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中共临沂市委网信办的指导下,临沂日报报业集团“在临沂”客户端品牌栏目“在临沂网评”全方位集纳、展示全市优秀网络评论作品,剖析社会热点,回应群众关切,广泛凝聚共识,汇聚奋进力量,努力在全市范围打造有态度、有深度、有温度的网络评论生态圈,传播临沂好声音,汇聚临沂正能量。
这几天,临沂的小笨鸡们心里慌慌的,美食家们可是乐坏了,临沂炒鸡的盛事活动接连不断。9月19日,在莒南县天马岛旅游区举办的第二届临沂炒鸡大赛火热非凡,150名大厨现场炒制独家特色炒鸡,鼎沸的人潮、热烈的灶火、沸腾的热锅、飘香的炒鸡,那场面真是热辣解馋;9月20日,首届临沂炒鸡美食节在人民广场举行,活动持续三天,每天100只鸡同时炒制,现场免费品尝!
网上有言:“没有一只鸡能活着走出临沂”,那么沂蒙人民为什么这么热爱炒鸡呢?炒鸡在临沂的至高地位仅仅是因为美味吗?临沂炒鸡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凭借的是什么呢?
以前物质匮乏的年代,沂蒙山区风景优美却相对贫穷,庄稼人总是通过养些家畜家禽,竭尽全力地让生活过得更好一些。受条件所限,养马、牛、猪、羊成本相对高一些,鸡,就大不一样了,可以说是当年沂蒙乡村养殖最广泛的家禽。如果恰有亲戚上门,家里确实没有啥像样的菜肴招待,常见的做法就是去鸡窝里摸一摸,掏出两三个刚下的鸡蛋,给客人细细地炒上一盘;再有更贵重的客人造访,一盘香香的炒蛋也觉得有些轻了,从院子里逮来的鸡就闪亮登场了,一盘香喷喷的炒鸡下肚,代价可能是主人一家接下来数月都吃不上鸡蛋。炒鸡,是当年沂蒙农家能拿得出来的最好的情谊和盛情,也是老一辈沂蒙人对客人的最高尊重。
《沂蒙颂》中有首好听的曲子《愿亲人早日养好伤》,至今仍广为传颂。当熟悉的旋律响起,仍旧让人能深深感受到军民鱼水的质朴深情。革命年代,把共产党当做最亲的亲人,最尊贵的客人,产着蛋的鸡杀了给伤员熬鸡汤,最后一尺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这就是沂蒙人民的对党、对人民子弟兵义无反顾的奉献精神!
如今的生活早已好了起来,物质匮乏的岁月已一去不返。但这片土地孕育的一方百姓,那深入血脉的爱国爱党、拥军奉献的质朴品格却都未曾改变。当我们再度品尝临沂炒鸡,不妨在细细咀嚼下,仔细品味那美味的鸡肉里,沉淀着的质朴纯真,那是一份有精神、有情谊的最好美味。
来源:微信公众号·听我徐徐说
“在临沂网评”征稿啦!
为切实推动临沂市网络评论工作高质量发展,加强网络内容建设,中共临沂市委网信办联合临沂日报报业集团,以“在临沂网评”栏目为依托,启动2024“好评临沂”网络评论大赛。“在临沂网评”栏目现长期向社会各界广泛征稿,欢迎全社会评论创作爱好者踊跃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