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油果子
萝卜丸子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正如童谣所唱,这也印证了在春节过年民俗中,“吃”占据着重要的比重。
到了腊月就临近年关了,俗话说“好过的年、难过的春”“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实际意义上的“过年”就那么一天,可为这一天所做的铺垫却是必不可少的。
要把攒杂粮喝腊八粥说成是过年的彩排似乎为时尚早,而腊月二十三的辞灶可以看成是过年的预演,因为从恭送灶王爷上天汇报工作之后,到除夕日这七八天,所做的一切除了打扫卫生,就是准备一应食材,“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煮煮肉。二十七杀年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听听,童谣总结得多么妥帖。
不过,若不提及腊八粥,似乎就无法挑起过年的“前戏”,那就以“我们小时候”作为开场白吧。那个时候过年熬腊八粥,笔者真的端着瓢子去挨家挨户凑过五谷杂粮。叔叔大爷大娘婶子们会疼爱地捧一把,抓一些黄豆、玉米、小米、秫秫、红豆、绿豆、麦粒、地瓜烀子,最难得的是抓大米。那时候谁家能吃得起这种精米,家中一定有“当工人的”。一锅杂七杂八黏黏糊糊的杂粮粥,让整个冬天都缺油水、忧寒畏饥的肠胃“尽开颜”。
尽管现在物资丰富,但做年豆腐仍是沂水乡下的传统。其实豆腐天天都有,能被称作年豆腐的,那豆子必须经过精挑细选,豆浆要多滤几遍,锅灶刷洗得一干二净,柴禾也拾掇得顺溜,做豆腐的人更是上下干净、一身利落。除夕夜天地桌上供奉三界神灵的供菜中,方豆腐必然是其中一味,怎能马虎邋遢呢?“年豆腐、年豆腐、年年都有福”,女主人一边摆弄一边念念有词,图个口彩,更是对来年生活富足幸福的祈愿。
留出用于年五更发纸马的素馅包子所需的年豆腐量,剩下的,除了当场吃一顿热豆腐,要么找个阴凉地方放起来,要么炸成豆腐干,留着白菜炖海带时,零零碎碎地加进去用。
做年豆腐还能得一盆豆腐渣,豆腐渣可是好东西,豆腐渣熝萝卜,再卷一个地瓜皮子煎饼,抹上烤得焦酥的红眼疤椒子和葱头杵的酱,双手捧着大口大口吃着,那叫一个解馋。 从前,在沂水,一般农户过年很少听说有煮肉的。在那个割肉都抢着要肥膘的年代,过个年不会如此豪华奢侈,顶多割够一盘的肴肉解解馋。
至于能弄个猪头、买一副猪下水,在河边仔细拾掇干净,回家熬煮后晾凉成一盆肴肉的家庭,实在是凤毛麟角。有幸笔者的父亲在蒙阴县坦埠镇的小三线发电厂工作过,至今记得在村后小河一个叫“酱鱼台”的水坑上段的水沟里洗猪头的场景,那些循着油腥味逆流而上的马口鱼蹦高打跳,抢食着肉沫碎渣,它们的欢快像极了过年嘴馋的孩童,现在的孩子可是体会不到这样的快乐。
沂水人过年一定要炸丸子,最不济的也得炸半筛子萝卜丸子,“萝卜丸子是肉的”,这话放在哪个乡镇里,都能让人发出会心的笑。是啊,萝卜丸子怎么会是肉呢!可用豆面和起来的萝卜碎用豆油炸得黄灿灿的,特别是趁热吃,那叫一个香啊。
可炸的食材很多,有藕盒、茄盒、豆腐丸子、鸡丸子、鱼丸子,当然少不了一味酥肉。看看吧,裹着面糊的细肉条下到油锅里,激发出一个个微缩形的“趵突泉”,黄灿灿的热油气泡翻滚,使得刚下锅的肉条不停挪腾,宛如鱼儿在水面嬉戏。
