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里沂蒙,是一片红色的热土。
沂蒙精神,又因“沂蒙”而得名。
“红色沂蒙、时尚临沂”,如今已成为革命老区临沂的鲜明城市文化主题。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前来临沂视察时指出,“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
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临沂勇于探索、深化改革,锚定“在全国革命老区现代化进程中走在前、综合实力在全国地级市中进位次、人均占有在全省提水平”目标,以弘扬沂蒙精神、推进“党群同心”新实践,孕育出包容天下、鲜活灵动的城市气质,谱写出璀璨的时代华章。老区的时尚之变,涌动出向美向新的蓬勃活力和独特魅力。
红色基因,是这里最浓最亮的底色
说起红色沂蒙,不禁让人心潮澎湃,思绪万千。
“沂蒙”的称呼至今已有80多年。1938年5月,受党中央指派,郭洪涛从延安来到山东,随后担任扩大的苏鲁豫皖边区省委书记,5月21日郭洪涛主持制定了《发展和坚持山东游击战争的战略计划》,致电请示延安,依据“地区险要是适当的、群众条件好、给养容易”等几个原因,首次提出“创建以鲁中沂蒙山区为中心的根据地”的想法。当年7月4日,毛泽东复电“这个战略计划很好,望即照此去做。”毛泽东同意了在山东建立“沂蒙山区根据地”的战略计划。从此,沂蒙,成为这片红土地的代名词,沿用至今,并彰显出了强大的生命力。
临沂的红色文化令人荡气回肠。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临沂是著名的革命根据地,这里曾是中共中央华东局、山东分局、山东军区、山东省政府、八路军115师、新四军军部、抗日军政大学一分校等党政军机关驻地,刘少奇、徐向前、罗荣桓、陈毅、粟裕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战斗生活过,留下了大量的革命遗迹、名人故居、革命文物等,生动呈现着这座城市自立自强的不屈精神。
革命战争年代,在这片奉献的红色热土上,在蒙山沂水间曾发生过大大小小的战斗4000余次,有120余万人拥军支前,20多万人参军参战,10多万人血洒疆场。
在这里,“沂蒙母亲”“沂蒙红嫂”“沂蒙六姐妹”的事迹感天动地;震惊中外的孟良崮战役采取“猛虎掏心”战法,一举扭转华东乃至全国战局;经典歌曲《沂蒙山小调》和《跟着共产党走》从这里唱响全国;弥足珍贵的“沂蒙精神”影响深远。
在那战火纷飞的峥嵘岁月里,沂蒙母性的柔情更加震撼心灵。汩汩流淌的沂河像母亲一样哺育着共产党人,留下了“添一瓢沂河水情深意长,续一把蒙山柴炉火更旺”的千古绝唱。
1961年,著名作家刘知侠,根据沂南县聋哑妇女明德英两次用乳汁救伤员的真实故事,创作了短篇小说《红嫂》,后来又被改编成京剧《红云岗》、舞剧《沂蒙颂》,随之传遍全国,家喻户晓。
1964年8月12日晚,当京剧现代戏《红嫂》搬上舞台时,观看演出的毛泽东主席、朱德委员长感动得数次落泪。毛主席亲切接见“沂蒙红嫂”扮演者张春秋,并指示:“《红嫂》这出戏是反映军民鱼水情的戏,演得很好,要拍成电影搬上银幕,可以教育更多的人!”
著名作家李存葆、王光明先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名篇《沂蒙九章》之开篇就是《白云也难以比拟的圣洁》,在和当年的红嫂明德英见面之后,曾深情地描述到“她用那温馨洁白的乳汁,潺潺流入子弟兵那孱弱的躯体里,那是人类战争有史以来,第一个用乳汁为正义淬火!”
