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沂客户端讯 走进费县胡阳镇,各种西红柿主题的墙体彩绘令人耳目一新,这里是全国大型的温室西红柿种植基地,是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近年来,胡阳镇又借助西红柿资源禀赋,打造了从西红柿种植到深加工的全产业链条,推动胡阳西红柿品牌有效“出圈”,在区域农业经济发展格局中崭露头角。
费县农商银行围绕西红柿优势特色产业,聚焦广大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多样化、差异化融资需求,不断扩大金融产品和服务供给,为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推进产业链条提档升级、打造乡土特色品牌注入金融动能。截至10月末,发放涉农贷款99.76亿元。
金融助力柿农心想“柿”成
在费县胡阳镇岩峪村,一排排西红柿大棚在阳光照射下熠熠生辉,棚内温暖如春,一颗颗或青或红、圆润饱满的西红柿散发着诱人光泽,酸甜多汁的口感瞬间让人回想起童年记忆中那纯粹质朴的味道。
村民王丽霞,一位47岁的勤劳女性,是岩峪村西红柿种植大军中的一员,精心打理着自家的3个温室大棚。种植过程中,王丽霞始终坚持绿色、无公害的理念,所种植的铁皮柿子深受消费者喜爱。
然而,种植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更新大棚设施、购买西红柿苗、结算工人工资等开支,让资金压力如影随形,正当王丽霞为资金发愁时,费县农商银行胡阳支行的工作人员主动上门服务,为她量身定制了“巾帼贷”信贷产品,10万元的贷款资金很快就发放到了王丽霞手中。
如今,王丽霞的一个大棚西红柿产量可达5000公斤,净利润能达到 12万元,收益颇为可观。在岩峪村,像王丽霞这样依靠勤劳双手和金融支持走上致富路的村民还有很多,该村近300户人家全部从事西红柿种植。
胡阳镇现有西红柿专业种植村30个,种植户6000余户,发展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142家,种植面积3万亩,年产量达30万吨。费县农商银行胡阳支行围绕西红柿优势特色产业,通过“无感授信”等方式,为该镇西红柿种植户建立了信用档案,发放贷款1.2亿元,为西红柿种植特色农业产业提供精准的金融支持。如今,小镇凭借西红柿种植火“出圈”,被确定为首批上海市外延蔬菜基地和长三角中心城市优质西红柿供应基地。
金融映红企业火红“柿”业
在费县胡阳镇的泊兰百草农牧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筐筐西红柿被工人们搬运至生产线,在机器的高效运作下,清洗、打浆、蒸煮、热榨、过滤、浓缩等工序一气呵成,一瓶瓶贴着“胡阳喜柿”标志的西红柿汁新鲜出炉,仿佛承载着这片土地的丰收喜悦与产业希望。
“番茄红素独特的抗氧化性,经 6S热榨工艺加持,其营养成分得以充分释放,备受消费者青睐。”公司负责人李宗宝话语间满是自豪。企业深植于当地广袤的温室西红柿种植基地,深度践行就地取材理念,搭建了以西红柿、山楂等为核心的精深加工产业体系,善用乡村“土特产”,将西红柿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通过精深加工实现农产品价值有效提升,让产业成为乡村“聚宝盆”。
该企业创新推行“企业 +合作社 +农户”利益联结模式,以保底价收购为农户编织起“安全网”,开启增产增收“双保险”通道。今年,300吨西红柿在这里完成深加工之旅,带动周边种植规模不断扩大。
费县农商银行在这场产业振兴的征程中扮演关键角色。在企业收购的关键时刻,2500万元的信贷资金如“及时雨”般精准滴灌,为企业托底收购、农民安心种植筑牢资金“堤坝”。
近年来,费县农商银行坚持实施“金融伙伴”服务机制,持续深化产品创新,推出强农、富农、兴商、强企等四大系列60余款特色产品,不断加大对东蒙山楂、上冶西葫芦、胡阳西红柿等新型经营主体走访对接,全面切入辖内特色产业产前、产中、产后全流程,不断提升金融服务覆盖面和服务质效,有效推动辖内特色产业规模发展、转型升级,实现农民增收和产业增效。
临报融媒记者 崔洪英 通讯员 左翠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