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沂客户端讯 为深度挖掘总结全市乡村振兴好经验、好模式、好典型,宣传我市乡村振兴总体成效、特色亮点、经验成果,助力全市“走在前、进位次、提水平”,2024年度临沂市乡村振兴现场交流暨“四雁工程”推进会于10月26日至30日召开。29日下午,现场交流与会人员走进罗庄,观摩了罗庄街道涑河片区、山东双福智慧渔业产业基地项目、褚心为民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
罗庄街道涑河片区
罗庄街道“百千工程”片区共覆盖朱张桥西北、朱张桥西南、焦沂庄等7个村,人口1.5万。片区内产业园区集聚,工业带动优势明显。在人居环境整治的基础上,贯彻落实市委“用工业思维抓乡村振兴”的要求,推动“百千工程”向纵深发展。
整合资源,融合推进。成立了乡村振兴片区融合党委,整合市区第一书记、“百千工程”和乡村振兴等优势资源,实体化运作、片区化推进,谋划了“一带一路、三区共振”的总体布局,“一带”为南涑河生态宜居示范带,“一路”为南外环经济发展路,今年依托老涑河故道生态整治,争取上级支持资金3200万,投资过亿元的18个项目,有10个落在南外环沿线。
党群同心,共创共建。通过发放致广大群众的一封信、召开座谈会、入户走访等方式,了解村民“最想要的村庄”,让群众参与设计,党群同心攻坚。累计拆除私搭乱建24处,清理菜园74处、树木1万余棵,硬化道路5万平米,安装路灯500盏,弱电下地5000米,栽植绿化苗木22万株。根据群众建议,利用街角闲置的空地新建20处口袋公园,群众获得感、满意度不断提升。
产业赋能,强村富民。立足集体增收、村民共富,片区村共同出资成立共富公司,为周边园区提供劳务服务、承接小型建设工程,解决200余人就业。引导企业把童装、家纺部分生产加工环节布局到村,建成“共富工坊”10个,为260多名家庭妇女就近提供了就业岗位,打通联农带农的致富路。盘活村集体废旧厂房等闲置土地140余亩,建成村级共富产业园4处,吸引近20家企业入驻,建成后可增加就业岗位1000余个。
山东双福智慧渔业产业基地项目
山东双福智慧渔业产业基地项目,由临沂双福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与广东长辰渔业共同投资建设,一期投资2.8亿元,占地190亩,主要建设水产孵化基地,水产加工车间、交易大厅、冷链物流、电商直播基地等,主要开展鲈鱼、鳜鱼、黑鱼等淡水鱼驯化和观赏鱼养殖及加工等。项目采用工业化养殖模式,具有饲养密度高、污染零排放、养殖成本低、抗风险能力强等特点,是江北地区最大、技术最先进的智慧化养殖基地。
用工业思维打造“水上粮仓”。项目引进工厂化养殖模式和技术,主动控制水环境,实现了水体快速交换,粪便残饵自动处理,解决了“吃喝拉撒”全在一个池子里、水体环境难以控制的难题,提高了渔业生产效率和水产品产量,养殖密度比传统养殖高5倍以上,节省人工成本70%以上,是该区首个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基地,项目建成每年可产鳜鱼、鲈鱼等约6万吨。
用智慧科技激活“渔业大脑”。项目打造了全市唯一的渔业综合数字化平台,通过传感设备、视频监控等智能终端实现数据采集,全方位检测分析温度、浊度、氨氮含量等生化指标,全程控制孵化育种、养殖、加工各个工业化车间。同时还可根据鱼类品种、需求,提供定制化陆基桶圈养、池中池圈养以及跑道圈养等方案,确保养殖成活率,让渔业养殖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实现科学稳产、高产,构建起了智慧化的“渔业大脑”。
用三产融合重塑“全产链条”。项目通过“公司+农户”养殖模式,形成了“孵化繁育、科学养殖、精深加工、冷链交易”的完整产业链条。一产方面:拥有全省唯一的4.0工厂化循环水孵化繁育基地,主要是加州鲈鱼、鳜鱼、黑鱼等种苗的孵化繁育和订单养殖;二产方面:在全自动精深加工中心,建设了9类加工车间,引进全国最先进的全自动生产流水线,1期建设2条生产线,总规划10条生产线,建设面积4400平方米,年加工量6万吨;三产方面:拥有全市唯一、功能最全的渔业数字化冷链交易中心。建设面积1.1万平方米,主要销往长三角和京津冀地区。线上与京东1号店、抖音等电商平台建立合作,线下供应北京华联等大型连锁商超和品牌餐饮及一级水产批发商。投产后可实现产值13亿元,利税约6000万元,带动就业600人。
褚心为民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
褚墩镇位于罗庄区、兰陵县、郯城县3县交界处,是临沂市城区的南大门。全镇共有耕地5.2万亩,其中,小麦、玉米种植面积3.8万亩,是传统的农业大镇。今年以来,褚墩镇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为引领,联合成立褚心为民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通过与世界500强企业合作,年内投资650万元,建设MAP中心,配备水肥一体化设施,建设中化农业示范农场,走出了一条“合作社+MAP中化农业+一块田+农户”的乡村振兴新模式。
合作社搭台,央企当上“种粮合伙人”。联合社组织农户自愿流转土地,将零散分布的“小地块”整合成集中连片“一块田”。目前,流转土地4000亩,成员合作社6家。联合社与世界500强中化集团合作,建成中化农业在华北区规模最大的MAP示范农场。农场运用先进的设施技术和“六统一”标准管理体系,包揽耕种管收、兜底销路市场、传授先进技术,将“一块田”变成了农民身边的示范田,带动全区流转及托管成方连片土地面积达1.5万亩,让大企业和小农户真正成了种粮的“最强合伙人”。
合作“生金”,“一块田”成为“共富田”。合作社和中化MAP携手,让农民种粮从“单打独斗”变为了“合作生财”,实现了粮食产量、集体收益、农民收入“三个提升”。对比农民自种,应用MAP管理技术的玉米、小麦双季亩均产量由2300斤提升到2900斤,产量增加20.68%。合作社主要形成了“一社四收”“一社三收”的营收模式,经过初步测算,褚墩镇参与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的6个村,每个村平均增收14万元。农民将土地流转给MAP农场,比自种增加275.5元,增收31.8%。如果不愿意流转,可以由合作社整合土地连片交给MAP农场全程托管,比自种增加472.1元,增收54%。
拉长链条,“一块田”长出新产业。一方面,打通粮食“产加销”产业链。依托中化农业资源,吸引中化粮谷与罗开控股合作,共建粮食储备基地,可以供应给中粮集团、益海嘉里等大型企业。下一步将引进粮食精深加工企业,与联合社合作发展订单农业,提高产品附加值。另一方面,拓展“种养加”循环链。联合社对秸秆进行分类处理,供给镇域内大山牧业肉牛、共富鹿苑梅花鹿养殖使用,以及恒昌环保科技公司用于沼气、有机肥生产,促进种植、养殖、加工紧密衔接,形成基于种养加全产业链一体化的绿色生态循环“闭合链条”,产值达70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