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买卖交易就有计量的必要,而为了买卖双方公平少争执,集市上少不了扛大秤的,因此说这个算是绝对的老行当。
从前一些乡镇驻地的大集上,行市很多,除了常见的百货行、理发行、烟火行、山果行、蔬菜行、木材家具行之外,还有牲畜行、粮食行。尤其后面这两个行市,交易的货物体量大、涉及款项多,不仅需要第三方的“公平秤”来解决买卖双方斤两的争执,还需要有人从中说和买卖,因此扛大秤也担纲着“经纪人”的角色,作用举足轻重。
然而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牲口行已经在许多集市上难觅踪迹,扛着大秤称猪羊的就断了生计。但随着一些地方蔬菜大棚的兴起,批发蔬菜早市的设立,比如在姚店子大集上,一些扛大秤的又找到了发挥作用的一席之地,只不过杆子秤已被便捷好用的电子秤取而代之,而且扛秤的往往也从单干的专一行当,转变成市场管理机构的一份便民工作,即便是按斤两收取了服务费,也要上缴,扛大秤的只需拿固定的辛苦费,于此说来倒像是个铁饭碗般的“旱涝保收”的岗位了。
姚店子大集场地上有个早市,凌晨三四点就上满了人,芫荽、菠菜、大白菜、辣椒、胡萝卜等蔬菜应有尽有,借用电子公平秤的络绎不绝。倘若正好逢集,那么粮食市里成袋的玉米、豆粕、谷子也离不开电子秤来看斤两,蓝色、草绿色的电子屏一亮,照见的都是围过来仔细查看的热切的脸庞。
这个集上,唯独烟草行实实离不开杆子秤。沂水出产绺子烟,绺子烟扎把码垛出售,整整齐齐四五平方尺的摊面,电子磅秤的底盘太小,容易造成下面的烟把折断;唯有用托子、两根麻绳兜底抻起,挂在大杆子秤钩上称量方尽如人意。
烟草行开市比较晚,特别是冬天里日上三竿,买卖双方才渐渐辏集。三轮车载的、小推车驮的,甚至还有八九十岁的老者搭在背上掮来的。离集不远村里的老大爷推着车走得一溜儿风,敞着怀忽闪着精瘦的胸膛,即便是坐下了还一个劲地喊热,夸张地用衣襟子扇着风。
卖的想多卖几个、买的要便宜,人之常情,所谓“要价无多,还价无少”么。什么货真价实的商品价值都干不过物美价廉的心理期盼,新来一份子烟,呼啦一下子围上去,插进手到垛子里去试试温热燥湿,擎起一把来眯着老花眼瞟看叶子颜色是否柔润,有的干脆撕一点卷一袋咂吧咂吧滋味,再决定是否进一步细谈。
熙熙攘攘中,扛大秤的师傅笑眯眯看着众人,虽然凑上前,却不怎么发表意见,因为和谁都熟、谁也都和他熟。熟人是一宝,所以买卖双方都不能说轻说重的,作为中间人来说,不仅扛好自己的大秤,为双方把握好头高头低的斤两,而且要把握住时机,三言两语帮着他们成就一份买卖,真是熟人好办事啊。
本来有两份买卖谈不拢“要黄”,收烟做二道贩子的便到扛大秤的师傅那里咬耳嘀咕一阵子,报上自己要出的价,扛大秤的师傅一沉吟,立马腆着笑脸咋咋呼呼凑到摊子前,吆喝着:“成不成?要不加上半张、两个零……”一顿撮合,并且打出“大叔我还哄你蛮”啥的感情牌来,一通夸奖套近乎,卖家脸上就有点挂不住,虽然还嘟囔却得陪笑脸。还没等他抬起屁股来,货早就让“看闲点的”扎好挂在秤钩子上了,临近的摊主麻溜地帮忙抬秤,一声吆喝多少多少斤两,钱数也自然而然随口出来。买方将钱点给扛大秤的师傅,师傅一转手递给卖方,钱一经中间人的手,就没了“反悔不成买卖”之虞,这就是规矩。
大秤最大计量范围150斤,秤砣码在秤杆上略左略右都能头高头低,在斤两上就悬殊一些。虽然说扛大秤的人需要一碗水端平,但实际上往往要偏向买方一些。因为买的可以货比三家,买与不买谁的有时更在一念之间,随意性比较大;而卖方是来求财的也想着尽快将实物换钱,因此看着表面上是向着买方,却也是为卖家尽早脱手的好心打算,总之是两者都感激他的事情,所谓众人戏谑地说“好都让他一个人赚了”。
一番撮合下,买卖双方各取所需,扛大秤也收点辛苦费,或是现场讲定、买卖双方都给一点,或者议好哪一方单出。有时候扛大秤的师傅也按照人情厚薄少收一些,尽管是块儿八毛的让利,却也有利于与众买卖家维护交情,也是档口中大家对他为人厚道公允的表达。
闫方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