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沂客户端讯 “抢到了!编号005!”4日上午11点,在《临沂日报》创刊70周年当天,1000份《临沂日报》创刊号数字藏品在“在临沂”客户端“琅琊数藏”板块上架后不到30秒的时间内,被网友“抢购”一空,还有许多没有抢到藏品的朋友致电平台,希望推出更多优秀的藏品,让广大读者和粉丝们一饱眼福。
本次发行的《临沂日报》创刊号数字藏品正是1953年9月4日发行的《临沂大众》(《临沂日报》前身)头版和第二版,作为庆祝《临沂日报》创刊70周年而推出的极具收藏意义的创刊号数字藏品,一经推出便受到各界的关注。
1952年,党中央决定在井冈山、沂蒙山等革命老区创办农民报,沂水地委机关报——《沂水农村报》应运而生。这是新中国成立后,沂蒙山区第一份党委机关报,开辟了沂蒙报业新篇章。1953年7月,《沂水农村报》停刊,原班人马迁到临沂城,于当年9月4日创办中共临沂地委机关报——《临沂大众》。
今天,作为数字藏品,这份来自1953年9月4日的创刊号,再次吸引了众人的目光。这张报纸通体红字铅印,延续了当时竖版的阅读习惯,记录了《中共临沂地委 关于出刊〈临沂大众〉报的决定》,时任临沂地委书记李华林《办好〈临沂大众〉报 把生产建设工作做好》等指示和要求,更多的是记录了当年秋收秋种的繁忙景象和增产增收的方法等,对于喜欢了解当年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的人们来说,无疑是一份“至宝”。
时隔70年,当这份似乎还飘着墨香的创刊号与数字时代牵手的时候,它瞬间从博物馆、档案馆走进了千家万户,这份沉积了70年的记忆,再度被大家唤醒。“你看,这份报纸每期定价200元,当时,应该使用的是第一套人民币。”“你看这报眼,说的是苏联试验氢弹”“这篇文章说的是南道村彭建义组长如何给大家提振信心,打谱秋种的,记录的多么生动,仿佛又回到了70年前!”……
一言一语,无不展现着大家对于这份创刊号的热爱,1000份数字藏品,对于70年后的《临沂日报》来说,这仅仅是一个全新的开始。《临沂日报》创刊号数字藏品不仅在区块链上拥有唯一标识、权属信息,还兼具特殊的纪念意义和收藏价值,通过区块链加密和全新赋能,可以成为具备唯一数字凭证的数字藏品,通过真实可靠的数字化平台发行,进行购买、收藏、使用,让文化的传播与传承更加便利,这也是临沂日报报业集团构建“元宇宙”数字产业生态、创新性发展的积极探索。
作为临沂首个城市数字IP版权交易平台——琅琊数藏,今后将有更多的数字藏品进驻其中,为更多读者和粉丝提供帮助和服务。读者和粉丝朋友们也可以及时下载“在临沂”客户端,关注“琅琊数藏”板块,及时发现里面的“新宝贝”。
临报融媒记者 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