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残疾人托起“稳稳的幸福”——沂南县扶残助残一线党代表工作纪实

临报融媒 2024-12-21



在临沂客户端讯 一座城市的幸福感,来自民生保障的温暖底色。幸福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沂南县针对残疾人格外关注、急需解决的问题,制定了《“海棠花开”党建引领助残十项举措》,同心助残,久久为功,残疾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

胡同长敲门问需,春风拂面温暖到家

“我上了年纪腿脚不利索,出门晒个太阳都费劲,能不能给我申请辆轮椅?”马牧池乡常山庄村的桑玉厚对网格员说。网格员立即把桑大爷的情况告诉了县党代表、村党支部书记李光,李光协调乡残联,第二天就为桑玉厚发放了一辆轮椅。

桑玉厚的需求解决了,可李光的心里却沉甸甸的:“其他残疾人是不是也有需求而我们不知道?”几番思索后,李光将扶残助残工作融入常山庄村日常党建活动中,把全村划分为28条胡同,每个网格员负责4至6条胡同,每条胡同确定一名党员为胡同长,通过“每月敲门问需”建立起“一对一”“一对多”的帮包关系。

李光的做法获得了县里的支持,县残联制定了《“海棠花开”党建引领助残十项举措》,依托全县社会治理网格化信息平台和网格员队伍,将全县1166名持证孤残人员纳入沂南县“平安守护”信息共享平台,开展敲门问需“码上报到”活动。

上门办证,把服务落实到最细微处

群众的需求在哪里,工作就跟进到哪里。沂南县通过敲门问需“码上报到”活动收集到的信息发现,目前残疾群众的诉求主要集中在证件办理方面。针对这一问题,沂南县立刻展开了行动。

“我给瘫痪的老伴儿申请了上门办证,想不到第二天就来给办好了,我还把护理补贴、轮椅一起申请了,我一趟腿没跑,所有事儿就全办了!”家住大庄镇泥泉村的尹大嫂激动地说。

以落实《“海棠花开”党建引领助残十项举措》为契机,沂南县残联制定了《关于规范提升“上门评残”服务工作实施办法》,不断加大上门办证频次,有效解决部分重度残疾人持证需求,确保残疾人各类优惠、扶持政策应享尽享。

汇聚“大爱”力量,推动残疾人保障事业常态长效

“助残志愿服务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社会各界的爱心与奉献,也需要切实可行的正向激励机制。”县党代表,县残联党组成员、副理事长刘晓燕说。

志愿者郁万滨是天河医院的儿童康复专家,他联合天河医院等社会爱心助残力量,争取到中华志愿者协会“儿童康复万里行”项目,先后组织开展“大手牵小手”等助残活动160余次,服务残疾群众1500余人;争取协会项目资金100万元,康复救助特困儿童45名。郁万滨还积极走出去,到江西、安徽等地开展志愿活动,用心用情传播弘扬沂蒙精神。

为激发全社会扶残助残的积极性,推动扶残助残常态长效,沂南县推出“美德信用转换”等方式,以物质奖励、精神嘉许引导各类助残专业人员积极主动参与扶残助残。在第三十四次全国助残日期间,由县残联、县慈善总会共同发起的“同心助残慈善关爱基金”正式成立,首次募集善款29.5万元,为助残志愿服务积分制的有效运行提供了资金保障。

临报融媒记者 宋一雪 通讯员 郭玥辰 王琳 张莹莹

( 编辑: 吕金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