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
“一条大河波浪宽……我家就在岸上住……”在庆祝新中国75周年华诞的日子里,这首经典歌曲每当响起或唱起时,就会让我心中泛起温柔的波浪,眼里涌起晶莹的泪花,充满自豪和爱意的情感更在我的胸中激荡。
汇聚炽热的心,献礼伟大的祖国。著名词作家乔羽先生曾深情地说,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条大河”。
而生我养我的这条“大河”,是永驻心间波澜壮阔的沂河,我深深地爱着她。
临沂的“母亲河”
百度“临沂”词条,鲜明的注脚为:“古称琅琊、沂州,因临沂河而得名”。在很大程度上,蒙山沂水已成为临沂的代名词。
据《水经注》记载:“沂水出泰山盖县艾山”,被记载的艾山西有一条东北向的河,经考察就是今天的徐家庄河。经北流过沂源县城后折向南,流经沂水、沂南、临沂市区、兰陵、郯城等,向南流入江苏省境内后注入黄海,全长574公里,河面最宽1540米,集水面积4892平方公里,流域面积17325平方公里,被临沂人亲切地称为“母亲河”。
相传在远古时代,沂蒙地区是一片茫茫大海。海中住着鱼精、蛟精、虾精三个妖怪,常常兴风作浪,危害人间,搅得龙宫也不得安宁。东海龙王恳求玉帝降妖,玉帝便传旨二郎神下界。二郎神大展神威降服三妖之后,这里的海水就哗哗地往后退,他拿着两截断了的顶天“杠子”,顺着鲁山和沂山一划拉,划成了两条河,把水弯弯曲曲地引进了大海,其中一条就是沂河。
水是生存之本,文明之源。曾看过央视大型专题片,对人类靠水而居创造农耕文明,进行过精彩的解读。在中华文明史上,黄河、长江和大运河文化,丰富了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
沂河,同样承载着悠久的文化和区域文明。纪录片《新沂蒙》首集《山河之中》也是从展现临沂的秀美山水创造一方文明开始铺陈的。
从远古走来,沂河穿山绕崮,奔涌不辍。沂河物产丰富,为一代代临沂人呈现了鱼肉美食。沂河流域因水源充足而形成的千里沃野,无私地养育着沿途的儿女。早在四五十万年之前,临沂人的祖先就在这块钟灵毓秀、物华天宝的土地上繁衍生息、辛勤劳作,孕育和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明,这里成为东夷文化的核心发祥地。
“托蓝曳练漾微波,但见渔舟随处落”的“沂水拖蓝”成为著名的“琅琊八景”之一……
这里有著名的“猿人”化石遗址,还有东安古郡治所和齐长城遗址、唐代摩崖石刻等,拥有精美汉画像石刻的沂南北寨汉墓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2年银雀山汉墓出土的《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竹简,揭开了历史上孙子孙膑为两人且各有兵书传世的千古之谜。汉简出土名扬四海、震惊中外,与“马王堆”和“兵马俑”齐名,被誉为“新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有水的地方就有灵气。笔者常常感慨,这里自古以来就是一片神奇的土地。 “鲁南古城秀,琅琊名士多”,就连乾隆皇帝也禁不住对这里的圣贤奇才留下溢美之词。
其中千古贤相“智圣”诸葛亮就诞生在沂、汶、蒙三河交汇之处的诸葛村(原孙家黄疃村),陈寿在《三国志》中说:“诸葛亮,字孔明,琅琊阳都人也”(今临沂市沂南县),史载“阳都。临沂之上游,烟雨之胜轶于江南”。这些历史记载很清晰且无异议,令人遥想到当年这里曾经的繁华富庶和无限风光。
