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河丨三山沟凤凰刻石

临报融媒 2024-07-22 阅读次数: 21676

沂河之西,每到傍晚时候,地处三山沟出口的竹泉村上空,都会出现一场万鸟归巢的景象,这令人震撼、气势恢宏的一幕,不是刻意为之的旅游表演,它是自然的、历史的,源于群鸟本能的聚会和回归。

每当太阳由上向下、缓缓地、安静地降落时,那些成群结队凌空盘旋的鸟儿们,伴随着渐渐隐没于大山深处的太阳,从四面八方回到了村子上空……早晨,这些鸟儿在太阳缓缓升起的时候,从竹泉村的竹林中渐次起飞。这些各有志向的鸟儿,迎着阳光,一只只、一队队、一片片地飞向不同的方向,飞向几里、几十里甚或上百里以外的地方觅食。黄昏时候,它们又从不同的方向,沿着惯常的路线,追着太阳赶了回来。

20世纪90年代,我曾在这里工作四年,后来,我虽然调离了这个地方,但每年说不上哪一天,我又会回来。夜色临近时,竹泉村竹林上空那些密密麻麻的鸟儿,像黑色的云团在天空翻滚、盘旋,它们具有特殊节奏的翼拍,合成一种凯旋之声,由远及近,身影则如一片巨大的黑色光幕,一层层、一波波,把整个村庄覆盖。不一会儿,热闹了一天的村庄,在闪烁着微微灯火的黑夜里慢慢地安静了下来,每当这个时候,我总会联想到竹泉村红石寨下岩石上那两只一大一小的凤凰,它们每每带给我无限的遐想和冥思。

凤凰曾是东夷人的图腾,又被称为“百鸟之王”。位于三山沟道路北侧、鲍宅山下的凤凰刻石,是中国现存有纪年最早的汉画像刻石,我想,那里面一定有故事。因而,来到这个地方的我,最先去的就是这里。

竹泉村红石寨下那一大一小站立在坚硬裸岩上的凤凰,它们一站就站了两千多年,而今,这块岩石上仍然留有两千多年前的那段日子里,一个人刻在历史时光中的印记。

三山沟,这是一个极具断裂感、位于悬崖峭壁之下的沟壑,它的水流从山顶,从清冽的山泉,从树叶、树干的纹理,从有着各种形状、各种颜色的岩石缝隙中流出,继而从一条条隘口、一道道峡谷出发,一起汇流成河,从刻有凤凰的那块岩石前匆匆而过。

两千多年来,站立在岩石上的凤凰,凝望着从郁郁葱葱的山谷中涌出的一道道水脉,目送着一波波水流远去……这一大一小两只凤凰,是西汉东安人王钦元于汉昭帝元凤年间所刻,它以线条阴刻方式,在原生粗糙的石面上施以阴线,让凤凰在石面凹凸之间,呈现出充满生命张力的高冠、大尾、长腿。

三山沟凤凰刻石简约的结构和变化较为丰富的空间,给人一种灵动、开阔的视觉感。拨开历史的烟云,回望历史的过往,两千多年前的那一天,有一个人悄无声息地来到这里。伴随着叮叮当当的锤击声,在这块裸露在地表之上的岩石上,一大一小两只凤凰依次站立了起来,从此,凤凰第一次以石刻艺术的形式,出现在三山沟鲍宅山下这块岩石上。

20世纪初,鲁迅先生和郭沫若先生,以极其敏锐的眼光发现并收藏了三山沟凤凰刻石拓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傅惜华先生将这段记忆收录在他主编的《汉代画像全集》。

两千多年前,历经秦始皇暴政和多年战乱之后,需要与民休养生息的西汉统治者,采取了“重农抑商”的政策,西汉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里,除去少数特例,在艺术作品中,大多都是以农业经济和儒家伦理秩序为基础的审美,像“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等,这些以汉代乐府诗形式表达人情之常的诗歌较为常见,石刻画像石则大多描写农耕、狩猎、采桑、捕鱼、战争等场景,而三山沟凤凰刻石的出现,罕见地展现了西汉前中期相对稳定体制下,深藏在人的本体生命中的艺术梦想和对于个体生命的心灵关照,也正是这个时期,西汉扩大乐府组织,广泛采诗合乐,以至东汉末年出现《古诗十九首》及至后来的唐诗宋词,使中国的文学艺术一步步地走向历史的巅峰,汉代石刻艺术也因而创造了历史的辉煌。