作家深情地感慨道:“这是弥天的壮举!一种高山仰止的情感油然在心中升起……”在叙述百年老屋和百岁沂蒙母亲王换于时,他们的笔端情怀激荡,“这不仅是中国农民命运的浓缩,更是沂蒙山人崇高品格的写照!”
沂蒙籍著名作家苗长水还曾倾情阐述“沂蒙”的红色意象,“中国的红色经典,对世界起到影响作用,而沂蒙的红色,特别有文化意象……”
红色沂蒙,红得热烈奔放,红得像燃烧的火,红得像鲜艳的旗,红得令人精神振奋!
回望青史守初心,传承精神再出发。作为中国著名革命老区之一的临沂,建立健全制度机制,出台了国内首部以红色精神资源保护与传承为主题的地方性法规——《临沂市红色文化保护与传承条例》,保护传承利用红色资源。同时加速“红色沂蒙”主题廊道建设,串联重点红色文旅目的地,构建起红色引领、一环多支、串珠成链、快进慢游的红色文化体验带,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来到这里,缅怀先辈,汲取力量。临沂获评中国红色旅游重点城市,是唯一入选全国红色旅游融合发展试点的地级市。
如今,在临沂的“红嫂家乡旅游区”内,每天都在上演着《识字班》《跟着共产党走》等沉浸式实景演出,当年沙洪、王久鸣各自仅用十分钟激情创作的真实故事,穿越时空被鲜活再现,让现场观众心潮澎湃。2018年12月19日,推出的大型民族歌剧《沂蒙山》从走进国家大剧院,先后在北京、济南等多个城市上演了数百场,场场火爆,今年11月29日即将在全国上映的电影《大突围》又令观众心灵震撼、热泪盈眶,为沂蒙精神竖起了一座巍峨的丰碑。
沂蒙红的力量直抵人心!
守正创新,城市文化价值“出圈”
百度“临沂”词条,鲜明的注脚为:“古称琅琊、沂州,因临沂河而得名”。
临沂有着秀美的山水。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中的“东山”就是蒙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世界地质公园”,“岱崮地貌”被命名为中国第五大岩石造型地貌。近年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又成为这里鲜明的标签。
临沂,钟灵毓秀,文脉绵长。
早在四五十万年之前,临沂人的祖先就在这块物华天宝的土地上繁衍生息,孕育和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明,这里成为东夷文化的核心发祥地。临沂已有3000年建城史,素有“鲁南古城秀,琅琊名士多”之美誉。这里培育的智圣诸葛亮、书圣王羲之等一大批先贤名人,成为历史天空中闪耀的星辰。
临沂坚持以文化汇聚现代化发展磅礴力量的理念,形成了“春有诸葛亮,秋有王羲之”的城市节会格局。
2003年是王羲之诞辰1700周年,临沂市举办了首届书圣文化节,向全国乃至世界推出了“书圣故里·中国临沂”的文化品牌,今年9月4日,以“墨起新生”为主题的第二十届书圣文化节将隆重开幕;2005年,这里又推出了“诸葛亮文化旅游节”。自此以后,临沂以举办节会为媒,突出“文化的盛会、人民的节日”,推动经济文化繁荣,连续三届被山东省委、省政府授予“文化强省建设先进市”称号。
“我们要以八百里沂蒙秀美山水为依托,以城文旅融合为牵引,加强全域规划建设,全力打造鲁南苏北地区中心城市、区域性消费中心城市、重要旅游目的地城市。”
进入新时代,临沂鲜明的发展定位可谓大气磅礴。
“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如何让优秀传统文化创新表达?如何让城市文化价值“出圈”?