诸葛亮文化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如今,国内外的人们纷纷前来探究少年诸葛亮“少有英霸之气,逸群之才,儒雅之风”的原因,常常令人感叹这里的“地灵人杰”。
除了智圣诸葛亮之外,临沂还有书圣王羲之、宗圣曾子、孝圣王祥、算圣刘洪,以及大书法家颜真卿、匡衡等,孔子72贤徒有13人生长在临沂,历史上24孝有7孝在这里,他们成为历史天空中熠熠闪耀的星辰,以各自的睿智和品格赢得了生前身后名。
东汉至魏晋时期,是琅琊最为辉煌的历史时期,王羲之在这里临池学书,打下了行书天下第一的底子;而琅琊王氏一直是中国历史上的名门望族,司马睿在王导、王敦兄弟辅佐下建立起东晋王朝,形成的“王与马、共天下”的政治局面,将临沂的地脉灵气演绎到高致。兰陵萧氏南渡江左,称帝于齐梁二朝,播文明至东南,萧衍、萧统父子皆为中华文化绕不开的文化巨子……
水文明的发展必定带来城市的崛起。临沂已有3000年建城史。据史载,公元前492年,临沂城最早的溯源之一的“启阳”城始建,西汉时期避汉景帝刘启名讳改为“开阳”,东汉时期琅琊王刘京为光武帝刘秀之子,将琅琊国建都于此,自此称琅琊,隋唐以后沿称沂州。
至明朝洪武年间,临沂城建格局初步形成“神龟”模样,就有了“龟驮凤凰城”的美丽传说,当时的建造者还巧妙地设计了“灵龟饮水”之势,龟首就是对着沂河,寄托着稳固平安的美好愿望。在清雍正十二年,也就是1734年升沂州为沂州府,民国时期的1913年,撤沂州府设兰山县,而在1914年,兰山县又被改为临沂,直到1994年12月,临沂地区被国务院设地级临沂市。
“添一瓢沂河水情深意长,续一把蒙山柴炉火更旺”。沂河静静流淌在岁月的沧桑里,这里不仅走出了一系列历史文化名人,在那战火纷飞的峥嵘岁月里,浪花飞溅的沂河又承载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刘少奇、徐向前、罗荣桓、陈毅、粟裕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战斗生活过;蒙山沂水间曾发生过大大小小的战斗4000余次,有120余万人拥军支前,20多万人参军参战,10多万人血洒疆场;“沂蒙母亲”“沂蒙红嫂”“沂蒙六姐妹”的事迹感天动地;闻名中外的孟良崮战役一举扭转华东乃至全国战局;《沂蒙山小调》和《跟着共产党走》从这里唱响全国;弥足珍贵的“沂蒙精神”影响深远。
著名作家李存葆曾和王光明先生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现场采访红嫂明德英之后,深情地感慨到:“她用那温馨洁白的乳汁,潺潺流入子弟兵那孱弱的躯体里,那是人类战争有史以来,第一个用乳汁为正义淬火!这是弥天的壮举!一种高山仰止的情感油然在心中升起…”
在叙述百年老屋和百岁沂蒙母亲王换于时,作家的笔端更是情怀激荡,“这不仅是中国农民命运的浓缩,更是沂蒙山人崇高品格的写照!”
如今,在临沂的“红嫂家乡旅游区”内,每天都在上演着《识字班》《跟着共产党走》等沉浸式实景演出,当年沙洪、王久鸣各自仅用十分钟激情创作的真实故事,穿越时空被鲜活再现,让现场观众心潮澎湃。
2018年12月19日,临沂推出的大型民族歌剧《沂蒙山》从走进国家大剧院伊始,先后在北京、济南等多个城市上演了数百场,场场火爆,令观众心灵震撼、热泪盈眶,为沂蒙精神竖起了一座巍峨的丰碑!
