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75年间,沂蒙大地旧貌换新颜。“桥”,作为这座江北水城一道独特的风景,是临沂沧桑巨变的缩影。从上世纪三十年代仅有沂河上一座漫水桥供城区居民通行,到今天近20座大型桥梁飞架沂河、祊河等大河两岸。亚洲第一座大跨度异形拱连续梁桥,山东省第一座、中国第三座梭形独塔斜拉桥,创吉尼斯世界纪录“顶升长度最长的桥梁”……不断刷新着临沂智慧、临沂技术、临沂颜值。桥上车流滚滚,河面快艇穿梭,岸线人水和谐,成为亮丽风景线、绝佳观景台、惠民大通道、经济快速路。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生动展示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临沂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临报全媒体平台即日起推出“‘桥’见新沂蒙”系列报道,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桥”见沂蒙老区“走在前、进位次、提水平”的铿锵步伐,“桥”见沂蒙更加美好的明天。
在临沂客户端讯 9月27日,迎着朝阳畅行在南京路沂河大桥,鲜艳的五星红旗在路两侧迎风飘扬,湛蓝的河水在桥下泛着波澜,一幅壮丽又祥和的盛世画卷跃然眼前。
“到了晚上,桥上的灯光亮起来就更好看了。我们老两口经常来玩。”家住兰山区柳青街道柳青苑社区徐屯小区的彭思英说。
今年73岁的彭思英,生于沂河东岸的东张官庄。1971年,在当时的一处沂河渡口,一艘小船载着彭思英和她的嫁妆过了河,来到对岸的婆家。这是她第一次乘船过沂河,也是为数不多的几次之一。此后几十年里,每当回娘家,彭思英都要面临出行难题。
“两个村其实不远,就隔着一条河。如果河水不大,我就趟过去。涨水了,可以去渡口坐船,一次一毛钱,我舍不得,就绕路走老沂河桥,一趟需要好几个小时。”彭思英说。
说起过河,往事接连涌上心头。彭思英至今还记得,在大女儿出生那年,她第一次抱着孩子回娘家。当时是冬天,河里结了冰,她就小心翼翼地走冰面。快到河中间了,发现冰面好像要裂开,想回去也来不及了,干脆把心一横,抱着孩子趴下,滚到了对岸。
“修了桥以后,这种事再也不会有了。”说到这里,彭思英不禁感慨,“现在我走亲戚,骑上电动车十几分钟就到了,多幸福!”
2016年10月,南京路沂河大桥建成通车。该桥将我市内环北线南京路与内环东线温泉路连通,实现内环闭合,在缓解交通压力、便利市民出行的同时,助推了两岸经济社会发展。
“这是全市第一座飞雁式异形拱桥,造型轻盈飘逸,诠释着力与美的结合。河中主桥长300米,仅设置了3处桥墩,大大减少了河中的墩柱数量,降低对沂河行洪的影响。桥梁上部拱圈线条优美,与两岸建筑共同构成新的城市天际线。”该工程施工负责人范文勇说。
据介绍,南京路沂河大桥主桥由中跨下承式拱桥和边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组成,主梁采用双边箱形主纵梁结合桥面板的整幅式断面,引桥采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主跨异型拱桥采用钢箱拱、迭合梁组合体系。大桥东西两岸立交各设有8条匝道,实现大桥与滨河东西路各方向间无信号灯连续流通行。
“钢拱合龙最关键、最重要、技术含量最高。这项任务的完成,给整个工程奠定了坚实基础。”范文勇介绍说,每个钢箱拱桥由13节段组成,四座桥共有52个节段,总重达2200吨。
如今,南京路沂河大桥附近建起了湿地公园、健身步道等配套设施。在风和日丽的日子,来桥下垂钓、野餐、游玩的市民数不胜数。雄伟的大桥,已然成为人们心中的幸福新坐标。
桥梁小档案:
南京路沂河大桥西起滨河西路,东至滨河东路,是南京路向东延伸跨越沂河的重要过河通道。大桥全长1.023公里,宽44.1米,双向6车道,由主桥(飞雁式异形拱桥)、水中段引桥、岸上段引桥组成,东西两岸各设立交1座。
临报融媒记者 石明兴 通讯员 孙中泰 侯雯茜 视频拍摄:临沂日报视频融媒中心 IPLINYI内容共创合伙人 谢大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