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郯城非遗知多少
在临沂客户端讯 鲁班凳,又名鲁班枕,俗名“瞎掰”,相传是木匠鼻祖鲁班发明。这种便于携带、使用方便的小家具,既可在工作、休息时当板凳用,又可在睡觉时作枕头,一物多用方便生活,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其图案内容寓意丰富,制作巧妙,是古人聪明才智的结晶,可把玩、可收藏、可做摆件,放于厅堂,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艺术品。
董夫成展示鲁班凳
鲁班凳是用一块整木,经过锯、刨、磨、钻、凿、抠、烫蜡等十几道工序制作而成,制作过程不用一颗钉子,不用一滴胶水,也不用任何金属构件,只有“活榫结构”,虽能自由打开和闭合,却不能彼此分开。
“鲁班凳本是一块整木,然后拆折成两块、三块,一层一层,由简入繁,最后又归为一个整体。鲁班凳掰开之后可见汉字中的‘天’字,上为天,下为地,中间为人,人在天地之间,就是天人合一的思想。别看它只是一个小物件,却凝结着我们祖先的智慧,体现出和而不同、求同存异、天人合一等文化思想。”在临沂市郯城县马头镇仇高册村,董氏木作第十代传承人董夫成这样向记者介绍。
今年57岁的董夫成,长期从事鲁班凳制做技艺的研究、创新、改良,从款式、结构、图案等方面对鲁班凳进行了全新的设计,开发出了30多种鲁班凳品类。
据董夫成介绍,董氏家族是木艺世家,清末第八代传承人董进亭在郯城做木工时落户于仇高册村,以木工为业,精习鲁班制作技艺。第九代传承人董胜利继承家传技艺,以做家具、农具为业,兼习鲁班凳制作技艺,用以玩赏。董夫成14岁师从其父董胜利,精修木工细活,专于木雕,擅长制作传统家具,后主攻鲁班凳制作技艺。近年来,董夫成收徒授艺,现收徒5人。
为了让传统技艺开枝散叶,发扬光大,2019年,董夫成在儿女的鼓励下,将自己的一些作品和制作过程上传到网络,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作品播放量达300余万,深受广大粉丝的喜爱,木工爱好者不远千里来到董家拜师学艺。
看到鲁班凳得到人们的喜爱,董夫成开始在抖音、快手上进行直播教学,希望能让更多的爱好者学会制作鲁班凳。近年来,董夫成面向全国招收学员,先后收了江苏、河北、甘肃等地的学员十余名,项目的传承度越来越广。
董夫成介绍他研制的木牛流马作品
记者在董夫成的制作间看到,他现在不光制作鲁班凳,还根据史料记载研制了木牛流马等作品,作品大小不一、制作精良、活灵活现。由于是纯手工制作,耗时耗力,一件大号的木牛流马他耗费了两个月才制作完成。
董夫成展示他取得的国家专利证书
精益求精,创新求变。董夫成在2023年取得了7项国家专利证书,今年又递交了5项专利证书申请,明年再打算申请3项。“我现在一方面努力把鲁班凳定义为艺术收藏品,做得更细致精美;另一方面,也将鲁班凳的工艺用于更多创新产品,制作出更多元的鲁班凳衍生实用品,像是笔架、变形金刚、手机支架等,让它更好地与现代生活相结合,走入千家万户。” 对于老技艺今后的发展前景,董夫成信心满满。
临报融媒记者 韩广强 胡得理 通讯员 刘汉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