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沂客户端讯 “滋滋滋——”在刺耳的电钻声中,被钻透的锂电池只在钻口处留下了一阵青烟和一点黑色碎屑,没有燃烧,没有爆炸,甚至没有膨胀变形。在一场关于锂电池安全性能的测试中,丰能国钛(山东)新能源有限公司自行研发生产的半固态复合钛酸锂电池表现出色。
丰能国钛坐落于沂河新区沂蒙光谷产业园,自今年初签约落地以来,跑出了当年签约、开工、投产、见效的“丰能速度”。“项目共分三期建设,预计总投资10.2亿元,项目一期达产后将实现产值4亿元,税收不低于2500万元。”企业负责人史尧海介绍。
与传统铅酸电池、三元锂电池相比,钛酸锂电池寿命长达10年,可超过15000次循环充电,30分钟至1小时快充,零下35℃-65℃高温全环境正常供电,无燃烧爆炸风险,电芯正负极可全回收处理……说起复合锂电池的优势,史尧海如数家珍。从极寒的俄罗斯到炎热的东南亚,从海拔3000米的高原风车到人迹罕至的湿地水文监控点,丰能国钛的复合锂电池都能大显身手。
“未来计划依托智慧储能运营服务模式,拓展在工业车辆市场领域、柴油车辆启动电源领域的供应电池业务,以及工程机械动力系统、无人驾驶用电池,两轮车、三轮车、观光车用电池等。”史尧海说,他希望“临沂造”新能源电池在更多场景得以应用,提供更高效、更安全的动力。
冬寒料峭,位于临港区的山东雷驰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一片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在一排排黄色机械臂的操作下,经过冲压、焊装、涂装、总装等环节,一个个全铝车架“摇身一变”成为一辆辆厢式货车,从生产线上鱼贯而出。
今年5月,魏桥新能源商用车战略、品牌发布大会暨雷驰·信V70量产交车仪式上,首批1000台箱式货车下线,吹响了世界500强魏桥创业集团深耕新能源商用车赛道的号角。
大海主义(临沂)供应链有限公司是首批V70的车主。“每天跑200公里,一个小时就能充满电,驾驶员中午吃个饭的工夫就搞定,性价比非常高,比同价位车装货多,比同载重车续航长,完全符合当初选车‘多快好省’的需求。”公司总经理陈泽龙笑言,“明年打算再采购几辆。”
多快好省,正是雷驰汽车在新能源商用车赛道上的竞争力所在。“VAN系列车型-雷驰·信V70采用魏桥自主研发的高端铝车身,较普通汽车用铝合金车身强度提升20%,整车减重15%,可以装载更多货物,更加安全可靠。”公司运营管理部部长张再华介绍,除了VAN系列,更多迭代升级产品也将下线,为新能源商用车市场注入更多活力。
布局新赛道,培育新动能,塑造新优势。以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商用车为代表的战新产业正升级焕新,向更富活力、更具竞争力转变——
向“新”发力,新能源产业持续壮大。在挑战中把握光伏产业机遇,多元梯次布局新型储能,协同发力氢能应用与装备制造,先后落地总投资超1000亿元的魏桥、国华金泰、曜灵、纬景、中节能等38个新能源装备制造项目,临沂光储氢一体化产业集群入选山东省15个未来产业集群,着力打造“中国光伏新城”“北方氢能之都”。
向“链”布局,新能源商用车产业不断培优。立足临沂物流发达等应用场景优势,加快构建“轻量化新材料及循环利用—汽车核心零部件—整车全产品线—现代绿色智慧物流”新能源商用车全产业链,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全国新能源商用车制造基地”。
向“前”奔赴,未来产业前瞻布局。基于数智转型、绿色低碳、生命健康等应用场景和市场需求,聚焦人工智能、合成生物、生命科学、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重点推动华为(临沂)大数据中心、天河超算淮海分中心等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通过应用牵引、资本助力、生态营造,赋能构建未来产业体系,形成更多新质生产力。
2024年,全市战新产业产值预计突破1800亿元,实现 “从无到有”、 聚链成势,迅速成长为支撑临沂“万亿工业”的新质力量。
临报融媒记者 李冰清 邵琳 通讯员 马甲 王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