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雀丨冬至阳生春又来

临报融媒 2023-12-24 阅读次数: 15351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飞灰。”朔风凛冽,天寒地冻。尽管如此,岁月无声,极速翻转,冬至悄然而至。

时光静谧,细数流年,尽管万木萧条,不知不觉间便到了第二十二个节气,步入了冬至的轨道,据说冬至这天,白昼时间最短,黑夜最长。冬至又名“冬节”“至节”“长日”或是“长胜节”。

似乎每个节气都有三候,冬至也如此。一候蚯蚓结,天寒地冻,泥土下的蚯蚓仍安静地蜷缩着身体,等待春天的到来;二候麋角解,冬至,鹿的老角开始脱落,新的鹿角逐渐长出;三候水泉动,尽管冬至阳气初生,但还是天寒地冻,朔风阵阵,冰面下,已开始有泉水在流动,还略带着温热。

各地方习俗不同,常见的有祭祀祈福,摆好祭祀品便叩拜祖先,祈求来年风调雨顺,日子祥和安宁,家人健康平安。南方吃汤圆,江南吃赤豆糯米饭,银川吃羊肉,合肥吃冬至面等。

在我的老家,不同乡镇间习俗都不相同,但家家户户必有的主食都是饺子。据说饺子有“消寒”之意,至今民间还流传着“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谚语。

冬至这天,曙色微明,庭院中的公鸡便“喔喔喔”叫唤着,谱写着一段悦耳的乐曲,仿佛在告诉人们,冬至到了。母亲是个很有仪式感的人,冬至必须要吃上饺子和汤圆,两者缺一不可。

一大早,母亲便把昨日磨好的面粉,用竹匾一一筛选,只留下细小的碎末,这样制作的饺子和汤圆口感才好。她先把猪肉反复剁碎,直至粘稠,这样有嚼劲,再把葱、蒜、萝卜、白菜切丁,放花生油、酱油、蚝油等佐料,再打两个鸡蛋,随后放盘子里搅拌均匀,饺子馅便做好了。之后开始揉搓面粉,揉团,摊开,再重复这个动作,直至面团柔软细腻,然后搓成小圆,用擀面杖熟练地摊开。一个个圆圆的饺子皮在母亲的手掌上如花朵一般荡漾开来。看着简单,我也想跃跃欲试,但笨拙的动作竟有些不知所措,母亲笑着说:“不可心急,慢工出细活。做任何事都是如此。”

接着,她把饺子皮放在掌心,放上馅料,在饺子皮的边缘沾一点水,这样会更加牢固,然后用两手的拇指和食指捏住。一层一层捏,这样,饺子便包好了。只见母亲三五分钟就包好了一盘,外形各异,有麦穗形、柳叶形、元宝形、福袋形、月牙形等。尽管我多次尝试,饺子皮仍是咧开了嘴,仿佛在嘲笑我。我仍不气馁,照猫画虎,学着母亲的动作,终于包好了一个,样貌虽难以言喻,但想到是自己的劳动成果,总觉有些欣慰。饺子完工后,母亲又开始制作汤圆,圆溜溜的汤圆拖着肥胖的身子在盘子里遨游,好奇地观察着周围的一切。我只能帮母亲打下手。她们这代人,各种传统小吃都会做,心灵手巧,给平凡的岁月增添了一丝希冀。

晚饭期间,我们每人都能大快朵颐地吃上一碗饺子。饺子皮薄如蝉翼,肉馅香而不腻,再蘸上一点醋,简直是锦上添花。再来几个汤圆,寓意团团圆圆,幸福绵长。母亲做的汤圆,甜而不腻,唇齿间带着一丝芝麻香,鲜嫩润滑,直到今天,我依旧怀念这种味道。

冬至暖,冷到三月中;冬至冷,明春暖得早。我们依旧在盛行这些谚语。昼夜更替,流年徐徐,安然无恙。冬至已至,岁末将近,愿我们在翘首以盼的日子里,都能浅喜暖望,捡拾幸福……

李炳森

( 编辑: 徐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