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沂客户端讯 走进莒南县朱芦镇气脉山社区,处处鸟语花香,醒目的红色文化、为民政策、村务信息等,还有凉亭里怡然自乐的黄发垂髫,俨然现代版的“桃花源”。很难想象,数年前的辛庄村(现气脉山社区)还是当地出了名的“穷窝子”,村民出行无路、孩子上学无桥,每到雨季寸步难行。
巨变无声。是什么让一个过去的“穷窝子”村,变成如今的“桃花源”?一切的改变都得益于村党支部书记赵祥卿带领党员干部总结践行的抓难点促发展合力、抓党建促作用发挥、抓思想促观念更新、抓作风促工作落实、抓管理促服务提升、抓谋划促产业发展的“六抓六促”工作法,也被称为“祥卿工作法”。
新社区建设现场
破除难点强合力。赵祥卿在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之初,面对村集体负债、民心散乱、班子涣散等问题,通过走访调查、设举报箱等方式,发动群众检举私占土地行为,先后与80多名党员群众做工作,让16户村民最终心甘情愿地把多占土地交回。针对汛期山洪隔断出行问题,由村民、集体筹款筹料,发动群众义务出工,仅用7天时间、花费6000元建好山洪桥。接着,他们一鼓作气将村内坑坑洼洼的道路修成六纵四横的水泥路。通过争取政策,他带领群众跨越十几公里,实现了整村异地搬迁,让村民住上设施齐全的社区楼,成为周边跳出大山住进新城的第一村。
党旗似火催奋楫。加强党组织建设,遇事集体研究,不搞“一言堂”。实行“委员传帮带”,每名帮带2至3名年轻党员或积极分子,引导他们熟悉党务村务工作,积极参与社区日常管理,形成“一套班子开会,两支队伍执行”的管理模式。对无职党员设岗定责,让每一位党员选岗领岗,立足岗位创先争优。77岁老党员赵汝积主动认领环卫岗,几年如一日。如今,一支团结向上、敢于担当、乐于奉献的党员干部队伍悄然壮大起来。
思想解放天地新。为改变群众落后生产生活观念,他组织党员群众“走出去”,把经验学回家、把技术握在手。通过成立红白理事会并建设专用场所,开展系列文明创建活动,引导群众破除婚丧陋俗,文明新风蔚然形成。
研究分房方案
打铁还需自身硬。作风是最鲜明的导向,他立下“不准吃拿卡要、不准推三阻四、以低姿态为群众办事”的“两不一低”规矩,以上率下地示范。社区建成后,楼房分配成了全村关注的焦点。他决定把最好的楼层让给群众,把群众不感兴趣的楼层留给党员干部,自己带头最后选楼。他独创一套分配办法,将所有房号固定在平面图上,让村民代表验号、抽签,把选房主动权完全交给群众,使群众心服口服。村民上楼后,生产生活方式发生变化,他总结出一套“精细化”管理办法,比如网格化管理,将住户分类为军属户、低保户、残疾户、五保户等七类,从冲水马桶到使用天然气、从家居卫生到社区环境维护,细化服务,引导群众适应新生活。实行环卫月度评星、党员群众年度表彰制度,对“五星级”楼宇给予奖励,对优秀党员、道德模范张榜宣传,日渐形成良好风尚。
入户做群众工作
居民积分奖励超市
产业发展绽新机。针对群众最关心的就业问题,他带领班子到周边学校、企业、医院等单位“推销”,让80%的劳力第一时间有了工作和收入。根据社区及周边的用工需求,牵头组建建安建筑、红霞家政、服装加工等服务组织,成立男子建筑队和女子务工队,集中到工地、车间及大棚、茶园等处务工。核定集体荒山200亩、荒丘80亩,腾空耕地,通过流转等方式增加收入。种植蓝莓110亩、花圃130亩、樱桃大棚22个,发展高效农业。建设休闲农场、垂钓园、采摘园等特色旅游项目,打造集生态观光、现代农业体验为一体的农家乐休闲项目,带动新型农业发展。依托区位优势和人口密度优势,建设精品商铺45套,打造集吃、住、游、玩于一体的综合商业中心。发展电商产业,将当地特产、手工艺品等通过网络销售,辐射带动起一大批居民自主创业。产业兴旺五谷丰,预计今年村集体收入可达120万元。
干群同心向未来。如今,气脉山社区人人挣工资、户户无闲人,2023年村民人均纯收入近3万元,比搬迁前翻了几番,实现了宜居宜业的小康梦。该村党支部书记赵祥卿及“祥卿工作法”被共产党员网、山东卫视“齐鲁先锋”栏目宣传推广,成为基层治理方面的莒南“好例”。
临报融媒记者 梁作金 通讯员 刘艳 徐俐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