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新风润沂蒙丨英昌珍:用“小家”传递“大爱”

临报融媒 2024-08-16 阅读次数: 6373

在临沂客户端讯 悉心照顾瘫痪卧床的小叔子40多年毫无怨言;对待瘫痪的母亲、痴呆的公公、骨折的婆婆,从没说过一句累、一次烦;用爱和陪伴,支撑精神抑郁的丈夫重返课堂教学;对待儿媳如同亲生女儿、真心接纳儿媳的高龄母亲……临沭县大兴镇东日晒村英昌珍四十年如一日,怀抱一颗孝悌之心、仁爱之心,用“小家”传递“大爱”,支撑起常人难以想象的重负。

“日子总要过下去,能对得起自己的心就行”。8月7日,记者在东日晒村见到了英昌珍。提及这些年的难处,她笑得一脸坦然。

1982年,英昌珍嫁到大兴镇东日晒村,成为王家的大儿媳,很快就因为吃苦能干赢得全家人的尊敬。1988年,小叔子高中毕业后,外出打工,不慎损伤颈部中枢神经,导致下肢瘫痪,大小便失禁,生活不能自理。“作为哥嫂,不能不管。”进门才6年的年轻媳妇英昌珍毅然挑起照顾小叔子的重担,主动和丈夫一起照顾小叔子的饮食起居,不嫌脏累地为小叔子端尿喂饭,按摩、洗澡,从未有过抱怨。

1995年,丈夫的二弟车祸身亡。2005年,丈夫的三弟车祸身亡,同年,丈夫因承受不住亲人相继去世的打击,患上抑郁症,经常半夜起床在院子里、大门外发呆或痛哭。

家里的顶梁柱突然倒了,怎么办?一边是年老体迈的公婆、年幼上学的孩子和瘫痪卧床的小叔子,一边是让她担惊受怕的丈夫的病。那段日子,英昌珍强忍泪水,坚强地扛着,独自承担了家里所有困难。她听从医生的建议,经常乐呵呵地与丈夫沟通交流,开导劝慰丈夫,一次次的失败都没能让她放弃。终于她发现丈夫和孩子们在一起时心情会变好,她鼓励丈夫重返教师岗位,回到学生中间。正是她的重情重义、耐心陪伴,支撑着精神抑郁的丈夫重返课堂。

2010年冬天,英昌珍的母亲因脑出血住院,从此瘫痪在床,语言能力丧失,大小便失禁,24小时不能断人照顾。因父亲年纪较大,起初兄弟姐妹7人决定24小时轮流照顾,但她体谅兄弟姐妹工作忙,加之自己距离父母的住所较近,便主动承担了照顾母亲的大部分责任,一周照顾母亲5天。

2015年,公公患上老年痴呆。为了便于照顾老人,英昌珍将公公、婆婆和瘫痪的小叔子接到自己家中。公公非常念旧,她就经常用小推车推着公公到老宅子转转。2016年冬,年迈的婆婆不慎腰部骨折,卧床不起。在她悉心照料下,卧床大半年后,婆婆终于可以扶着小推车行走。

英昌珍是左邻右舍出了名的好婆婆。她数十年如一日照顾儿媳养母的事情被当地村民传为佳话。2006年,婚后一个月的儿媳回到河南老家,带回了近八十岁的养母。对于儿媳妇的举动,英昌珍不仅没有生气,反而觉得儿媳妇是个有情有义的孩子,她还告诉儿子要像孝顺自己一样孝顺媳妇的养母。

儿子、儿媳白天上班,照顾亲家的责任也就落到英昌珍的身上。可单就做饭这件事就让英昌珍犯了难,既要照顾到亲家的口味,还要考虑到公婆、小叔子、丈夫的饮食习惯和忌口。“刚开始的一段时间我一到做饭时间就开始犯愁,好在一段时间过后,亲家这边慢慢适应了,也算是迁就我了。”英昌珍笑着说。这一住就是17年,这些年来,英昌珍从未说过一句抱怨的话,而是用真诚的心将两家人合为一家人。2023年11月,这位比英昌珍公婆年纪还大的96岁高龄亲家安然离世。

百善孝为先。英昌珍孝老爱亲的故事在当地传为佳话。任命运百般刁难,英昌珍用最柔弱的肩膀挑起了五个大家庭,用坚韧和善良,朴实与勤劳诠释出人间大爱,更树立起了一个孝老爱亲的光辉榜样。

临报融媒记者 秦承军 卓磊 通讯员 孙一哲

( 编辑: 江岩)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