凤凰亦作凤皇,作为古代传说中的百鸟之王,雄的叫凤,雌的叫凰,总称为凤凰,亦称为丹鸟、火鸟、威凤等,常用来象征祥瑞之相。“凤凰齐飞”是吉祥和谐的象征,古代东夷部落曾以凤凰为图腾,在殷墟商代甲骨文文献中,有凤凰被帝王捕获的记载;周代时,周王室利用天与凤、凤与君之间的神秘联系,以“凤鸣岐山”之说来阐释君权“受命于天”。

西汉昭帝元凤年间,一个春暖花开的季节,居住在东安城的王钦元从家中出发了,他向着三山沟方向走来,他带着锤子,带着凿子,沿着铺满鹅卵石的河床,一步一步地在水流湍急的河道上艰难前行。王钦元为凤凰而来,大山深处,春风扑面,山花烂漫,然而,这一切似乎都被凤凰二字消解,一路上,王钦元的背包里装满了心事,他要把他的心事、他的怀念、他的痛楚甚或他的爱、他的梦想,雕刻在一处没有人烟、没人打扰、永远不会消失的地方。

三山沟,人越来越少,山越来越高,沟越来越窄,水越来越急。三山沟,已经无路可走,不见人影,这里所能听到的,只有不远处传来的狼嚎和各种声调的鸟鸣。这时,右前方不远处,一块被树林、草丛掩映的岩石,赫然出现在王钦元的视野里。

这天,王钦元的愿望实现了,他在三山沟鲍宅山下这块粗糙的花岗岩石上,用锤子,用凿子,刻下了一大一小两只凤凰,并在落款处刻下“三月七日”这个日子。

三山沟,这个历经碰撞、挤压,历经撕裂、开合的高地;三山沟,这个几经隆起,几经巨浪冲击,几经大海淹没的高山深沟——它在我的视觉和触觉上隐含着许多远古的记忆,但我说不清它的年纪,因为那一切太模糊、太茫然了,那都是一些朦朦胧胧的过去。但在两千多年前的那个三月七日,的确有一个名叫王钦元的人来到这里,那一天,他用他的锤子,他的凿子,他的艺术和情感,在三山沟这块岩石上刻下了有关生命之美的印记。

三山沟门户——竹泉村,那些带有灵性、穿戴各色羽翎的鸟儿们,是否是因了凤凰石刻的出现,才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上演着一场场万鸟归巢的大戏?而今,竹泉村已经成为交通便利、车水马龙的旅游胜地,在这里,在这块深刻着一大一小两只凤凰的刻石前,那条满是鹅卵石的河流,依然在哗哗流淌,河床上,一波波石与水的碰撞正在以一种亘古不变的声音,悄悄地言说。在这里,在两千年前的那个“三月七日”,王钦元在这块岩石上刻下最后一个文字后,顺着河流的走向,悄无声息地离开了,他的身后,一轮橘黄色的落日洒下了一片怀有柔情的余晖。

凤凰——东夷民族的图腾,两千多年来,在东夷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三山沟凤凰刻石与竹泉村“万鸟归巢”的场景遥相呼应……西汉元凤某年的三月七日,该是值得人们记住的一个日子,两千多年前的这一天,“东安王钦元”在三山沟以石刻艺术的形式,让凤凰出现在鲍宅山下的岩石上。从此,“三山沟凤凰刻石”成为中国现存有纪年最早的汉画像刻石。是的,“三月七日”——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三月七日”该是凤凰的节日,该是一个与美、与情相关的日子。

作者:冯春明

( 编辑: 张彩玲)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