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沂客户端讯 走进莒南县石莲子镇漫墩岭村的日光温室大棚,以往农民的“冬闲”正被“冬忙”替代。在种植户杜俊呈的温室大棚里,他正在细心观察甘蓝菜的长势情况。成片的甘蓝菜长势旺盛,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甘蓝菜喜温暖,不耐寒也不耐热,温度控制在20多度30度以内最适宜生长。”聊起甘蓝菜的种植技巧,杜俊呈滔滔不绝:“我们村从‘靠天吃饭’走向‘靠棚致富’,这些大棚已成为我们农民增收致富的‘聚宝盆’。”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杜俊呈的“大棚经济”之所以异常“棚”勃,得益于该镇政府积极出台相关扶持政策,从资金补贴、土地流转、设施建设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极大地激发了群众投身于大棚种植产业的积极性。近年来,该镇依托省级农业产业强镇优势,大力发展设施农业,通过不断完善配套设施建设、政策支持、外出学习等系列举措,在“大棚经济”上做足文章。同时,该镇还加强与农业科研院所的合作,聘请省农科院专家孙建磊博士为技术顾问,定期深入大棚开展技术培训和现场指导,为种植户传授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解决了他们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题,有效提高了大棚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实现“大棚经济”效益最大化,群众的“钱袋子”也鼓起来。
“棚中忙”带来“产业旺”。一栋栋连方成片的种植大棚,种植草莓、西瓜、黄桃、西红柿、甘蓝等特色果蔬,种植面积达3万亩,年产水果10万余吨、蔬菜8万余吨,一年四季绿意盎然,真正实现了“一年四季瓜果飘香”。“我今年承包了20个棚,全部种植了黄瓜,长势旺盛,预计春节前就能采收。”大河疃村种植户刘淑婷说,“即使在村里的大棚内务工,一天也能挣100多块钱,还可以照顾老人孩子,比外出打工强多了……”
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为当地农产品加工企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该镇以“大棚经济”为依托,积极拓展农业产业链,发展农产品深加工、预制菜等新兴业态,实现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截至目前,全镇现有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15家,预计实现年产值10亿元。拥有规模以下初级农产品冷藏保鲜企业26家,初步构成全镇农产品精深加工全产业链体系。
“近年来,我们坚持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依托资源禀赋和先天条件,持续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农业设施建设为抓手,在‘大棚经济’上做文章,逐渐形成产业有发展、集体有收入、群众有收益的多方共赢格局,绘就了乡村产业振兴的新图景。”石莲子镇党委书记陈强介绍道。
临报融媒记者 梁作金 徐淑刚 通讯员 刘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