河在城中走,城在河边长
与秀丽山水、丰厚人文相得益彰的,是勤劳质朴的临沂人民创造的现代文明。穿越历史的隧道,我们会发现,一条“做活水文章”的实践脉络,一直贯穿于沂河的发展过程中。
其实,临沂人开发利用沂河的脚步从来就没有停止过。据史载,明万历三十二年,沂河被运河所截,因此而改道向南流,最终汇入骆马湖(湖泊)。明崇祯年间,为保护运河河道,引骆马湖水东入黄海。清康熙二十四年,挖六塘河,使沂河水向东流从灌河口入海,最终保持现在的河道路线。
人类与河流源远流长且相互依存。沂河也是一条祸福相依的河流,针对在沂河和汶河交汇处砖埠镇袁家庄大堤易多发洪灾之实际,1941年4月,由沂蒙专署专员牟宜之等倡导,组织民工6.5万余人,奋战3个月,筑堤5039米,建成了袁家口子大堤,此后,水患永杜,丰惗有期。
在激情燃烧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沂蒙人民战天斗地,整山治水,创造了“千库万塘锁蛟龙”“沂河两岸变江南”等一个个人间奇迹。沂蒙大地成为稻谷飘香的“山东江南”,当时临沂地区被国务院命名为“大寨式专区”,闻名全国。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沂河上下不甘落后,在这里又打响打赢了脱贫攻坚新时期的“孟良崮战役”。45万贫困人口全部如期脱贫,绝对贫困在沂蒙大地彻底成为历史。
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从某中意义上说就是一部治水史,对临沂来说更是如此。
1997年建成的沂河小埠东橡胶坝,全长1135米,回水长度10.8公里,在发挥水利工程作用的同时,拦蓄出1.6万亩景观水面,约是杭州西湖湖面的1.7倍,被评为首批国家级水利风景区之一,入选吉尼斯世界纪录——全球最长的橡胶坝;沿途还建成沂南北寨汉墓博物馆、诸葛亮故里纪念馆、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琅琊古城、郯国古城等文旅景点,这些都令人流连忘返。
河水泱泱,蔚蔚大观。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临沂水城建设与旅游资源共同提升、交相辉映。在此过程中,临沂中心城市带动辐射的功能“喷薄而出”。
在临沂城市建设上,历届市委市政府一张蓝图绘到底,久久为功,一座区域中心城市已经傲然矗立在世人面前。人们记忆犹新的是二十一世纪初以来市里确立“以河为轴,北上东进”发展战略之后,沿河两岸被迅速开发,一座座沂河桥拔地而起,鳞次栉比的高楼,映衬着宽阔的水面,昔日的荒河滩变为金沙滩。
特别是近几年来,临沂锚定推进现代化强市建设,勇于担当、敢于争先,实现了新的跨越,主城建成区面积目前达30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近400万人。这里还跑出自己的“加速度”,阔步建设“沂河新区”,高标准建设“两河新城”……一个富有特色、功能完备的“精致”城市正款款向我们走来。城市建设已成为临沂的一张闪亮名片。
“河在城中走,城在河边长”。临沂这座北方都市在大气豪迈中又平添了一份别样的温润和灵秀。沂河则见证着这里的变化,涌动着生态和谐的勃勃生机,美誉度不断攀升。2017年12月,沂河成功入选“全国首届最美家乡河”榜单。
当下,临沂有着“北方水城”之美誉,“六河贯通、八水绕城”最为人们所钟爱。河流穿城而过,两岸杨柳依依,风光旖旎。而每到夜幕降临,这座水城的生动迷离,更令人沉醉。沂河宛如一块巨大发光的美玉,天上的繁星、两岸高楼的灯光与五彩斑斓的倒影交相辉映,美轮美奂……
月华连昼色,灯影杂星光
有一种美,叫水城的夜晚。放下白天的喧嚣和匆忙,随着闪烁的街灯、流动的星斗,人们一直在追寻着沂河的静谧而斑离、美丽而迷人。“月华连昼色,灯影杂星光”,其实,唐代著名诗人沈佺期早就描述了“夜游”的意境,如梦如幻,如痴如醉……
为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2022年2月,临沂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了催生“蓝色经济”的思路,用好“一城六河、八水绕城”资源,利用水的亲和力,丰富水上观光、运动、演艺新业态,开发“夜游临沂”,打造“水韵琅琊”。
其时已至,其势已成。循着“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方向,临沂的决策者们作出了文旅深度融合的战略性规划并付诸于实施,形成了“以红带绿、以绿映红、红绿接蓝、古今辉映”文旅发展格局。
立足于“让历史和文化说话”的思考,加大开发水上旅游力度,突出慢游、休闲和现代消费等鲜明特色。近年来,临沂在“蓝色经济”方面打造了3个片区:“水韵琅琊”、“点靓沂河”和“魏晋风华”,特别是涑河之内,首期对市民“免费”试运行的“夜画琅琊”行进式游船,演绎临沂的文化,精彩震撼呈现,岸上和船上的互动亲切,让人大呼“过瘾”。同时科学论证和实施沂河岸畔的琅琊古城“国秀琅琊”实景演艺等一系列文旅项目,形成了轰动效应,凸显了“红色沂蒙 时尚临沂”的城市文化价值。
每一个城市既伫立于时间长河中,历经古今变迁而成长至如今的模样,也与同一片空间之中的其他城市相互联结,共同织就了一张城市的网络。
“做有价值的文化,让文化更有价值”。瞄准当下加持文化内涵的网络精品转而成为文化消费新亮点之新趋势,临沂注重吸引越来越多的网民尤其年轻人前来打卡有内涵、有所思、有所获的美景和美食。
2024年五一黄金周,千万沂蒙人感受到了山东省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在这里成功召开的效应。临沂作为“宝藏城市”形象和“灯光秀”火爆出圈,“临沂炒鸡”等美食走红刷屏,“食客”成游客,“流量”变“留量”,网民激情点赞。
