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民政:临沂市第一批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展示⑱自然印象·祊河

临报融媒 2024-11-21

祊河,是沂河的支流,因流经古祊邑(今费县县城南关)而得名,其上游分为南北2支,北支为浚河,发源自平邑县武台镇北部冠石山(又名聪山,今名太平顶),南支为温凉河,发源自平邑县白彦镇的大筐崮(今名太皇崮)。历史旧志中曾以温凉河为祊河源头,2010年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时,因浚河源头较长,将浚河定为祊河发源地。祊河走向为自西向东南,全长153公里,总流域面积3379平方公里。

祊河因流经古祊邑而得名,“祊”的原意是宗庙门内设祭的地方。《词源》解释为:庙门旁祭祖曰祊。春秋时期,周天子在鲁国费县东南赏赐给郑国一个邑,以便郑国国君能在周天子祭祀泰山时跟着一起。郑国国君在祭祀泰山之前,就在那里沐浴更衣,以示郑重。这个邑就被命名为祊。后来,周王朝逐渐势微,郑庄公不再视周天子为天下共主,向鲁国提出以祊邑交换鲁国的许田,许田是鲁国国君到洛阳朝见周天子时提供食宿的鲁国飞地,位于郑国,双方这次交换体现出了周朝失去了对诸侯的控制,这就是历史上的祊易许田。

关于祊河,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相传,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乾隆皇帝第二次巡游江南的时候,乾隆皇帝看见河边景色优美,就问身边的沂州知府李希贤,这条河叫什么名字?因祊河的“祊”与驾崩的“崩”同音,李知府不敢作答。这时,费县知县杨烛急中生智,替李知府解围,他说:“回皇上,当地人管这条河叫做方河,念作四四方方的方”。乾隆皇帝一听很有意思,明知道是祊河,他却说方河,于是就问他说:“杨大人,为什么叫做方河呢?杨烛说:“你看这条河从费县而来,费县在古代有一个城叫做方城,自方城流过的河,老百姓自然叫做方河。乾隆皇帝一听哈哈大笑,于是就把祊河念做方河,祊字当作方字为押韵,写了一首《渡祊河》:“郑宛归鲁泰山祊,因以名河出大匡;清浚合流波益浩,万松如在水中央”。意思是:“这里有个祭祀泰山的祊邑是郑国派使者宛(yuàn)归还给鲁国,以此命名了这条源自大匡崮的河,两条河交汇以后水面更加浩荡,万松山好像在水中央一样。”

祊河不仅有有趣的历史故事,还有别有特色的景致。“琅琊八景”之一的“沂水拖蓝”便与祊河有关。临沂城东的沂河与祊河、涑河汇流后,会形成清浊两种水流,像沂河中拖曳着一条蓝色的彩带,拖拽在沂河水中,缓缓而流,经久不混,便称“沂水拖蓝”。

( 频道编辑: 徐广凤)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