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7日,临沂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临沂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暨第三轮“四减四增”行动实施方案》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人
刘朝文 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
李立新 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市生态环境监控中心主任
李高学 市工信局党组成员、三级调研员
张树峰 市道路运输服务中心副主任
王 宁 市农业农村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
刘朝文(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
近日,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委员会正式印发《临沂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暨第三轮“四减四增”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下面,我简要介绍一下相关情况。
一、起草背景和过程
2018年以来,临沂市实施了两轮“四减四增”行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结构、农业投入和用地结构优化提升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全省历次“四减四增”工作评估中,我市成绩均获得优秀等次。2023年12月国务院印发了《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2024年7月省政府印发了《山东省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暨第三轮“四减四增”行动实施方案》,对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持续改善空气质量、做好下步“四减四增”工作做出了安排部署。根据市委、市政府要求,市生态环境局组织人员开展调研论证,在落实国家、省有关文件部署要求的基础上,结合我市实际起草了《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3次征求县区、市直有关部门意见建议,于11月28日提交市政府第46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12月9日,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委员会正式印发该方案。
二、主要内容
《实施方案》共十项内容:
一是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贯彻落实国家、省、市生态环境保护大会部署,明确我市第三轮“四减四增”行动的指导思想,提出行动目标:到2025年,全市产业、能源、交通、农业投入与用地结构持续优化,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生态系统稳定性明显增强,生态环境治理持续改善。
二是加快推进产业结构绿色转型升级。从实施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改革、加强“两高”项目管理、推动传统产业绿色升级、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方面,提出了淘汰落后产能、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工作要求。
三是积极推动能源结构清洁低碳高效发展。明确了风电、光伏、抽水蓄能、氢能等清洁能源产业发展要求,围绕严格合理控制煤炭消费,部署安排了煤电机组关停退出,燃煤锅炉淘汰整合等工作。
四是深入抓好交通结构绿色转型替代。加快建设绿色交通运输体系,积极推进铁路专用线建设。大力推广新能源、清洁能源车辆,强化非道路移动源综合治理。
五是稳步实现农业投入及用地结构治理提升。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量,提高绿色生态用地质量,深化扬尘污染治理,完善秸秆禁烧监管体系,推进绿色矿山建设。
六是全面实施多污染物协同治理。通过实施VOCs(挥发性有机物)治理、重点行业深度治理、餐饮和油烟专项整治、大气氨污染防控等综合措施,实现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七是强化环保管理体系完善提升。通过落实空气质量达标管理、大气污染联合防治和联合执法机制、探索建立周边地区共同采取应急响应措施协商机制,进一步健全完善环保管理体系。
八是努力实现能力建设全面提升。重点提升大气环境监测监控能力、预警预报能力,严格落实环境空气污染高值区管理、大气污染源远程监督帮扶两项工作机制,加快空气质量监测、污染源在线监控、移动源定位管控等信息数据集成应用,为污染治理提供科学支撑。
九是发挥政策体系引导提升作用。强调完善大气环境法规标准体系,积极发挥财政金融引导作用,为污染治理提供政策、金融支持。
十是全力发动社会各界广泛参与。从组织领导、责任落实、信息公开、全民行动等方面,明确了各级党委、政府,各有关部门、单位,第三方及社会公众在参与污染防治工作方面的职责。
三、主要特点
《实施方案》是我市推进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指导性文件,编制过程中重点做到“三个坚持”:一是坚持承上启下。《实施方案》延续了我市前两轮“四减四增”行动及近年来大气污染防治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承接了我市已出台的系列攻坚方案要求,同时也提出了新要求、新措施,保持方向不变、力度更大,持续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二是坚持结合实际。全面落实国家、省方案中的任务、目标要求,同时结合我市工作实际,提出我市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结构、用地结构等调整优化具体工作任务,既有规定动作,也有自选动作。三是坚持系统观念。强化源头调控与末端减排、多污染物治理、政策标准等协同推进,明确污染防控全过程全链条具体措施办法,不断提升大气环境治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答记者问
1鲁网记者提问:我们知道,“四减四增”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治本之策,那么在第三轮“四减四增”实施方案里是如何体现治本之策的?
李立新(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市生态环境监控中心主任):
“四减四增”从最初就是作为污染源头防治的重大策略提出的,与传统的污染治理策略不同,它通过四个结构的调整:调整产业结构,减少过剩和落后产能,增加新的增长动能;调整能源结构,减少煤炭消费,增加清洁能源使用;调整运输结构,减少公路运输量,增加铁路运输量;调整农业投入结构,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增加有机肥使用量,来从根本上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环境空气质量的改善。因此,抓好“四个结构”的优化调整,就抓住了污染治理的“牛鼻子”。
在治本之策的设计、实施上,第三轮《实施方案》,重点强调了三个方面。一是强化源头管控。严格环境准入机制,强调严把审批关,实施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改革,完成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优化调整,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在政策制定、环境准入、园区管理、执法监管等方面的应用,逐步淘汰落后工艺和设备,推进原辅材料源头清洁化替代。二是坚持系统治污。在能源结构转型、产业结构优化、交通结构调整等方面持续发力,进一步完善管理和政策体系及能力建设,强调整体布局、协同推进。三是强化联防联控。我们的《实施方案》还配套出台了110项重点工作的任务清单,明确部门职责任务、完成时限。实施颗粒物、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等多污染物协同减排,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身边的突出环境问题,推动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2大众日报记者提问:《实施方案》中提到要优化调整重点行业结构,我市是如何推动钢铁产业优化布局的呢?
