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最美法官”风采展示|王晓山:躬耕司法事业 一心为民解忧

临报融媒 2023-12-11 阅读次数: 7637

临沂高新区人民法院是一个“年轻”的法院,身为该院综合审判庭庭长的王晓山今年58岁,已在法院战线上工作了38载。

38年来,王晓山始终奋战在审判工作一线,坚守初心、爱岗敬业,以更好更有效地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为己任,不断创新工作方法、锤炼做群众工作的能力,用自己的青春、执著、忠诚和汗水,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一名法官的非凡人生。

背弯了,甘于奉献的精神始终挺立

在多年的基层工作中,王晓山始终坚定理想信念,始终以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兢兢业业,无怨无悔。

多年前,他在一次执行案件途中不幸发生车祸,造成颈椎损伤,后因忙于工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造成了强直性脊柱炎,这导致他严重驼背,走路都得斜着身子,每逢阴天下雨或天气变冷,都会头晕恶心,腰背发僵、肌肉疼痛,让他备受煎熬。而不知其中原因的群众常常称他“罗锅法官”。但王晓山知道后并没有生气,反而说这是大伙激励他要像“刘罗锅”一样公正廉明、一心为民。

虽然饱受病痛的折磨,但王晓山仍坚守审判一线,努力做到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他常说:“一旦办起案子就感觉浑身都是劲,看到愁眉不展的当事人重绽笑容,就感觉身体都不疼了。”

脚步蹒跚了,为民司法的步伐仍然稳健

作为一名奋战在民事审判一线的基层法官,王晓山始终坚持把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作为审判工作的基本要求。尽管病痛令他不能长时间站立,不能快步疾走,但王晓山为民司法的脚步从未停歇。

他常说,脚下沾满泥土的路是走进人民群众心里最近的路。

2021年,为了彻底化解一起叔侄间的土地经营权纠纷,王晓山带领团队深入田间地头现场办案,对双方存在争议的5处土地逐一进行勘测、确认,并制作现场勘验图,一上午,累计步数超过8000步,在此过程中,还要不断地对双方存在争议的问题反复进行调解,这也让他的身体有些吃不消。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调解,最终叔侄俩达成和解,双双在调解书和现场勘验图上签字。

刚要返程时,王晓山的脚却抽筋了,这让大伙十分心疼,而他却笑着说:“能彻底化解这起多年的矛盾纠纷,抽筋也值!”

“‘路虽远,行则将至’,脚步慢点不要紧,只要沿着为人民排忧解难的正确方向走,就不会误入歧途。”这是王晓山常说的一句话,也是他一直践行的为民准则。

皱纹多了,开拓创新的理念依然年轻

在审判实践中,王晓山还十分注重总结和创新。近年来,为应对日益突出的人案矛盾,推动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及提高审判质效,他在充分调研和初步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了一套“以案件为中心配置资源、五员协同提质增效”为内容的“一条主线”办案模式,即以人员的科学配置、案件的繁简分流、纠纷梯次化解为手段,通过充分调动书记员、调解员、法官助理、员额法院和陪审员五类办案主体独立解纷的主观能动性,在立案、诉前调解、审前、庭审、判后等不同程序阶段独立终结诉讼,实现矛盾纠纷梯次化解。

该办案模式自推行以来,实践效果明显。2023年上半年,高新区人民法院结案率达87.05%,同比上升5.95%;一审民商事案件调撤率达74.48%,居全省基层法院第2位;调解案件申请执行率3.98%,居全省基层法院第5位;裁判自动履行率98.10%,居全省基层法院第11位。在取得良好成效的同时,该办案模式也得到了上级法院领导的肯定。

除“一条主线”办案模式外,王晓山还成功探索出6种行之有效的调解方法,并牵头建立了“三调对接”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多篇调研文章和案例在省级以上媒体发表,2022年,他被授予“全市法院审判专家”称号。

头顶国徽秉公执法,心装群众廉洁办案。38年来,王晓山办理各类案件近万件,凭借自己过硬的专业素养和踏实努力的工作作风,坚持学习,担当作为,始终坚持以维护司法公正为己任。病痛压弯了他的身躯,岁月染白了他的头发,但他仍然躬身深耕司法事业、一心为民解忧,真正践行了一位法官恪尽职守、廉洁奉公的铮铮誓言。

个人简介:

王晓山,临沂高新区法院综合审判庭庭长、审委会委员,曾荣获“山东省优秀法官”“沂蒙十佳法官”“担当作为好干部”“全市法院优秀共产党员”“全市职业道德十佳标兵”等荣誉,并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个人三等功2次。

临报融媒记者 邵明习 通讯员 郑 华

( 编辑: 邵明习)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