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河·芳草丨高桥手绣——祈福心愿的艺术呈现

临报融媒 2024-05-13 阅读次数: 12471

在临沂客户端讯 1996年,沂水县高桥镇被授予“山东省民间手绣艺术之乡”的称号;1998年举办的沿黄十省区旅游产品交易会上,高桥手绣受到与会专家的一致好评;2003年3月,在福州市召开的“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命名暨经验交流大会”上,这个镇被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手绣)之乡”。如今,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鲁绣”的典型代表,高桥手绣可以说是隔着窗户吹喇叭——名声在外了。柳子沟的徐师傅是高桥手绣女红的佼佼者,她1966年结婚,结婚后就断断续续做手绣,期间为闺女儿子家照顾孩子8年,等孩子们长大以后就再接着干,起先缝老虎,还有一些小燕子、管豆等小玩意儿,儿媳妇和闺女也帮着缝制,老伴也很支持她干这一行,只有夏收秋收时才让她下地帮帮忙。

“飞针走线技艺高,花红柳绿女红巧。民间艺术美名传,手绣故乡在高桥。河畔村名柳子沟,树英老人传美名,花果禽兽针下走,游鱼猛兽布上行。”这首诗说的就是徐师傅女红手绣技艺之精湛,她曾给日照一位客人做了一顶虎头帽,通过快递发到北京,结果被那里的人看中了,一次就定做了十二三个,有年轻母亲舍不得给孩子戴,直接挂在客厅里当摆设。

徐师傅手绣大都取材于荷花、燕子、鲤鱼、管豆、石榴等寓意吉祥富贵的动物、花卉,一些蝙蝠、老虎等题材也因有着福寿、健壮的美好寓意而被选用。她用五颜六色的丝线、花花绿绿的布片,将对孩子、新人、生活的祈福心愿艺术地呈现出来,成为对美好生活追求的文化载体。

徐师傅做的鱼有上梁鱼、对鱼等几种,上梁鱼主要是在盖屋时悬挂在主檩上;对鱼一般就挂在新婚夫妇的房子里,既是装饰,寄托美好祝愿,又极富情趣。一些在集上摆摊的小贩们专门向她订购这些工艺品,她做的东西一直不愁销路。

另一位精于此业的童师傅对这门乡土艺术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与见地。面对笔者的走访,童师傅一口一个“孩子”,亲切地称呼着,和蔼慈祥的脸上总是带着盈盈的微笑,“我先是喜欢这个,再就是年龄大了也出不去门,做这个就等于解解闷吧,反正我也不赶集,都是来订货。”童师傅开门见山地向我介绍着。童师傅会做的真不少,金鱼、老虎、燕子、五毒虫等二三十种,主要是别人拿什么样品来,她都能照着做出来。她的一些手绣作品正反两面互为镜像,一些较大的手绣作品有很强烈的三维立体感,很多作品在大红大绿色彩浓烈的面料上,采用缝、缭、钉等针法,绣上各种图案、钉上眼轮眼仁,注重整体结构简洁大方的同时,更强调细枝末节处的变形夸张,整件作品造型生动活泼,洋溢着浓郁的喜庆色彩。

经过近三百年的发展,高桥手绣已形成包括燕子、蝴蝶、羊、兔等动物;荷花、牡丹、桃、石榴等植物;龙、凤、老虎、狮子等瑞兽;荷包、祺榴、花篮、中国结、枕头顶子等设计花色,约二十大类、近二百个品种的手工作品。童师傅介绍,一件高桥手绣作品,要经过取样、抹片、描图、绣做、妆边、缝合、缀穗等几大步骤才能完成。技法中无论勾、挑、刺等指法和针法,都复杂多变,在颜色搭配上要艳而不俗,针脚要细密均匀。整个过程不仅需要娴熟的技艺,还需要极大的耐心。

过去,这里的农民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家生活,为了打发无聊的闲暇时光,一些心灵手巧的村姑便用彩线、布头缝制一些花、鸟、鱼等小玩意来装饰一下生活,样式也是一些“心里出”,所以现在看来有着独具匠心的魅力,这个手艺一传十、十传百,加上每个人的独立创作,形成了越来越丰富的创作题材和表现技法,逐渐发展成为散落在这些村庄的民间技艺,是那个时候女人热衷的一种女红,因此俗话就有了“高桥女人巧不巧,就看绣花绣得好不好”之说。如今借着申请非遗成功的机会,高桥手绣成了当地百姓“坐在家里就能赚钱”的项目,越来越受到政府和群众的重视,其中由企业投资兴建的“手绣车间”,成为非遗传承人杨青梅等人发挥技艺特长,带领附近群众凭手艺吃饭、凭能力致富的生产基地,在企业化、市场化、特色化的力量的加持下,高桥手绣这门古老的手艺又焕发出勃勃生机。

闫方勇

( 编辑: 江岩)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