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大学城校融合迈快步 服务新旧动能转换开新局

新华社 2018-07-18 阅读次数: 4338

  【原题】临沂大学城校融合迈快步 服务新旧动能转换开新局 谱写新时代服务沂蒙新篇章

2017年岁末最后一天,临沂市委办公室、临沂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联合下发《临沂市与临沂大学城校融合发展实施方案》,开启了全面深化临沂市与临沂大学合作共建,进一步推动城校融合发展,构建“水乳交融、共生共荣”命运共同体的崭新局面。

2018年3月28日,《临沂大学服务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建设实施方案》出台,提出“以深入推进城校融合发展为抓手,以人才培养、科技研发、社会服务为着力点,努力为新旧动能转换提供高质量服务,为创新型省份和创新型城市建设作出积极贡献”的新目标;

与此同时,学校成立以校领导为组长、副组长的新旧动能转换工作领导小组,全面统筹协调服务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工作,加快推进城校深度融合,提升社会服务水平,快速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至此,临沂大学再次吹响了服务沂蒙战略向纵深推进的强劲号角。

横空过雨,渐入佳境。其实,早在临沂大学实现本科办学之初,就提出了“立足沂蒙、扎根沂蒙、融入沂蒙、服务沂蒙”的办学理念,特别是近几年来,学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全国知名区域特色鲜明的创新创业型大学”的办学定位和“转型提升”的工作主线,以抓党建为根本保障,聚力内涵提升,深化综合改革,各项事业迈上了新台阶,学校进入了加速发展、科学发展、规范发展的新时期。

学校通过实施“一二三四”融入式协同性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及一流学科建设行动计划,使学校毕业生就业率、创业率稳居省属高校前列,省重点学科、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人文社科基地数量快速增长,并且在多个领域形成了比较特色和优势。学校实施“服务沂蒙行动计划”,推进城校融合发展,打造了沂蒙文化研究院、临沂发展研究院、山东商贸物流研究院等新型智库,共建了22个校企合作专业,联合成立了临沂创业大学、山东省新型职业农民学校,每年培训各类人才上万人次。

学校以沂蒙精神育人,实施弘扬沂蒙精神“三五七”工程,以开放姿态办学,实施开放兴校战略。立体布局,多线推进,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显著成效,成功入选“山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重点建设单位。

没有自信,何以蓬勃?77年栉风沐雨,诞生于战争烽火的临沂大学一路披荆斩棘,成为全省办学规模最大、发展势头最好的地方大学之一。学校适应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新要求,加快转型提升,确定了建设全国知名区域特色鲜明的创新创业型大学的新办学定位,确立了转型提升的工作主线,力争“十三五”末综合办学实力进入省属高校第一方阵。

多年来,临沂大学立足沂蒙大地,紧密团结地方政府和各部门,秉承沂蒙精神,厚植自身优势,不断提升内涵发展。如今,学校本科专业达到91个,涵盖11大学科门类,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国家级卓越教师培养改革示范项目1个、教育部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群5个、省级特色专业9个、省应用型人才培养专业发展支持计划2项、山东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项目3个,建有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获批首届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学校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每年向社会输送万余名优秀毕业生,毕业生就业和创业率保持省属高校前列。建成山东省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理论工程研究基地等11个,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两年度进入省属高校前十。自然出版指数两年进入全国高校前十,部分学科方向已经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高层次人才和团队建设成效显著,硕博人员占到74.4%,拥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2人、国家杰青2人、国务院特津7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6人、山东省突贡专家5人、泰山学者攀登计划专家1人、泰山学者7人,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成为山东省最具发展活力和发展潜力的高校之一。

不惧风与雨,勇开新天地。如今的临沂大学,已具备了全面服务沂蒙的内在动力和服务能力。

擘画新局,别为新声。在新的发展形势、新的发展机遇面前,新一届学校领导班子思之清正,审时度势,主动出击,推出了一系列推进学校与地方经济发展深度融合的新举措,引领学校向新时代千帆竞发。

学校主动对接山东省“十强”产业和地方主导产业,优化重组全校学科专业布局,紧紧围绕山东省“十强”产业和临沂市“两大引擎产业”“八大主导产业”发展需求,主动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实行专业分类发展和动态管理,加强高水平应用型专业(群)建设。

依托临沂市产业资源优势和我校学科平台优势,联合国内一流大学三方共建高水平协同创新平台,打造产业创新研发中心。围绕地方产业发展需求,建设一批应用型科研平台,组建一批科研创新团队,提高科研项目的研发能力,产生一批高水平科研成果,提升科研服务能力。优化完善科研奖励机制,高度重视科研成果的组织和激励,优化调整学校高水平教学、科研立项和成果奖励办法,加大对标志性成果的奖励力度。

根据区域经济布局和县区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的需要,在相应县区或规模以上企业共建产学研合作平台,促进科技成果的研发与转移转化。联合临沂市高新技术开发区、临沂市科技局等部门积极筹建临沂大学科技园,打造环临沂大学创新激发区和创业孵化圈,为临沂市经济转型升级注入创新原动力。建设成为特色鲜明、能高质量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省级大学科技园,并力争建成国家级大学科技园。

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力度,建立城校联合招才引智机制,按照学校学科建设和地方产业发展需求,面向海内外招贤纳士,重点引进同时具备研发和创业能力的高端应用型人才,构建人才共引共享机制。同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加强对地方政府工作人员、规模以上企业管理及技术人员的培养培训,力争5年内对临沂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和规模以上企业管理及技术人员进行全面培训。

按照“一五三”总体工作思路,学校深入推进“五个一流”建设:推进一流学科建设行动计划,提升科研工作水平,全面启动一流学科建设行动计划,扎实做好硕士单位建设工作,优化完善科研奖励机制。推进一流专业建设计划,深入推进“一二三四”融入式协同性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做好招生和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推进一流社会服务提升计划,完善三元办学结构,推进城校融合发展,提升社会服务水平,拓展社会办学资源。推进一流校园文化打造计划,凝练形成“临大精神”,推进文明校园建设、美丽校园和智慧校园建设。推进一流学院创建计划,释放基层办学活力,实施一流学院创建计划,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

道途悠长,行则将至。2017年年底,临沂大学理事会成立。在这之前,学校26个基层部门全部成立了本学院及分校理事会。各级理事会的成立及运行,带动起临沂大学服务社会的平台建设,不仅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也使全校上下感受到理事会建设在人才共育、师资共享、资源共用等方面的极大推动作用。而作为《临沂市与临沂大学城校融合发展实施方案》推出的“十大工程”,临沂大学每一项都是责任主体,充分显示出临沂大学的强大引擎力量。

为推动临沂市各县区、开发区和市直有关部门与临沂大学深度融合,实现科技与经济对接、学科与产业对接、创新成果与现实生产力对接,构建起城校多级联动、产业需求导向、学科优势集成、合作形式多元的长效机制,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实现临沂大学与临沂经济社会协同发展,最近,临沂大学结合自身实际,充分挖掘自身优势,从全校遴选了一批对接项目,并以落地的方式全面展开。以此为起点,临沂大学将在理事会建设、教育发展基金会建设、大学科技园建设、产学研基地建设、科技扶贫等方面不断拓展新的合作领域,密切相互交流,进一步在人才交流、资源共享、科技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推动城校融合发展早日取得丰硕成果、不断实现新的突破。

张秀军 蒋杨

( 编辑: 高阳)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