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护生态 青山绿水润沂蒙——我市多举措推动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迈上新台阶

临报融媒 2024-04-03 阅读次数: 5718

在临沂客户端讯 芳菲四月,走进位于费县大田庄乡周家庄小流域内,只见山清水秀、林茂湖美,处处展现着自然生态之美。这是多年来费县开展的沂蒙山区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项目发挥了重要作用。

水土保持是江河保护治理的根本措施,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我市山丘区面积大、分布广,属泰山沂蒙山水土流失核心区,现有水土流失面积4238.27平方公里,现状水土保持率75.35%,是山东省水土流失面积最大、治理任务最重的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水土保持工作,始终把水土保持作为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内容。按照中央、省关于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决策部署,市水利局科学规划、系统治理、强化监管,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为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我市连续五年在全省水土保持规划实施情况评估中为优秀,市水土保持技术服务中心被水利部授予全国水土保持工作先进集体,蒙阴县被水利部评为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县,费县成功创建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县,平邑县沂蒙山、沂水县彩虹谷被评为国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兰陵县压油沟生态清洁小流域被评为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工程。

强化规划引领,夯实水土流失防治基础。科学谋划水土流失防治,建立完善的市县水土流失规划体系,根据不同时期特点和要求,提出科学的防治目标和任务。牢固树立“大水保”理念,紧紧锚定水土保持目标任务,把水土流失治理与《临沂市国土空间规划》《临沂现代水网建设规划》等有效衔接,统筹谋划小流域治理、沂蒙山区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农村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等重大项目,分区细化防治目标,分流域进行防治定位,构建“一带两区一城一片”水土保持预防保护格局。

坚持精准施策,加快推进水土流失治理。按照“严保护、重治理、提质量”的思路,整沟、整村、整乡、整县一体化推进水土流失治理,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高标准建设国家、省级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各项治理措施精准落实到图斑、地块,治山保水、治河疏水、治污洁水,不断改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推动治理提质增效。“十四五”以来,共打造生态清洁小流域40余个,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69平方公里,总投资2.39亿元,各项措施发挥效益后,年均减少土壤侵蚀45.76万吨,年均增加蓄水保水808.83万立方米,在涵养水源、保土固沙、防洪抗旱及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作用明显,取得较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突出示范带动,不断放大水土保持溢出效应。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把小流域治理项目与精准脱贫、“第一书记”帮扶相结合,以“山青、水净、村美、民富”为目标,充分利用当地自然生态环境、果品产业、人文民俗风情等优势资源,实施“小流域+”复合模式,形成了“一个小流域、一条经济带、一根产业链、一道风景线”,打造了沂水县乔山、沂南县朱家峪子等精品小流域,为乡村全面振兴贡献水保力量。先后创建国家、省级水土保持示范7个,系统总结推广示范创建经验做法,示范带动效果显著。

依法加强监管,压实水土流失防治责任。严格落实水土保持法律法规要求,不断强化全链条全过程监管,水利、行政服务审批、税务等部门制定完善了水土保持方案审批流程、补偿费征收流程,制定了水土保持方案审批及设施验收业务手册和服务指南、水土保持事中事后监督制度。严格落实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实现在建工程现场检查全覆盖,针对重点项目重点环节及时组织专项检查,采用限期整改、约谈、通报、“两单管理”等多种形式,全面推进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措施落实。充分利用遥感项目查处、水土保持信息管理系统、无人机现场核查、暗访督查等不同手段,开展全覆盖人为水土流失遥感监管,形成常态化督查机制,及时发现处理问题,监管责任进一步落实,人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

全力做好宣传,凝聚公众水土保持共识。始终把水土保持宣传作为促进水土保持工作开展的重要手段,试点开展了水土保持国策宣传进党校活动,创新水土保持国策教育方式,建立了沂南常山庄、费县大青山等11个小流域现场教学点,把“红色精神”教育与“生态沂蒙”绿色品牌相结合,红色教育与绿色家园相得益彰。深度挖掘水土保持好典型、好经验、好做法,利用水保法颁布实施纪念日、“中国水周”“世界水日”等重要节点,借助网络、报刊、微信公众号、户外LED大屏等平台面向社会强化宣传,不断讲好沂蒙水保故事,收到明显的成效。
临报融媒记者 赵泽军 通讯员 雷娜

( 频道编辑: 王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