靠近潍坊安丘一带的圈里乡,那里炸丸子叫“虎头”,什么虎头鸡、虎头鱼其实就是炸鸡丸子、瓦块鱼丸子,而且这里还兴一种丸子:把鹁鸪、鹌鹑等飞禽连骨剁细,用“蚰蜒盅子(盛酒三钱的小瓷盅)”将混着骨渣的肉泥一坨坨扣在摊平的薄面皮上,上面再覆一张薄面皮,然后再用蚰蜒盅子挨个扣下来,入锅炸,出锅装盘金光烁烁,再撒点孜然辣椒面,味道挺不错,这对于沂水南乡的笔者来说,真是大开眼界,不由得喟叹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啊。
说起这道蹊跷菜,夏蔚、高庄一带曾经的“砸鸡丸子”,也值得书写一番。据夏蔚水库边上的凤鸣山庄主家介绍,这道菜是在干净的石台上,将整鸡带骨砸做肉泥,然后下成清汤丸子,汤色略带赭白,既无纯白之奶的虚糯,又无酱水所必然的红赤,香气轻杳、滋味鲜甜、吃到嘴里筋筋渣渣,十分奇妙。惜乎笔者离开老家40多年,没有机会一试,这成为了忆念故乡情愫中一丝抹不去的缺憾。今年准备年货时,定要买个大蒜臼子,亲自下厨为妻儿烹制一番这个滋味。
虽然煎饼是沂水人的主食,如今馍馍也不逊色,甚至凭借价格优势成为餐桌的“统领”。从前,白面馍馍可是逢年过节走亲戚箢子里少不了的“干粮”。再说过年蒸一锅石磨全麦粉的馍馍,从锅屋里蒸腾出来的带着麦麸香的热气,在丁达尔光的映照下,幻化出神灵升天下界的通道,真是神神叨叨、热热闹闹,年节的喜庆气氛不就烘托出来了吗?
沂水有的乡镇过年蒸年糕,“年糕年糕,一年更比一年高”,多么自带口彩的名字啊。黍子米年糕冷着吃有栗子面味,切片炸、蒸都可以,那种来自北方黄土地的质朴味道,都在一口一口的年味中,化作了滋养游子们心田的难以割舍的家园情。
东边乡镇有用大米面蒸“发团”的年俗,在三十里、四十里的集上就能遇见推车卖发团的流动摊点。“发团、发团、发家致富团圆年啊”,这么好听的名字,不用生意人的传唱,咱们自己也能顺口诌出几句吉祥话来。
据说北京人的早点中,有焦圈这一样美食,它与发酵的绿豆浆堪称绝配。而在沂水,人们不吃焦圈,吃的是香油果子,并且香油果子还是走亲访友时备受青睐的礼品。斜屋村一家炸“稀果子”的师傅说,每到过年,他家的香油果子总是供不应求,许多人带着它北上南下送人,甚至远渡重洋到了澳大利亚。
在从前物质匮乏的年代,香油果子多半用纸捻子穿起来,挂在扁担头或者自行车把上,金光灿灿的,香一路,甜一庄。据介绍,斜屋正宗的香油果子是“稀果子”,是用老面发酵膨化而成,自然更符合当今的健康饮食理念。
除了色泽金黄诱人之外,其形状如同微挑的杏仁,粗细如小拇指般,当中以糖稀做成夹心,让油脂香和饴糖甜这两种刺激因子,能通过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感官,充分调动多巴胺、内啡肽的分泌,让人真切感受到美食带来的愉悦感。即便过年吃得肚子圆滚滚,闻到这香甜的味道,也忍不住吃上几个解解馋。
从前过年有诸多美食,如今也有新花样。有用黍子米做黄酒的,一家人围炉夜话时,暖暖地喝上几口;有用海带卷、五花肉、鲫瓜子、七孔白莲藕、鸡杂子烩成一锅菜的,与从前的海带大白菜炖萝卜丸子比一比,看看是否能与之媲美,来个忆苦思甜;有灌香肠、小肚的,绝对不能少了莳萝籽,否则,那就只能称之为咸肉,而非香肠了。
从1850年开始经营至今的张家馆子,以猪胃为容器制作的灌肚,大小如同小号篮球,里面填满了富含胶原蛋白的皮冻和腱子肉。将其薄薄地切出来,肌理缤纷、香气袭人,摆出花样来上一盘,确实为五更天的年夜饭增添了不少光彩。
闫方勇