循着“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方向,在继续擦亮“春有诸葛亮,秋有王羲之”城市节会品牌的基础上,立足于“让历史和文化说话”的思考,临沂的决策者们作出了文旅深度融合的战略性规划并付诸于实施,提出“突出整体、特色和融合”的思路,形成了“以红带绿、以绿映红、红绿接蓝、古今辉映”文旅发展格局,进一步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为讲好一座城市的故事,临沂讲究“静水深流”。在“拼”流量的同时,这里又用从容和智慧向八方游客释放最大善意,并适应不断变化的消费者需求,优化一系列服务细节。
琅琊古城上演的大型室内演出“国秀琅琊”,让临沂转瞬间就“变”成了古琅琊;同时,这里推出的沉浸式体验演出,笙歌鼎沸,舞袖翩翩,让观众在美轮美奂的意境中触摸琅琊璀璨的历史画卷,感受文化传承!来自河北的游客张女士说:“演出的立体实景和效果非常震撼!在临沂,真是一梦越千年!”
在“灯火兰山·新琅琊”不夜街区,讲述“东夷文化”的行为艺术演出一步一景,流光溢彩的新画卷同样让市民惊呼“家门口的大唐不夜城来了!”,网民称赞“越夜越精彩!”
创新,成为临沂文化的底色。
关联起来看,自去年以来,临沂市充分发挥政策导向作用,激发各方面活力,在“蓝色经济”方面打造了3个片区:“水韵琅琊”“点靓沂河”和“魏晋风华”,加之今年7月成功推出的“登蒙山、天地宽”的行浸式演艺,让人们大呼“过瘾”。更多市民和游客则表示透过这一窗口,体验了临沂文旅融合发展之魅力,凸显了“红色沂蒙 时尚临沂”的城市文化价值。今年11月17日晚,央视综合频道黄金时段播出了大型文旅探访节目《山水间的家》,节目中的主持人漫步“中国十大最美乡村”——临沂市沂南县马牧池乡常山庄村,用沉浸式探访形式寻红色文化,觅沂蒙风俗,探文旅融合之路,向观众展示了沂蒙老区群众富裕后的幸福生活和崭新的精神风貌。其实,临沂在全省率先实施群众性小戏小剧创作展演,沉浸式演绎模式早就入选“全国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
“做有价值的文化,让文化更有价值”。除了细节,更追求深化和时尚。瞄准当下加持文化内涵的网络精品转而成为文化消费新亮点之新趋势,临沂注重吸引越来越多的网民尤其年轻人前来打卡有内涵、有所思、有所获的美景和美食。今年五一黄金周,乘着“我在临沂等你”的盛邀之东风,千万沂蒙人感受到了山东省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在这里成功召开的效应。临沂作为“宝藏城市”形象和“灯光秀”火爆出圈,“临沂炒鸡”等特色美食走红刷屏,更多“食客”成为游客,“流量”变“留量”,网民激情点赞。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新沂蒙磅礴画卷燃起大家热爱和眷恋的情感,“我的家乡太美了,爱了爱了”“曾经的舟车不通都成了历史了,八百里蒙山沂水焕然一新”……人们不仅热议着临沂城市的发展变化,还关爱着城市点点滴滴;外地和本地的不少达人纷纷前来打卡;还有人自发创作起了赞美家乡的歌曲……
党群同心,开放包容展露新姿
在车轮滚滚的历史洪流中,一种精神只有注入时代的活力和赋予时代价值,才能保持长盛不衰、才能不断发扬光大,才能感召、指引着最广大人民不断开拓前进。
其实,在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时期,沂蒙人民弘扬沂蒙精神的脚步始终铿锵有力!沂蒙精神也不断得到新的发展!
沂蒙精神现已成为临沂最突出的政治优势、最鲜明的城市标志。
目前,沂蒙精神在这里得以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政治和理论层次进一步提升。2021年9月29日,沂蒙精神被纳入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第一批伟大精神,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2周年之际予以发布。2022年3月,经党中央批准,沂蒙精神基本内涵正式表述为“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
沂蒙精神滋养着一代代沂蒙儿女的心灵,也在一脉相承中不断彰显出新的时代活力。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来,临沂上下大力传承红色基因,把敢于担当、勇于争先的旗帜高高举起,把沂蒙精神赋予新的时代价值,转化为推进现代化强市建设的强大精神动力,沂蒙精神绽放出了更加璀璨的光芒!
