是我梦想花开的地方。

第一次走进《临沂大众》编辑部,是1987年的元旦前夕,具体日期是12月28日的下午。

那时的报纸还是一张四开铅印小报,那时的报社编辑部在金雀山路原地委大院的一座小楼上。

我骑着自行车怀揣一篇《关于临沂四中学生食堂改革引入竞争机制提升学生食堂质量》的消息稿,找到了编辑部。

《临沂大众》有个“教育园地”专版。我赶到编辑部时,看见拥挤的一间大屋里,每个编辑的办公桌上都有一堆来稿。

接待的编辑听了我的自我介绍,现场办公,对我递到他手上的稿子进行了点评,并用红墨水的笔在稿件上进行了勾画删减,我写了500字,最后还剩了200多字。

这位给我现场教学的编辑,过后我知道他的名字叫邵长收,正是他的赐教,让我对新闻稿写作有了新的认识,此后在国家和省级新闻媒体上发表了几百篇新闻稿件,但当初这200多字的“豆腐块”,却是我写新闻稿的处女作。

在我保存的获奖证书中,来自《临沂日报》颁发的有10个,这10个获奖证书有6个是年度优秀通讯员证书。

在我心里,每一张优秀通讯员证书的背后,都是一年四季不同时令的酸甜苦辣,作为一名业余作者,和全临沂地区各行业各部门各地方从事新闻宣传的作者“竞争”,最后在优秀通讯员中找到自己的名字实属不易。

记得《梦想花开》中有这样几句歌词:问过时光,问过岁月,你不变的初心在哪里;问过历史,问过未来,你追寻的彼岸在哪里;时光和岁月默默地见证,你把梦想变为真的奇迹……

如果没有和《临沂日报》36年前的结缘,没有刊登在四开小报上的“豆腐块”,没有邵编辑的现场教学,就不会有我后来几十年岁月里始终把撰写新闻稿作为写作生涯中浓墨重彩的一页。

我在《临沂日报》发表的第一篇散文是《回家》。

说起理想,我的耳边响起歌手那有故事的声音:“又一个四季在轮回,而我一无所获地坐在街头,只有理想在支撑着我那麻木的血肉,理想你今年几岁,你总是诱惑着年轻的朋友。”

唱《理想》的歌手赵雷唱出了太多人的心声,因为上小学的时候老师就出过作文题《我的理想》。对我来说,从小就有一个梦想,就是文学梦。

《临沂日报》的“银雀”副刊给我提供了圆梦的绿色通道。

《回家》是我撰写亲情散文的第一篇,这篇千字文讲述了我在临沂四中求学期间冒着大雪从学校回家的故事。文中有一段是这样写的:“当我到家的时候,家里的人都难以置信,娘一下子就把我揽到了怀里,泪一下子就流了出来。‘儿啊,这么大的雪,这么远的路,你这么个小人儿,你是怎么回来的啊!’娘满含着深爱的问话,一下就赶走了我全身的寒气。”

这篇小文在《临沂日报》刊登后收录到散文集《静水深流》,我的朋友点评时写道:家是心灵的港湾,带给人们温暖;家是永远的岸,带给人们永远的牵挂和无尽的思念;家里有可口的饭菜,有父母的真爱,有亲人的关怀,有温暖的怀抱,有放飞的希望。

《临沂日报》副刊编辑的信任和鼓励,激发了我亲情散文创作的信心和激情。此后的10年里,我创作了亲情散文200余篇、100余万字,在国家和省、市三级报刊都开设过亲情散文专栏,《静水深流》《真水无香》《似水流年》《掬水留香》《水,在说》散文集先后由山东画报出版社和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

问过苍天和大地,问过群山和江河,问过时光和岁月,问过历史和未来,苍天可鉴,大地作证,我多彩的人生缘于《临沂日报》,这张报纸在我记忆的长河中有晶莹的晨露和鸟语花香,有春风吹拂和多彩的鲜花,当她70岁生日来临的时候,我想说祝福依旧如昔,感谢人生有您,才如此这般美好。

冯连伟

(冯连伟,山东省河东区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自然资源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副会长、山东自然资源作家协会副主席)

( 编辑: 张彩玲)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