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村有好戏丨蹲点日记:临沂第一书记的“三手棋”

临报融媒 2023-09-22 阅读次数: 122561

▪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村村有好戏

在临沂客户端讯 金秋的沂河之畔,波光粼粼,硕果飘香。

站在沂河岸边,临沂市派河东区、沂河新区第一书记工作大组长王方艾颇为感慨:“2021年10月,14名市派第一书记和106名区派第一书记进驻河东区和沂河新区的94个村庄。不负市委、区委重托,回应群众期待,我们抢占先机,重谋划、靠实干,布下乡村振兴的‘先手棋’。”

在第一书记带领下,醋庄前村村民种植的葡萄喜获丰收。

因地制宜,放大沿河区位优势,走农文旅融合的路子,是第一书记下出的第一手“棋”

“知道你会来这里,所以我在这里等你。”走进河东区太平街道小张寨村“竹林一条街”,醒目的迎客标语格外“抓”人。

“抓”人的不只是标语,更重要的是对村庄发展的长远谋划。市派第一书记胡师兴致勃勃地带领记者参观,如同炫耀自家的花园。2800多平方米的迎宾广场和休闲广场宽绰清爽,男女老少在这里流连娱乐,欢声笑语不断;5000条观赏鱼在莲间嬉戏,呈现出一派荷塘秋色;10亩水面的垂钓园,清流泛波,水草丰茂,宛如一幅优美的田园风景画。

打造美丽乡村,同时瞄准“美丽经济”,携手为农文旅融合发展打好基础。

以景真花卉合作社为平台,小张寨村规划建设10亩五代连栋大棚,示范引领全村原有的200多个大棚转型升级。同时规划了40亩“一分地小菜园”,对外包租,多种场景吸引游客流。

与小张寨村异曲同工的还有河东区汤头街道的沟南村,他们以花为媒,打开农文旅产业融合的“开关”。

市派第一书记马明存驻村后,盘活中节能光伏农业科技园棚下土地,投资51万元种植5个鲜切玫瑰大棚,种植玫瑰30万株,村集体每年增收20万元。

以农文旅为切入点,沟南村建起集观光、采摘、民宿于一体的生态旅游项目,一期投资400万元,建设1.2万平方米的生态广场、玫瑰大道、露营基地和咖啡馆等。

借“百千工程”之机,第一书记先手抢占农文旅产业融合的势要之位。以五大创建为引领,引导村居争创“五星村居”,即坚强有力的“过硬村居”、产业兴旺的“活力村居”、治理有效的“平安村居”、配套齐全的“美丽村居”、风清气正的“清廉村居”。

据统计,河东区、沂河新区第一书记先后协调争取资金2.73亿元,新发展产业项目71个,实施民生项目138个,开展环境综合整治3711次,绿化公共场所6.9万平方米、替换安装路灯3844盏,新修道路71公里,硬化路面21万平方米,创建省级美丽乡村5个。

美丽的八间屋村

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撬动土地规模集约经营,发展现代农业,是第一书记下出的又一手“棋”

6月6日上午,沂河新区梅家埠街道大墩村热闹非凡,在麦田文化节的秧歌声和锣鼓声里,丰收的麦子开镰了。

“今年麦子大丰收,合作社功不可没。”驻村第一书记任振国介绍,大墩村现有耕地约3000亩,土地肥沃,是名副其实的“吨粮田”。面对劳动力外流,“谁来种地”成了一道必答题。

经走访调研,第一书记提出成立由党支部领办的大墩村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先后成功流转土地2700多亩,一个办法是把土地交给供销社托管,另一个采取集体合作社连片种植。两年下来,单是在土地产业上,可解放劳动力近300人,全体村民可年增收800多万元。

旱田改水田,正在改写着沂河新区梅家埠街道干沟渊村的“种田史”。

2021年,第一书记进村后,推动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新流转土地320亩,直接托管土地面积达到2281亩,农机服务覆盖面积6000多亩,土地成方连片、化零为整,既盘活了低效用地,又扩大了生产经营规模。

