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泉庄位于临沂市罗庄区东南部,东望朱家地村,西接闫泉庄村,南靠窑汪崖村,北邻罗庄村,总占地面积8.5平方公里,其中,江泉工业园占地8平方公里,是临沂市举足轻重的民营企业基地,商贸繁荣,经济发达。沈泉庄以其悠久的历史文明、优越的地理位置、深厚的文化底蕴而闻名沂蒙大地,更以光荣的革命传统、厚重的沂蒙精神、经济建设的成就享誉国内外。自1994年起,沈泉庄先后被授予“全国模范村民委员会”“山东省科普先进村”“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单位”“临沂市农业旅游示范点”“中国经济十强村”“中国幸福村”等荣誉称号。
沈泉庄建村于明代永乐年间(1403—1424年),先是有罗姓人家迁徙至此,后有沈、王、闫、于、连等姓氏人家迁入,至民国年间已达到29个姓氏,因地面土薄泉多而被称为泉子庄,后因人户增多,遂按姓分居5处,各自独立成村,此村因沈姓居多,故名沈泉庄。
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无论是抗日战争时期,还是解放战争时期,沈泉庄村民始终践行着“爱党爱军、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在村村有烈士、家家忙支前的大背景下,沈泉庄也涌现出了一批以刘景玉、何向坤、张孟友、刘夫年、刘玉兰、沈景瑞等同志为代表的革命先烈。他们的精神激励着一代一代的沈泉庄村民,不惧困难,勇往直前,走出了一条带领村民共同富裕的乡村振兴致富路。
1990年以前,沈泉庄在罗庄镇37个自然村当中,生活条件排名倒数第二。村里只有一座破砖窑和一辆开不动的拖拉机,账户上有10万元贷款,村民年人均收入不足300元。沈泉庄过去“远看像村庄,近看泥汪汪,全村破旧房,风吹尘土扬”,村民吃的是瓜干煎饼,住的是土坯房。老辈人基本没有文化,有饭能充饥、有衣能遮体已是村民的奢望。多年来,沈泉庄由于无经济基础,七次规划,七次泡汤,村民生活一直徘徊在贫困边缘上。
1990年1月,农民企业家王廷江回村主持工作,一边抓经济建设,一边抓村庄改造,带领祖祖辈辈贫穷的村民逐步走上了共同富裕之路。当年,村委进行第一次村庄改造,实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施工、统一装饰,建起了137座户均200平方米的小洋楼,硬化路面26000平方米,汉白玉雕塑“骏马奔腾”矗立在村中心位置,农村城镇化建设拉开了序幕;2002年,村庄二次改造工程拆掉了所有的旧房子,建起了80套瓷砖琉璃瓦的别墅楼,4栋公寓楼,建成了2000平方米的参观停车点,600平方米的健身广场,并对全村和江泉工业园重新进行了硬化、亮化、绿化,农村城镇化初具规模;2011年,沈泉庄进行了第三次改造,历时三年,沈泉庄城镇化建设举世瞩目,形成了现在的别墅区、公寓区、教育区、老年区、广场区、经济区等六大区域。现在的沈泉庄,住房洋楼别墅式,院落优美花园式,街道特色命名式,村庄美、庭院美、居室美、人心更美。沈泉庄逐步发展壮大,实现了“沂蒙第一村”转变为“中国幸福村”,再转变为“中国经济十强村”的三次巨变,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面旗帜。
在提升全村基础建设水平的同时,沈泉庄还大力实施惠民工程,建成了占地20亩的老年公寓,60岁以上老人免费入住;建成了占地200亩的教育中心,让广大社区居民和企业职工子女就近完成幼儿园、小学、初中的全部课程。2005年,投资1000万元建成了4万平方米的文化广场和1000平方米的便民购物超市,社区居民持统一发放的购物卡到超市任意选购商品。凡拥有沈泉庄户口的村民,均发放粮本证,每两个月可到农场领取面粉等福利品,所有这些福利,都由集体出资,村民全部免费享受。2006年以来,沈泉庄集体出资,为全体村民办理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2007年又为在村集体企业工作的村民办理了养老保险。
这座拥有400多年历史的古老村庄,如今正如初升的朝阳,充满生机与活力,绽放出更加灿烂的光辉。展望未来,沈泉庄将继续保持蓬勃发展的势头,为村民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