临沂商城建设成为临沂人民最伟大的创举。
这里的人们以独有的“创新包容”的特质,让临沂商城走出了一条特色崛起之路,发端于“小地摊”,历经40年,打造出了“中国市场名城”“中国物流之都”,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大集”。2023年,临沂商城实现市场交易额6126亿元、物流总额9334亿元,邮政快递19.4亿件,居全省第一位,成为国家首批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城市,今年物流总额将突破万亿。一业兴带动百业旺,全市市场主体发展到153万户,平均每7个人就有1个市场主体,真正实现了“富一方百姓、兴一座城市”。
立足服务和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临沂又大力实施商贸物流“首善战略”,积极推进数字、国际、绿色和链式商城“四个商城”建设,实现了线上线下联动、展贸互促共进的蜕变,目前共布局海外商城、海外仓31处。今年7月份,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共建“一带一路”产业发展国际研讨会在这里召开。临沂商城现有专业批发市场131处、商品600多万种,物流线路3000多条,通达所有县级以上城市、港口和口岸,物流成本比全国平均低20%—30%。
日前,面对今年顺利完成搬迁的一期176平方公里的“现代物流城”,一位资深人士如是说:“这一举措意义重大,不仅打造了商贸物流新优势,也一定会更加擦亮临沂商城这一靓丽的名片。”
把群众的满意度放到第一位,才能让城市充满活力和温暖。临沂从全面深化改革的角度,思考和创新性实施着“如何让互联网成为同群众交流沟通的新平台?”
临沂市委市政府以用心用力用情解决群众问题为出发点,开发建设“12345·临沂首发”客户端,“一条热线促进一次办好”,在这里已经成为深入人心的品牌,也彰显着决策者的为民情怀。
当前,“首发话题”“首发融媒”“专项深办”在临沂市上下已成为市民街谈巷议的主流话题,形成新的舆论生态,政府和群众共同参与社会治理。去年以来,“我为停车开良方”“营商环境案例评选”等话题交流10余次,先后收到意见建议11.6万余条。
目前,“12345·临沂首发”注册数量已达400多万户,自2022年4月上线以来,问题解决率和群众满意率均达到93%以上。2023年5月19日,央视焦点访谈以《小事办实 实事办好》为题予以点赞!“12345·临沂首发”荣获2023中国数博会“数字政府管理创新奖”,入选山东省改革品牌,诠释了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党群干群关系,成为新时代弘扬践行沂蒙精神的好例,彰显了“党群同心”新实践。
“沂蒙精神的灵魂是党群同心,让群众满意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价值取向和根本标准!”市委书记任刚的话语铿锵有力。
临沂是山东省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市,历史文脉与山水生态交相辉映,红色基因与时尚潮流交汇融合,经济实力与发展活力交互共进。
新时代、新临沂。跳动在古今辉映发展脉搏中的时尚临沂,为世人所见所赞。通过弘扬践行沂蒙精神,沂蒙的山山水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近几年全市生产总值稳居山东省第一方阵,跻身全国地级市前20强;打造的乡村振兴“齐鲁样板”闻名遐迩;招商引资“实好多快”,激光、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成为工业强市的新质力量,战新产业产值年均增长20%以上,位列“全国制造业百强市”第55位;这里还成为首个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革命老区重点城市。
夜幕降临,临沂水城的沿河两岸光影浮动、流光溢彩。驱车行驶在广袤沂蒙城乡的大路上,悠扬的《沂蒙山小调》在耳边回响,令人感慨感叹:临沂革命老区时尚之变的节拍是那么欢快,千万沂蒙儿女自信自强的脚步是那么铿锵有力……
作者:中共临沂市委网信办 薛杰
摄影:刘笃龙、杜昱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