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度临沂市乡村振兴现场交流暨“四雁工程”推进会——走进费县

临报融媒 2024-10-29

在临沂客户端讯 为深度挖掘总结全市乡村振兴好经验、好模式、好典型,宣传我市乡村振兴总体成效、特色亮点、经验成果,助力全市“走在前、进位次、提水平”,2024年度临沂市乡村振兴现场交流暨“四雁工程”推进会于10月26日至30日召开。29日上午,现场交流与会人员走进费县,观摩了上冶镇点石成金片区、山东唐小新智慧蛋品精深加工项目、山楂红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

今年以来,费县聚焦“五大振兴”,认真贯彻建设“五个乡村”部署要求,强化全域思维,统筹政策、投入、科技三大要素,全面落实“五项重点任务”,扎实推进“共富、共美、共享”,获评全国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全省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和全省粮食绿色高产高效行动项目县。

上冶镇点石成金片区

片区覆盖18个行政村3.5万人,整合财政资金7000万元,撬动社会资金1.2亿元,实施11类216个乡村振兴项目。

坚持规划引领,空间结构分区布局。按照“五个连片”的要求,规划“一环三区”的片区空间结构。围绕绿色发展环,东部5个行政村依托紫荆河发展休闲采摘等农文旅融合项目12个,建设和美乡村示范区;西部8个行政村提升5000亩西葫芦产业园,建设特色农业发展区;南部5个行政村以水湖金蛋、姚河扫帚为主发展共富工坊700多家,建设产村融合引领区。

坚持需求导向,基础设施优先保障。坚持问计于民、问需于民,把补齐必要的基础设施短板和提升基本的公共服务作为片区建设重点,共谋划项目196个,占总投资的80%。重点开展“三化三建三整”活动,硬化乡村道路61.6万㎡,亮化1500盏,绿化面积6.5万㎡;建设便民停车场11万㎡、小广场12个、小公园5处;整治弱电10万米、残垣断壁1.2万米、小微菜园1.6万米。

坚持一镇一品,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发挥上冶西葫芦品牌效应,探索“合作社带动产业”发展模式,推动西葫芦产业集群发展。整合资金900万元对西葫芦产业园生产路、排水设施、批发市场、部分棚体进行改造提升,利用衔接资金1400万元撬动新建大棚150个,西葫芦种植面积突破1万亩,带动1.8万人参与产业分工,产品销往北京、上海、苏州、无锡等30多个大中城市,“上冶西葫芦”成为享誉全国的区域公共品牌。

坚持强村富民,“两个收入”同步提升。整合片区资金、第一书记资金1790万元,建设村集体增收项目47个,探索党组织领办合作社+产业联合社、强村公司+共富工坊等增收模式,带动村集体收入、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快速增长。片区内18个行政村村集体平均收入35.58万元,比去年增长98.6%,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增长9%以上。

山东唐小新智慧蛋品精深加工项目

项目位于费县高铁片区农产品加工产业园,由山东新四维生态有限公司投资建设,计划总投资8亿元,主要建设全自动溏心卤蛋生产线、全智能鸡蛋干生产线共20条。目前,已完成投资3亿元,建成生产线6条以及数字总控室等配套设施。项目全部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10亿元、税收5600万元,亩均效益100万元。

科研协同,高新技术引领护航。与南京农业大学合作建立博士工作站,共同研发了4大系列12个口味的溏心卤蛋、夹心蛋、鸡蛋干等产品,卤制鸡蛋干技术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卤制夹心蛋更是解决了肉蛋、肉菜的有机搭配,实现均衡营养摄入。目前,公司拥有Ⅰ类发明专利5项、Ⅱ类发明专利3项、知识产权22项,先后荣获“科技型中小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山东省专精特新企业”等荣誉称号,是农产品加工领域瞪羚企业代表。

数字赋能,全产业链更加高效。企业自主研发了国内首个蛋道全产业链数字管理系统,通过鸡蛋生产销售全链条数字化管理,实现产业智慧化发展、品牌高端化发展。依据大数据的效益分析向养殖户提供优质鸡苗、高性价比饲料、数字化管理等服务,实现饲喂数据、环境数据、生产数据等自动采集,建立了完善的蛋鸡数字养殖体系。打造溯源鲜蛋商城线上销售平台,商城已注册商户3万余人、商城下单总量超40万单、销售额达4.8亿元。

