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沂客户端讯 2024年高考已落下帷幕,考生查分、填报志愿、高校录取等工作也正在开展,但这个时候往往也是“涉高考诈骗案件”的高发期。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份“反诈小贴士” ,希望能够帮助各位考生、家长避免落入以下几种高发的骗局!
一、内部指标骗局
案情回顾
张同学高考结束后,对自己的成绩有些信心不足,担心无法进入心仪的大学。有一天,他接到一个自称是某知名大学招生办工作人员的电话,对方表示有“内部指标”,名额有限,只需要尽快支付费用,就可以保证他进入该大学,并拿出了一份伪造的公文文书,上面还盖有该院校的公章,迷惑性很高。
于是张同学在和父母协商后,按照对方的要求支付了三万元的费用,但是在支付钱款后,这位所谓的“招生办工作人员”便马上失去了联系。
骗术揭秘
诈骗分子往往会自称知名高校或军队、艺术院校的招生工作人员,声称有内部指标可以额外录取,并且通过伪造“公文公章”的形式,诱导受害人缴纳各种费用进行诈骗。实际上,高校招生有严格的程序和规定,正规的招生录取过程中是不会产生任何费用的,更不存在所谓的“内部指标”或“特招名额”。
警方提醒
对于声称拥有“内部指标”或“特招名额”的人或机构,考生和家长要保持警惕,不要轻信。同时,应当通过正规渠道查询录取信息,不要轻信非官方来源的信息。
二、参与“两卡”犯罪骗局
案情回顾
涂某通系某大学在校学生。万某玲作案时系某职业技术学校在校学生,案发时系某医院员工。2018年起,涂某通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牟取非法利益,长期收购银行卡提供给他人使用。涂某通与万某玲通过兼职认识后,先后收购了万某玲的3套银行卡(含银行卡、U盾/K宝、身份证照片、手机卡),并让万某玲帮助其收购银行卡。万某玲为牟利,在明知银行卡被用于信息网络犯罪的情况下,以亲属开淘宝店需要用卡等理由,从4名同学处收购8套新注册的银行卡提供给涂某通,涂某通将银行卡出售给他人,被用于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经查,共有21名电信网络诈骗被害人向万某玲出售的上述银行卡内转入人民币207万余元。2020年12月31日,江油市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以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判处涂某通有期徒刑一年四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一万元;判处万某玲有期徒刑十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五千元。涂某通、万某玲未上诉,判决已生效。
骗术揭秘
银行账号、支付宝账户等支付媒介,为上游犯罪接收、转移资金。一些学生因此沦为犯罪“工具人”,甚至在犯罪分子的拉拢、利诱下,演变为组织、拉拢、招募下线的“牵头人”,陷入“两卡”犯罪泥潭不可自拔。
警方提醒
切勿贪图小利,务必提高警惕,不要以为自己没有直接参与犯罪,就不算触犯法律。租卡、借卡、售卡不仅泄露个人信息,还涉嫌帮助网络信息犯罪、诈骗等违法犯罪,广大学生应珍惜自己的信用,切勿以身试法,葬送个人前程。
三、填报志愿专家指导骗局
案情回顾
陈女士在高考结束后,为了给女儿制定合理的志愿填报方案,找到了一家自称是“志愿填报专家”的机构进行咨询。该机构宣称掌握了“招录系统内部数据”,可以提供“一对一”的指导服务,并收取了两万元的报名费用。然而,在支付了费用后,该机构又以“信息查询费用”、“保密费”等为由继续要求缴费,陈女士拒绝后,对方将陈女士拉黑删除,这时,陈女士才发觉被骗。
骗术揭秘
诈骗分子利用考生、家长的焦虑心理,通过制造虚假信息,以掌握“内部大数据”等由头,诱骗考生、家长缴纳各种费用。他们通常会承诺提供个性化的志愿填报指导,但实际上,这些所谓的“专家”往往并不具备专业的教育咨询资质,更不可能拥有所谓的“招录系统内部大数据”。
警方提醒
高考录取工作实行计算机远程网上录取,由计算机程序根据考生志愿和分数来投档,不受任何人为因素的影响,任何形式的高校招生录取都要经过教育考试部门的统一审核后,才能在教育部注册取得普通高等教育的学籍。
每年高考后
都是“涉高考诈骗案件”的高发期
面对骗子们花样百出的骗局
家长和考生稍不留神就可能上当受骗
希望各位考生、家长提高警惕,严加防范
最后也祝各位考生
都能进入理想学府!
来源:临沂教育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