“这个城市美得像幅画,来到这里就是你的家…”市民自发创作起了《你好,临沂》《我,在临沂等你》等赞美家乡的歌曲……
党群同心润沂蒙
奔腾不息的沂河,流声如歌。如歌的行板,透着优雅和自信的魅力。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前来临沂视察时指出,“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
沂蒙精神现已成为临沂最突出的政治优势、最鲜明的城市标志。
目前,沂蒙精神在这里得以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政治和理论层次进一步提升。2021年9月29日,沂蒙精神被纳入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第一批伟大精神,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2周年之际予以发布。2022年3月,经党中央批准,沂蒙精神基本内涵正式表述为“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
沂蒙精神滋养着一代代沂蒙儿女的心灵。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来,临沂上下大力传承红色基因,把敢于担当、勇于争先的旗帜高高举起,把沂蒙精神赋予新的时代内涵,转化为推进现代化强市建设的强大精神动力,沂蒙精神绽放出了更加璀璨的光芒!
临沂商城建设成为临沂人民最伟大的创举。这里的人们以独有的“创新包容”的特质,让临沂商城走出了一条特色崛起之路,发端于“小地摊”,历经40年,打造出了“中国市场名城”“中国物流之都”,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大集”。
2023年,临沂商城实现市场交易额6126亿元、物流总额9334亿元,邮政快递19.4亿件,居全省第一位,成为国家首批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城市。
立足服务和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临沂积极推进数字、国际、绿色和链式商城“四个商城”建设。去年提出了“一年成形成势成城”的思路,从今年7月,老城区32家传统物流园区、1700多家物流公司将全部“退城入园”,搬迁至国际陆港公路物流枢纽片区。
“这一举措意义重大,不仅打造了商贸物流新优势,也一定会更加擦亮临沂商城这一靓丽的名片。”一位资深人士如是说。
把群众的满意度放到第一位,才能让城市充满活力和温暖。临沂从全面深化改革的角度,思考和创新性实施着“如何让互联网成为同群众交流沟通的新平台?”
临沂市委市政府以用心用力用情解决群众问题为出发点,开发建设“12345·临沂首发”客户端。“一条热线促进一次办好”,在这里已经成为深入人心的品牌,也彰显着决策者的为民情怀。
目前,“12345·临沂首发”注册数量已达400多万户,自2022年4月上线以来,问题解决率和群众满意率均达到93%以上。2023年5月19日,央视焦点访谈以《小事办实 实事办好》为题予以点赞!“12345·临沂首发”荣获2023中国数博会“数字政府管理创新奖”,入选山东省改革品牌,诠释了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党群干群关系,成为新时代弘扬践行沂蒙精神的好例,彰显了“党群同心”新实践。
在临沂迈向第一方阵、奔向共同富裕的奋进之时,新一届市委市政府的决策者们,以宏阔的视野放眼远望,胸怀浓浓的为民情怀,谋划了“在全国革命老区现代化进程中走在前、综合实力在全国地级市中进位次、人均占有在全省提水平”的奋斗目标。
2022年以来,山东省委要求临沂“在鲁南经济圈发展中当引领、作示范”,老区发展又迎来新的历史机遇。“我们要以八百里沂蒙秀美山水为依托,以城文旅融合为牵引,加强全域规划建设,全力打造鲁南苏北地区中心城市、区域性消费中心城市、重要旅游目的地城市。”
自力更生、改革创新、勇于争先……这些刻在骨子里的精神品格,成为新时代临沂高质量发展的宝贵财富和强大动力。
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来“临,“沂”定能赢,已成为沂河上下的品牌和文化现象。
从2022年起,临沂将每年的5月15日诸葛亮公历诞辰日定为“临沂人才日”。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吸引了一批敢想敢干的年轻人创新创业,引进一批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予以合作共赢,正将科技创新优势化为经济“底气”。乘着乡村振兴的东风,沂河上下做活了城乡融合发展的大文章,以发展“土特产”为切入口,彰显出优质生态农产品的魅力,并大力发展起休闲旅游。同样随着“战新”产业园等一批园区的相继开园,又让城市焕发出蓬勃生机。
临沂是山东省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市,历史文脉与山水生态交相辉映,红色基因与时尚潮流交汇融合,经济实力与发展活力交互共进。
新时代、新临沂。跳动在古今辉映发展脉搏中的时尚临沂,为世人所见所赞。临沂经济总量稳居山东省第一方阵,跻身全国地级市前20强;位列“全国制造业百强市”第55位。
现如今,临沂这座现代化“北方水城”声名远扬,乡村振兴齐鲁样板走在前列、“量质提升、两年万亿”的工业经济突破、“党旗红、市场旺”的品牌越擦越亮,如此等等,无不令人振奋和自豪!