李高学(市工信局党组成员、三级调研员):
为贯彻落实国家《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和《山东省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暨第三轮“四减四增”行动实施方案》,市工信局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深入调整产业结构,推动钢铁产业优化布局,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解决好钢铁企业围城问题。大力推进中心城区工业布局调整,主动推进中心城区污染重排放高的工业企业升级改造,顺利完成钢铁企业“退城入园”。
二是加快临港精钢基地建设。按照《山东省先进钢铁制造产业基地发展规划(2018-2025)年》和《山东省钢铁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布局,我市抢抓省里在我市布局1400万吨临港精钢基地的重大战略机遇,加快项目招引建设,着力打造高端不锈钢和先进特钢产业集群。截至目前,已置换转移钢铁产能1040万吨。2024年精钢基地预计完成产值800亿元以上,带动冶金产业产值1500亿元,做强以产出支撑全市进位的强劲增长极。
三是推进钢铁产业发展提档升级。按照“构建产业链条、打造产业生态、形成产业集群”思路,聚焦优特钢、不锈钢、“钢-焦-化-氢”、高端铸造4个链条,以钢铁高端特种材料为突破口,着力发展优质碳素钢、高强度钢、冷轧钢、硅钢、汽车用钢、石油天然气管线用钢等特色产品,逐步完善产业发展生态,推动3000亿级“钢铁新城”强势崛起。
3山东商报速豹新闻记者提问:我市在交通运输结构调整工作中取得了哪些具体成效?及下一步打算如何?
张树峰(市道路运输服务中心副主任):
近年来,市交通运输局严格按照省市新一轮“四减四增”三年行动安排部署,不断优化调整交通运输结构,着力提升铁路运输能力,全市铁路货运量由2020年1681万吨,增加至2023年2562万吨,铁路运输占比从4.7%跃升至6.7%,改变了长期以来低于5%的局面,运输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统筹实施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工程。临沂国际陆港、临沂东、临沂南、临沂空港、临沂疏港和山东港汇“六大枢纽集群”33个项目已投入运营22个,累计完成投资116.7亿元,争取到位上级奖补资金17亿元,顺利完成2023年度绩效评价工作。
二是加快推进铁路专用线建设。2021-2023年完成兰陵金石、沂南港汇、临港疏港、山东如通、山钢永锋5条铁路专用线建设任务,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铁路专用线16条,铺轨里程达143.9公里。
三是积极争创省级多式联运“一单制”试点工程。山东临满欧、山东建投新丝路、永锋临港等3家企业成功申报2023年、2024年山东省多式联运“一单制”试点工程。目前,我市省级多式联运“一单制”试点工程总数达6个,占全省15%,共获得省级奖补资金1500万元,申报试点工程数量及奖补资金数额均位于全省前列。
下一步,市交通运输局将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安排,结合全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暨第三轮“四减四增”行动,加快推进铁路专用线建设,持续推广新能源、清洁能源营运车辆,加快绿色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为全市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4大众网记者提问:第二轮“四减四增”三年行动已经顺利收官,过去3年,我市化肥减量增效工作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这三年全市化肥使用总量有什么变化?
王宁(市农业农村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
第二轮“四减四增”三年行动中,全市各级农业农村部门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农业绿色发展的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沿着“精、调、改、替”的技术路线,稳步推进化肥减量增效工作。
一是普及科学施肥技术,推动增效减肥。紧紧围绕“精准施肥”这一核心,不断加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普及应用,在12个县区连续实施化肥减量增效示范项目,全市累计共发布主要农作物施肥配方327个,配方肥施用面积531万亩,比2021年增加19万亩,增幅3.7%,全市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稳定在90%以上。
二是大力推广水肥一体化,推动集约减肥。水肥一体化具有显著的节水节肥、省工省力、增产增效的特点,2021、2022年,我们争取市财政专项资金3000万元实施水肥一体化示范工程,三年累计新增水肥一体化应用面积56.5万亩,有力推动了化肥减量增效。
三是调整施肥结构,推动替代减肥。提倡秸秆还田、堆肥还田、增施有机肥和有机肥替代,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推广应用新型肥料,合理使用缓控释肥、水溶肥、微生物肥料等新型高效肥料,减少化肥使用量。
全市2020年化肥使用总量31.09万吨(折纯,下同),2021年为29.97万吨,2022年为29.40万吨,2023年为28.95万吨,呈连年递减态势。2023年全市化肥使用量与2020年相比下降6.89%,超额完成全省“四减四增”考核中下降率3%的任务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