紧接着,第一书记把发展的目光盯准了高效农业。积极争取政策项目,由河东区城发集团分期投入资金1480万元,推进旱田改水田,实施土地提质改造工程1070亩。这样一来,粮食种植将实现由“小麦+玉米”向“小麦+水稻”轮作模式转变,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增加农业土地亩均效益。

接下来,干沟渊村开始延伸产业链条,申请了15亩的农业设施用地,购置600吨粮食储存仓1座、35吨粮食烘干塔3组、100吨地磅1台,场地硬化2000余平方米,以便错峰销售,增加收入。2021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到310万元,向村民发放收益230余万元。

据统计,河东区、沂河新区第一书记驻村两年来,共推动驻点村合作社流转土地14334亩,实施规模集约经营,提高产出效益,在乡村振兴的棋盘上下出了一条“大龙”,仅此一项,两年共计增收1607万元。

以项目做“棋眼”,画龙点睛,布局农村产业,是第一书记下出的另一手“棋”

在河东区汤头片区,塔桥村、袁家庄子村、沟南村、隆沂庄4个村的第一书记,同时相中了中节能光伏项目闲置的棚下土地。

立说立行,4个村“抱团”发展“棚上发电、棚下种养”的农光互补项目,依托合作社总投资200万元,与恒利源公司深度合作,联手建设玫瑰产业园,租赁了21个大棚,实行公司化运营,片区村集体增收50万元。

第一书记结成的“雁阵”,加快推进“组团式”片区化开发,下出了“立二拆三”的一手好棋。

河东区太平片区对1.2万亩农田集中连片打造,年新增效益900万元;河东区汤头片区小碾子、逯长沟、公安岭等村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形式投融资1900余万元,入股大棚种植,每年可分别为村集体增收20多万元;沂河新区梅埠片区将600余万元作为红筹股份,在沂河新区醋庄前村流转土地300余亩发展葡萄种植,实现集体增收73万元。

一边“烘干水分”,一边“冻干一切”,冷热“两手”做活了河东产业布局的“棋眼”。

每天可烘干小麦3500亩,水稻3000亩,玉米2000亩,河东区太平街道罗家官庄村的烘干塔很是“高能”。

市派第一书记张涛驻村后,一心一意扑在这个农业全产业链服务项目上,项目总投资约1亿元,占地面积95亩,目前一期建设已完成,投资约2300万元,主要建设进口优尼亚烘干塔2座、粮食存储钢板仓及服务中心等配套项目。项目二期计划用地65亩,投资7700万元,建设农产品加工车间、冷链物流配送库、粮食周转库、农业大数据服务云平台等。

比烘干更加先进的,是“冻干一切”的FD。万德FD果蔬冻干项目位于太平街道光沂庄村,占地208亩,投资6.3亿元,主要研发、生产和销售冻干果蔬、医药、肉禽、水产和调味品等系列产品,项目引进世界上最先进的40条FD冻干产品生产线,年可加工果蔬1.5万吨。

不论是烘干还是冻干,指向的都是农产品。通过加工、物流和大数据等手段,逐步拉长“农头工尾”的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以更加有效的方式做活“土特产”文章。

香飘上海滩的汇泽鑫牛肉,就是河东区区派第一书记张自成引进的。在市派工作组的支持下,他在河东区八湖镇、太平街道创新利用“飞地经济”模式,引来了投资3000万元的山东汇泽鑫肉制品加工项目。

着眼向上补链、向下延链,他紧接着又引来了投资1.2亿元的恩邦农牧物联网肉牛养殖项目,种、养、加工一条龙式发展,打造出一条闭环式产业链条。

目前,河东区、沂河新区共梳理示范片区重点项目146个,充分利用河东区农业发展集团的优势,助力片区建设。河东区汤头片区逯长沟村与该公司共同出资400万元的现代化农业项目已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总投资2亿元的龙车辇村农发种源科技中心项目正全力推进。

第一书记执棋在手,运棋如飞;沂河之畔,活力十足,气势如虹。任期将至,王方艾的想法是:“乡村振兴这盘大棋,没有收官,只有落子,着力地落子,不停地下出发展胜势来。”

临报融媒记者 孙成思 薛红霞 李宝荣 李璐 通讯员 郑涛

( 编辑: 张娜)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