一起向未来
沂河,永远是清纯宁静迷人的。被誉为“东方小夜曲”的歌曲《小河淌水》所蕴含的意境常常令人陶醉,而在我的心中,沂河更是充满诗情画意的。
我和走出故乡在外拼搏的许多临沂人一样,也曾见过波澜壮阔的江河和大海,但故乡的沂河却永远是心中最美的风景,回忆起来常常浮现在眼前。他们关注着故乡河日新月异的变化,就像故乡父老乡亲时时对他们的牵挂。有机会回到老家时,他们总是爱到河边凝视宁静的水流,抒发那“有担当有情怀还有诗和远方”的豪迈,体会那“一碗水一杯酒一生情”的乡愁!
《增广贤文》中,曾言“美不美,乡中水;亲不亲,故乡人”,小时候就曾迷恋的那首《故乡情》歌曲的歌词也常在耳边环绕“故乡的山,故乡的水,故乡有我一颗少年的心……”
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薛其坤院士是千万沂蒙人的优秀代表,他有着一颗赤子之心,前不久,在“拥抱大湾区,赋能新沂蒙”的招商活动中,他深情地吐露出在外临沂人共同的心声:“我的根在临沂,我深深地爱着这个城市,我深深地爱着这片土地…”
相信每一位在外拼搏发展的沂蒙儿女,每一次回望故乡的沂河时,心中总是充满了这种美好的情感,儿时的欢笑、青春的梦想、游子的风帆、岁月的吟唱,连着内心深处的思念,随着流水荡漾向远方,而时光里的风景,也会在心中成为永恒!
“一条大河波浪宽…我家就在岸上住……”当年,乔羽先生《我的祖国》的歌词一气呵成。他还说过,“对于心中的大河,想起它来一切都如在眼前”,这里面蕴含着浓浓的家国情怀。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有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先生的这句名言也常常为我们所传颂,这种家国情怀的情感表达如出一辙、异曲同工。
古往今来的无数事例证明,只有爱祖国,爱家乡,爱追梦,才能走得自在和从容;只有胸怀天下,脚踏实际,踔厉奋发,才能不断汇聚起勇往直前的力量!沂蒙的优秀历史文化、光荣的革命文化和先进的现代文化,都浸润滋养着我们的灵魂,也必将影响着我们的一生,成为新时代我们行稳致远的不竭动力。
如今,徜徉在风景秀丽的沂河岸畔,透过亘古以来人们与沂河生生不息的发展史,我更加理解了当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内涵和意义;放眼沂河上下不断涌动的发展大潮,更看到了沂河的光明图景和壮阔未来!
沂河潮涌波连波,浪花里飞出欢乐的歌。在庆祝新中国75周年华诞的日子里,我用最动听的告白,最清澈的爱,给祖国送上一份特殊的生日祝福。
何以沂河!我的心中充满着由衷的自信和自豪,自信才能更加自强!沂河,我深深地爱着你,我们一起向未来!
作者 薛杰
摄影 刘笃龙、王文童、杜昱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