拓展渠道,市场潜能全面释放。企业先后在济南、青岛、淄博、临沂、连云港等地设立城市仓8个,日销鲜蛋150吨。以实体便利店为核心,与“零食铺子”“好想来”“赵一鸣”等知名品牌达成合作,发挥可生食鲜蛋在京东一号店、天猫集市的头部品牌效应,与盒马鲜生、天猫超市、京东等大型高端生鲜及电商平台达成战略合作,年销售可生食品牌蛋1.7亿元,销量居全国前五位、全省第一位。

产业联动,创新模式多方共富。项目满负荷生产年需鲜蛋6亿枚左右,可带动养殖、饲料、育雏、销售等上下游产业做大做强,实现从蛋鸡育雏、养殖、鲜蛋生产,到精深加工的全产业链升级。通过精深加工,将0.6元/枚的流通蛋,加工成鸡蛋干可实现价值提升3倍,加工成夹心卤蛋可实现价值提升6倍。对养殖户实行“溢价补贴”机制,根据蛋鸡鸡龄、品种,平均每斤鸡蛋较市场价格再补贴0.1元左右,助推养殖户收入二次提升。目前,共带动合作社和养殖基地27个、养殖户450余户,户均增收5万元。

山楂红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

联合社成立于2023年4月,现有成员社37家,覆盖东蒙、大田庄、费城、朱田、梁邱5个乡镇,服务合作社成员1632户,辐射带动周边4.8万人,服务土地面积8.3万亩。该联合社有力促进了全市24个特色产业之一费县山楂产业提档升级,费县已成为全省最大的山楂种植基地。

党建引领,服务规范。以山楂为纽带,以东蒙镇为核心,组织周边四个乡镇成立联合社,在联合社设立党委,成员社设立党支部,构建“党委+片区党委+联合社党支部”的组织链条。搭建智慧果业管理云平台,全面推广使用合作社财务监管数据平台,统一为合作社提供栽培管理、代理记账、政策咨询等服务,推动合作社抱团发展、规范运营。

科技赋能,循环发展。聚焦绿色发展,与省农科院共建山楂研究所,推广种养循环、生草覆草和绿色防控等技术20余项,培育优良品种10个,自主培育的“金如意”黄山楂新品种被纳入国家新品种种质资源,区域品牌价值达到19.64亿元。创新建立“空天地一体化”监测预警体系,引入虫情、病情、灾情、墒情信息智能测报、害虫自动诱杀设备,对山楂生长环境进行区域集中数字化管理,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最大化。

创新模式,降本增收。探索推行“降本+保底+二次分配+四方共赢”多元受益机制,依托“数字供销”平台,实行品种改良、农资统购、植保服务、果品销售“四统一”管理,实现生产成本降低12.5%以上。按照“订单农业+基地+农户”发展模式,设定保底收购最低3元/公斤山楂回收保护价,与农户签订10年山楂保底收购协议,保障社员利益。依托良好生态资源,成立蒙山红共富公司,拓展采摘农业、体验农业、观光农业等业态,年吸引游客20多万,增加产值3000多万元。2023年,村合作社社均增收44.16万元、村集体增收5.3万元、户均增收9000多元,新增就业380余人。

才智增力,助推产业。围绕“抓四雁、兴产业、促发展”,吸引在外7名“归雁”人才回乡发展,培育营销经纪人45人、山楂深加工32人,为山楂产业注入了新活力。深入推进科技兴农示范县创建,创新“乡村振兴科技合伙人”模式,通过联合创新、科研定制等服务,先后为王员外、德福、白石屋等企业主体联系派驻农科专家,大力发展山楂初加工和精深加工,发展山楂罐头、果酒、糕点等加工企业12家。联合新时代、泊兰百草等龙头企业发掘山楂药食同源文化,开发“楂小鲜”“稀好”“蒙浆”等山楂保健食品、中药材高附加值产品20多个,延长了产业链条。

( 编辑: 江岩)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